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争雄 > 分节阅读 389

分节阅读 389(2 / 2)

重新规划后,那些旧贵族依旧入朝为官,占据了一些好田,充当俸禄田,这方面,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皇家园林和朝廷的田都在就行,对于百姓,还是分配的比较偏远和土壤差一些的天地。

罗昭云率军攻入长安,重新立国后,许多关陇贵族继续入朝做官,让户部来分配土地,自然奉行的还是那一套。

所以贵族、门阀的田地仍在,百姓的田地就差了一些,产粮不足,遇到灾旱之年,肯定先遭殃,颗粒不收。而那些肥沃好田,却是挨近河流,即便遇到灾旱,也能利用水渠、水车来浇水,确保一半的收成。

“门阀啊,不能不用,也不能放任扩大”罗昭云当了皇帝后,也发现门阀尾大不掉的问题。

目前这些贵族,虽然还不至于像以前北周时期的杨阀、李阀、宇文阀、窦阀、裴阀那样把持朝政,架空皇帝,但是,要推行新政也好,改革田制、商制等,肯定会成为阻力,或是顽固者。

难怪当初杨广那样执意迁都去往洛阳,其实并非演义抹黑的那样,杨广穷奢极欲,非得修建东都洛阳城,图奢华和浪费,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战略原因的。都城在洛阳,对关陇集团的削弱,有着很大的效果。

罗昭云一边走路,一边思考着,目前关陇一流的门阀,都已经废掉了,死的死,灭的灭,朝代更迭中最先遭殃,反而是二流、三流的门阀,根基未动。谁做皇帝,他们就拥护谁,毕竟人才多出自门阀居多,因为家学渊源,加上自幼读书的关系,寒门出来的士子非常少。

想通这些,罗昭云觉得,回去只要有针对性地削弱,会逐渐改善的,但是对工商的发展,百姓农耕的重视,还得重新颁布新的诏令约束一下。

“老板,胡商的事,需要抓紧查一下了。”青霜靠近,在罗昭云耳畔低声说道。

罗昭云点头道:“放心,回去我就安排,燕琅阁和青影卫等,一查到底”

因为外面人多耳杂,所以二人的对话,没有“陛下”“朕”的称呼,交流比较自然。

接下来,罗昭云来到了坊市中的酒坊批发处,由于罗昭云在燕云之地时候,就用了蒸馏法酿酒,逐渐普及了一些,现在高度酒一点点出现,纯度比以前的米酒要好多了。

只不过,酒需要粮食来酿,如果粮食不充足,酒价格自然就高,普通百姓家,连口粮都不足,自然没有钱来买酒,所以,酒的消费主力,还是长安城的酒肆、花楼,以及达官贵族的府邸。

食盐、布匹、陶瓷的贩卖街道,他都逐一走过,了解行情。

青霜走在身边,对罗昭云事无巨细地询问,心中暗暗佩服,本以为他做了帝王之后,以及逐渐冷漠,高高在上,不再关注琐碎小事了,但是今日罗昭云的表现,让青霜刮目相看,心中暗道:他还是没有变,一直是他

最后,来到马市,这里的马匹,多是卖个长安城富家子弟,用来练习骑射,或是骑马代步的,普通家的百姓,买牛羊的多过马匹。

关内已经安置了几处官方养马地,都是由吐谷浑、西域的优良马驹送过来,在关内饲养,还带来不少公马来配种,为大华军队提供战马。

“咦,那个身影”罗昭云站在马市里,忽然看到一个俏丽的身影,裹着头巾,身穿胡裙紫袍,身段曼妙,但是看不清面容,出现在吐谷浑的商队中,那里有不少匹马新到,似乎跟着马队到了长安。

那个身形,给了罗昭云一个熟悉的感觉,很像曾经有过一段交往的吐谷浑公主。

慕容紫嫣,是她吗

罗昭云停顿了身形,与佳人已经分别两年,当初自己在西北起兵,后来与吐谷浑残余部落合作,打退了吐蕃的军队,使得吐谷浑的势力重新在西南边陲高原地,生存下来。

那时候,慕容紫嫣与他的关系已经破冰,互生了情意,只可惜,当时李唐占据长安,急需他出兵向东,攻打西凉,一步步向东进军,所以,罗昭云与她的感情,没有继续下去,戈然而止,从此分别两地。

罗昭云勾起了一些过往事,历历在目,心中一声叹息,在离开此处前,招来一个大内侍卫,对他说了几句,留下来盯住吐谷浑的胡商马队,打探出那个身穿紫衣的女子身份。

第九百一十四章实干兴邦

罗昭云回到了宫内,立即派人去通传,召见了燕琅阁、青影卫的指挥使,让二人留意长安的坊市内,有胡商收购粮食的动向,是否在为草原部落、西域敌国在购粮,或是恶意要掏空长安城内的粮食储备。

一旦出现围城,突厥来袭,到时候城内粮食价格肯定会飙升,不可不防。

安排好这件事后,罗昭云又开始重新思考农耕和民田的问题,现在的亩产的确很低,因为这个时代的农业,没有出现杂交水稻、高产种子等,加上肥料、农药等作用,所以亩产比后世少了数倍,甚至十倍。

还有田地的制度,当限制贵族对土地的兼并,否则,当土地逐渐向大地主、勋贵阶层聚集,百姓无地之后,税收减少,国家财政赤字,而百姓的生死又依附在贵族手中,一旦遇到灾年,肯定多农民起义,朝廷想不亡都难。

“需要一些农林的人才,对种子、除虫、耕种、移植技术等,进行研究才行,古代士子光在乎做锦绣文章,诗词歌赋,务实不够,动手能力欠缺,满嘴都是空话,除了少数做文官外,大部分人在自己职位上,都是能力不够的。”

罗昭云想到这些,决定在太学书院基础上,再建立一所农林学校,医学院,把这种专业性强的门类,单独来发展。

建立地方农林官、功曹等,这样使得士子学以致用,有小官小吏做,又能扶持一方耕作,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有效果。

只有从朝廷的视角,真正去重视农业,而不是喊口号,嘴上要把百姓当回事,心中贵族仍然把百姓当成贱民,难以真正兴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罗昭云在书桌上,写了这八个大字,让司礼监的小太监拿去装裱,回头要放在勤政殿上,让百官时刻看到,谨记在心。

至于推行农林学院建立,以及田地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