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嘉靖时期的海瑞。
确实是一个好官,但是他也不合群啊,所以后来海瑞被嘉靖拿入诏狱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员落井下石,还有阁臣请求见海瑞绞死!
后世有一句话,说都市就是一个大染缸,不过多么纯洁的人在这个大染缸里面待久了,这个人的性格总会发生变化,为人处世的标准也会慢慢改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袁可立却能得中庸之道,他能一直保持刚正不阿,同时也能和许多浮华气息的官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又能犯颜直谏不惧权势,可以说是大明官员中的一朵奇葩。
不过说起能力来,袁可立可为大明官员中的当世第一了,因为他能文能武,主政他可以见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能带兵,天启元年后金攻陷沈阳、辽阳,当世就是袁可立向皇帝上疏七件大事并且被皇上采纳,然后袁可立在登莱建立起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陆师军队,成功牵制了后金,让努尔哈赤不敢轻易对山海关动兵,最后袁可立还用兵收复了许多海上失地,让后金四卫已空其三……
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官员,说实话苏景可不想真的和他作对。
而且苏景觉得,如果现在大明主政的人换成袁可立,而不是魏忠贤的话,恐怕大明王朝就没这么多事了。
当时明朝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而后金军队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八万余人,水师更是烂得一塌糊涂,只要明军能够统一方针全力对付后金,努尔哈赤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胜算。
可是现在,苏景只是刚到南京,就被袁可立给盯上了。
当晚,在新家的宴会举行完过后,本来非常欢喜的苏景,现在也没了心思去库房清点晚上收到的贺礼,他坐在院中沉思良久,一直都在计较着要怎样处理他和袁可立之间的矛盾。
今晚的事情,让苏景知道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以毛一鹭为首的众多官员,明天就要开始对付袁可立了。
本来毛一鹭还不打算现在就动手的,但是今晚的事情却成了一个催化剂。
苏景思前想后,他实在是不想对袁可立下手,虽然他也知道袁可立在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肯定熬不了多久的,但他觉得眼下,自己最好还是找个借口离开南京为好。
苏景想了很久,才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来。
他决定到扬州去,一来是去扬州查探白莲教的余孽,而来苏景他也要开始为将来郑芝龙进攻厦门而开始布局。在苏景看来,明朝自白莲教爆发起义之后,内乱暂时平息,现在正是趁机肃清东南沿海的时候。
一旦东南沿海的边患被肃清,而且还能从南洋以及日本获得粮食支持,让这些地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进入大明,那么整个大明王朝内部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矛盾。
所以比起在南京勾心斗角,郑芝龙那边的事情更加重要。
打定了主意,苏景便打算找叶绍袁商议,因为他可不希望,把叶氏姐妹放在南京。
他想让叶小纨和叶小鸾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因为这个时候的南京城内,可不怎么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