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点头,到来此时,他的顾虑全消,也打算趁机起兵了,不过,他肯定不会反隋,而是打出拥隋的旗号,不完全撕破脸,只针对杨广一人。
“派人去叫建成,另外,你们带上所有谋士武将,去校场集合。”
“明白。”李二等人知道,这一次李渊来真格的了。
半个时辰后,晋阳城内最大的校场上,旌旗飘展,人头涌涌,聚集了上万群众。
在校场正前方,有一个点将台,李渊携带了李建成、李世民、裴寂、刘弘基、李神通、夏侯端等数十人,登上点将台,站在他的身后,如众星托月一般。
李渊一身银铠铁甲,披着猩红战袍,身材挺拔,虽然年过五十,却没有任何佝偻,背脊如矛,笔直英挺,这得益于他一生习武不辍,又不过多沾女色,所以身形才会保持得体。
点将台下方,三面都是铁甲侍卫,肃然站立,长枪如林,甲胄和武器的光泽,冷冽森寒。
“咚咚咚”
数十只鼓角争鸣,响彻整个晋阳,让城内百姓都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了。
校场上,一杆大旗上绣着“李”字,威风凛凛,风卷而动,猎猎作响。
群众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唐国公决定不执行朝廷的诏令,抗旨拒绝去辽东,这一下子得到了大拥护。
时辰差不多,李渊上前两步,对着群众和甲士,朗声道:“原本大隋,富饶强大,却因为杨广无道,十年来征战不止,所求无度,无视百姓死活,导致民怨载道,四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目前各地诸侯大小近百,不少朝廷的武将、豪族在地方也纷纷脱离隋王朝控制,今日我李渊,无法再忍看百姓生灵涂炭,填尸沟壑,决定即日起兵,保护一方百姓,解救万民于水火,不再拥护杨广为帝,而是拥立西京代王杨侑为新君,重振朝纲,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太平盛世。”
校场内传来了雷鸣般掌声,百姓欢呼,兴奋地差点蹦起来,有的甚至喜极而泣,觉得太平日子即将到来了。
李渊一副悲天悯人的仁者神色,他不提起兵谋反,依旧遵奉杨隋,只是要废掉杨广这个帝王,拥立了年仅十岁左右的杨侑,与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出一辙。
裴寂、刘弘基等人都暗自佩服李渊的老辣和沉稳,表面上还是效忠大隋,展现自己的忠君爱国,完全处于救民于水火的意图,毕竟千百年来,谁要起兵反抗朝廷,肯定要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李渊爱惜羽毛,不肯直接提出造反的口号。
但是,不少聪明人都明白,李渊最后肯定会改朝自立,否则,这样起兵之后,即便拥立了杨侑,等代王年长之后,如何肯放心,让李渊手握如此重兵,发动废立君王的兵变,简直是大忌,所以,最后李渊不改朝换代,那么杨隋也会事后算账,对他进行清洗。
随后,李家张贴新的军规、民政策略,免除三年的赋税,开仓放粮,不让百姓挨饿,同时招募新军。
许多壮丁兴奋加入李家军,都觉得这个时候参军,算是心腹的主力军,享受的待遇和提拔都会比以后的军队有优势,加上局面的烘托,所以,不少男丁纷纷加入队伍。
李建成、刘弘基负责新军招募之事,李渊还是希望自己的嫡长子,能够有更多的建树和风采,比起李二的鲁莽、不按常理出牌,他还是更喜欢这个稳重成熟的长子。
李渊安排好一切之后,回返唐国公府,这时,李世民追上去,想请父亲分给他三万精兵,他要出雁门,阻抗刘武周去。
“胡闹,你尚未弱冠,又无带兵打仗经验,自己领军去对付刘武周,这不是送死吗”
李二力争道:“父亲,这几年我也参与了不少战役,领兵带着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年罗成十五六岁,已经当先锋将军,去镇压杨谅了,十八九岁,独自带军去平定吐谷浑,孩儿自认为不输他多少,想亲自带兵出征,阻挡刘武周的入侵雁门,否则雁门郡一丢,咱们的北大门就空了,到时候太原郡岌岌可危。”
李渊瞥了李世民一眼,若有所思,摇头道:“不行,你还是太年轻了,为父放心不下,打仗不是小事,你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还是做几年副手,积累经验,再委以重任。何况,这一次,我们不必跟刘武周硬拼,先让雁门郡的隋将跟他拼杀吧,关键时候,咱们袭击雁门郡,抢占雁门关就是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皇后献策
晋阳起兵的消息传开,使得天下义军沸腾,门阀震动,因为这是李阀代表,也是关陇贵族中,声望最高之一,不得不受重视。
李渊虽然这些年仕途不红火,但他毕竟是皇亲国戚,跟杨广是表兄弟,一个外公,跟独孤家、杨家都有亲戚关系,另外,李渊的原配窦氏,乃是窦阀的一位才情不俗的千金,这使得窦阀子弟,跟李渊也有亲戚关系。
他这一起兵,李阀、独孤阀、窦阀全都前去投奔,势力壮大很快,人才济济。
这就是大门阀的优势,豪族子弟,觉得跟随这种身份的首领,才不辱没自己家族身份,而且,只有这样的豪门起兵,才能兼顾豪族门阀的利益,他们信不过那些出身草莽的豪雄。
整个北方的反隋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江都行宫。
杨广得到了部分消息,气的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摔起了宫内瓷瓶瓦罐,玲琅玉器,来发泄自己胸中怒火。
“反了,都反了,一群反贼,统统该诛”杨广大呼小叫,整个大殿内,只有他一个人,侍女、太监都被他赶出去了。
发泄过后,杨广颓废地坐在玉石台阶上,看着雕龙画凤的石壁,金碧辉煌的穹顶,纯金打造的龙床,这些是王朝皇室的威严和奢华,让杨广产生浓烈的不舍和留恋。
他有一种预感,江山分崩离析,已经无药可救,从江都北返洛阳的路,已经被叛军重重阻隔,杨广也无心去征讨乱贼,只想好好享受一番,能够继续过着奢华的帝王生活,再挺个十年二十年,能寿终正寝就行。
纵观这一生,杨广觉得自己做的大事已经够多,开凿运河,贯通南北,修筑长城,不亚于秦长城,让番邦前来朝拜,称之天可汗,这就够了,再也没有了大业之心。
这时候,殿门开启,萧皇后走了进来,穿着上襦下裙的华服,襦衣长衫是鹅黄色,领口和袖口用金丝刺绣,还镶着绫锦,雍容华贵。
下面则是一件圆弧形的多褶八湘裙,款式贴臀,宽摆齐地,腰间一条细细的带子,显得纤腰细细。
萧皇后的肌肤如雪,亮泽绷紧,国色天香,如今已经四十五六岁年纪,但因为保养好,自己精通一些医术,驭颜有道,看上去还不足四十,身材饱满,纤腰款款,风韵犹存。
就像一个熟透的苹果,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成熟的味道。
杨广虽然整日浪迹于宫嫔之中,御女无数,朝三暮四,一日不知搂抱多少女子寻欢作乐,但他心中,还是非常敬重这位结发之妻,很少对她发火动怒。
“陛下,你今日为何如此大发雷霆,是否有什么烦心的事”萧皇后柔声询问。
“反了,都反了,西北迅速崛起好多股叛军,在兴风作浪,危及大兴城,刘武周、梁师都、薛举、李轨,这些叛军首领,大多是我隋军地方郎将,现在也造反了,影响极其恶劣,朕感到,要众叛亲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