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和宫城建筑上,同时把洛阳外郭城门和城墙建起来,至于各坊市就撒手不管了,无暇多顾,时间太紧迫了。
饶是如此,劳役不断加重,最后每个月接近两百万人在施工,追赶进度,由于进入夏季时候,时常暴雨、暴晒,天气多变,不少劳役得了风寒病,很容易发烧致死。几乎每日都有一些劳工猝死或病死,尸体不断向城外运,交给各县乡的运尸队,运送回家乡入殓下葬。
这需要家里人提供运送的资金,有的家人嫌运尸费用太贵,有家人可能尸体就不要了,被同乡人拖到城外郊区就地淹没了。也有的被一起来劳役得亲戚朋友火化遗体,然后等他们回家的时候,把骨灰带回。
罗昭云亲眼目睹这种古代劳役得辛苦,还有生命的脆弱,半年下来,他觉得自己都快麻木了。
由于生产力低下,建筑工程队没有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机、切割机等,全靠人工来劳作,非常的辛苦,劳动强度过大,死伤在所难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罗昭云感叹,不论古代王朝兴盛还是衰亡,百姓都有他们的苦楚,只是被剥削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
到了以后,罗昭云已经不亲自去现场监工了,眼不见为净,策马去洛阳外围的山岭散心、狩猎,也没有穿铠甲,只是一身武士服,背着弓箭,带着佩刀,骑着的卢马,飞奔而去,开始隔天就回,但是渐渐习惯了,他无事可做,杨素等人也不来找他麻烦。
故此,罗昭云有时越走越远,甚至好几天才回来一次。
这一日,他策马在一处山林游玩时候,发现了一位浑身浴血的男子,手指提着一把宝剑,晕倒在树林边缘,好像在逃亡,却昏迷在此。
罗昭云不知这是什么好人还是坏人,有可能是江洋大盗,也有可能是游侠儿。
他看到对方手持的是宝剑,而非横刀,猜测他可能是江湖中人,出于好奇心,罗昭云跳下马,有所警惕地走过去,一只手时刻按在刀柄上,如果对方是歹人,也好有个防备。
“这位兄台,你受伤了”
那个昏迷的人,听到有人说话,下意识地惊醒,但是有气无力,抬头看着罗昭云,并不是仇敌,松了一口气,叹道:“我遭到一群恶徒追杀,随时有危险,你若不想蹚浑水,就立刻离开,否则,一会他们见到你,也会把你杀了。”
罗昭云蹙一下眉头,感觉他的话不像假的,询问:“什么人在追杀你绿林盗匪吗”
“不是,江湖高手,不遵世间王法的一群人,哪怕你有贵族身份,也管不了。”受伤的男子这样回答。
罗昭云看着他不足四十岁年纪,但气度风范与众不同,应该是超出化劲层次之上的人。
“我先带你离开这吧,用马送你一程”罗昭云上前去搀扶他,那人并没有阻拦,神色平静,也没有拒绝。
第二百二十四章结识游侠儿
罗昭云把这位剑客扶了马,然后牵着缰绳,快速离开,走出数里之后,这位三十五六岁的剑客,因为身体重伤,再次陷入昏迷,差一点栽落下来,但他手里的宝剑还是紧紧握着。
罗昭云搀扶住他岌岌可危的身子,然后一个飞旋,跳上马背,策骑狂奔。
他心里明白,这里肯定不是疗伤好地方,既然有人追杀这位游侠剑客,方圆附近或许就有追杀者。
策马奔出数十里,加上罗昭云当过斥候,本身有反跟踪的手段,带人来到一处山谷深处。
他给这名剑客喂了水,包扎了伤口,然后点燃了篝火,给他取暖,一个时辰后,剑客再次醒来,天色已经渐渐黑了。
“多谢这位公子,救命之恩。”
罗昭云十六岁,但是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眼神沧桑,根本不像一个青少年,就如同一个弱冠年纪的青年人了。
“不必客气,请问,你是江湖中人”
游侠儿说道:“不错,一个古老的宗门,习武为主,很少出山,想不到这次我刚下山历练,就遭到了仇家对头。”
罗昭云试探道:“都说江湖中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你怎么刚下山,就能遇到仇家”
中年游侠儿道:“我这次下山,有师门交代的任务,这件事,牵扯了许多江湖宗派,为的也是一件东西。”
罗昭云问:“是什么”
“你不是江湖中人,不要打听了,知道多了,对你没有好处。”中年游侠儿没有细说,适可而止,开始盘膝坐起,闭目养神了。
罗昭云心中猜疑不定,但是也猜不到答案,看着篝火旁,中年男子在打坐,呼吸绵绵,像是在运气功一样,应该就是古老江湖的吐纳练气之术。
江湖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宗师篇记载:“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掬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江有溪之隽永绵长、且有奔渤之势,复杂的水境泥沙混杂;湖,另有海之深沉,无穷的生命蕴涵之中。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最为贴切,表达出那个意境。
罗昭云狩猎一天,带着不少猎物,有兔子,也有麋鹿,在溪水旁开膛破肚,清洗干净,然后他支起木架子,准备烤肉食用。
他在一旁忙碌着,那中年剑客始终闭目打坐,半个时辰过去,才张开眼睛,脸色的苍白之色,好转不好。
“好香啊。”
“可以吃了。”罗昭云用刀削掉一个鹿腿,递了过去。
中年男子狼吞虎咽起来,胃口非常大,加上有伤在身,需要大补,所以他毫不客气,几乎吃掉了大半只鹿肉,才缓一缓口气。
罗昭云的胃口也不小,放开吃,也能吃很多,这时候,他听到中年男子的胃肠里咕噜咕噜在蠕动,而且声音很大,这是胃肠在加速消化。
江湖游侠,尤其是精通练气打坐之术的古老门派弟子,似乎有许多挖掘身体宝藏的手段,这些秘法,多来自于上古时代,春秋战国等等,比如黄帝内经就是医、体、气、自然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流传后世的,只剩下素问、灵柩等几篇,更多的秘本已经失传。
“前辈的伤势,需要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