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怎么办呢?
魏忠贤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就找来了毛一鹭。
二人秘密相见,魏忠贤拿出袁可立的奏疏来,对毛一鹭说道:“你看这事儿怎么办吧?”
毛一鹭见这是袁可立写的,想起以前袁可立任南京兵部尚书的时候,魏公公可是一直在想办法对付他的,便趁机说道:“不如,我们趁机派人向皇上觐见,然后做好证据,污蔑他?”
“污蔑谁?”魏忠贤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主要是他找毛一鹭前来,并没有要对付袁可立的意思,因为袁可立年纪确实是大了,六十好几,就像他奏疏里面写的那样,是垂稿之年。
什么是垂稿之年呢?
稿代指稻草的茎秆,在成长的时候,稻草的茎秆是笔挺的,可是当稻谷成熟之后,便会因为要承受稻谷的重量而玩下来。等到后来,人们收割了稻谷之后,茎秆便会留下来晒干,准备拿去烧掉了。
垂稿的意思,就是指将要被拿去烧掉的稻草茎秆,意思就是马上就要灰飞烟灭,不存在了。
当然,魏忠贤可不是因为见到袁可立年纪大了,就有了恻隐之心,他可不是善类。
说起年纪,难道袁可立在南京的时候年纪就不大吗?
很显然,一样的。
可是,那个时候袁可立的职位不一样呀!
南京兵部尚书,主要是这个职位,让魏忠贤不舒服,别的都好。
包括袁可立和东林党的人来往,魏忠贤都能忍,谁让他是天子的老师呢?而且,袁可立虽然和东林党有来往,但和魏忠贤作对也不是非常的明显和激烈,所以魏忠贤的心眼里是容得下袁可立的。
但魏忠贤容不下的,是袁可立占据的南京兵部尚书这个位置。
因为在当时,魏忠贤已经掌握了北方全部的兵马大权,正牌的兵部尚书就是他的人,而辽东、蓬莱以及护卫山西长城的将军们,也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唯独南京的兵权,在袁可立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就容不下袁可立,想要把袁可立赶走,赶不走就扳倒,把南边的兵权也拿到手再说。
现在,魏忠贤已经实现了这个目的,虽然现在在南京掌握兵权的人是苏景,但苏景他的身份也是阉党,说白了也算是他魏忠贤的人,而且魏忠贤自信他的命令,苏景不敢不听的。
所以,现在魏忠贤完全没了对付袁可立的理由。
而且,魏忠贤还盼望着袁可立能在山西玩出一些花样来,甚至像苏景在江淮那样胡闹,抓几个商人,或者是想办法和海盗拜个把子,然后就要钱有钱要粮食有粮食,完全不用他来操心。
魏忠贤他坐镇京城都焦头烂额了,怎么可能还会在这个时候,去陷害一个能干实政的袁可立?
这一次,毛一鹭的马屁显然没有拍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