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带来的喧嚣散去的时候,林邑国那边传回来了消息,联众商会的人带着商品去到那边之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全部被王公贵族给抢购,根本不需要压低价格就已经做到倾销的地步了。
“现在我们的人已经启程回来,估计得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回到长安。”武顺说道:“这个时间太长了一些,要不要现在就准备商队再次出发?”
“等我在想想。”张素摸着下巴说道:“只腐蚀王公贵族,貌似还不够,应该让那些国家的百姓也都离不开我们的产品才行。这样好了,咱们把没种商品都分为两个级别,高档货卖给王公贵族,然后粗制滥造一些便宜货,卖给普通百姓。”
“粗制滥造?”武顺狐疑的看着张素,张素就说道:“这是形容词啦,最是做工不那么精细,粗糙一点的。胡商每次能带回去的商品不多,他们也更愿意带精品回去赚王公贵族的钱,这些事情还是只能我们自己来做。”
镜子、打火机这样担心在外国换到了官职勋爵的故事可是累见不鲜,从这就可以看出大唐的商品在国外是多么受欢迎,跟后世国人对进口商品的热衷还要夸张。大唐的商人走出去,根本不愁赚不到钱,几乎是没到一个地方,就会被抢购一空,然后被问上一句什么时候再来?
因为有利可图,加上因为商品被封爵这样的故事,行商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能赚到钱,人们都乐意投入到其中,商业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也没人在说三道四鄙视商人重利了。
想了想,张素说道:“每次都从长安城调遣太麻烦了,让各地的分会也行动起来,对组对外贸易的部门,让他们负责临近的国家,规矩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修改,毕竟边境地方的外,出去一趟不需要多少时间,次数管制不用那么严格。”
“距离林邑国比较近的,就是岭南道和剑南道了。”武顺点点头说,岭南道包括后世广东广西大部,和云南的东南部,剑南道则包括刚刚纳入的原南蛮地盘,也就是云南一代的其他部分,距离林邑等国最近。
“剑南道就算了,原本六诏的地方还没有我们的分会呢,最近的的作坊也是在成都府。”张素就说道:“还是从广州岭南道出发,水路两边一起,说起来我们商会貌似还没有自己的商船,这怎么可以。”
“算了,这个事情比较重要,还是我们总会自己调度,不过分会也可以自己组建对外贸易的团队,这个决定不变。”张素琢磨了一下又接着说道:“暂时还是不用急,反正我们又不急,急的是想买我们东西的人。”
“你又想怎么样?”武顺听到张素这么就知道他又有打算了,马上追问,张素就说道:“当然是去找陛下,让他派人给我们商会造几条商船,越大越好,而且还是配有火炮那种,遇到海盗什么的也有自卫的能力。”
走水路比较快,而且能带的东西更多,张素之前一直怂恿别人出海,反而把自己给忘记了。水师,在原本的历史中,就是大唐帝国称雄的利器,他亲自登上过大唐的战舰,结合后世的考证,大唐的造船业其实也非常的发达。
航运用到的其实也非常多,不过大部分是在境内的河流湖泊,比如说京杭运河这些,出海的相对来说比较少。现在欧洲那边造船,船板连接还是用皮条绳索去捆绑,而大唐的船只已经普遍采用已钉接榫合的方法,而且还能利用浮板增加稳定性,扛风浪的能力已经很强。
动力同样也很先进,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帆,三国时代,一船多帆的技术已经普及,到了此事更进一步,不仅帆的数量更多,而且能够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自然风,没有风时候只能靠人力进行驱动,而橹、浆、篙的熟练部署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海航最重要的导航问题一样先进,《海岛算经》原本只是三国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一卷,因为里面的知识讲诉了怎么测海岛的高和远,所以已经被单独列了出来,也是因此而得名,除了辨别方向,已经能够对海岸和海中的地形地物的距离和高度进行测量。
既然技术已经成熟,不用那就太浪费了,张素交代几声,直接跑去皇宫找李恪,造船行业都是朝廷保持,民间最多造点渔船之类的,达不到他的要求,只能去找李恪这位皇帝了。
“素哥儿,干嘛火急火燎的。”李恪正在练习书法,见到张素就这样说,张素就直接说道:“为德兄,我这次前来,是希望朝廷卖一些船舰给商会,越大越先进越好,暂时先来个十七八艘就行了。”
“你要这么多船干嘛?”李恪下意识的问,张素就说道:“因为我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将人们的目光从陆地转向大海,少了船当然是不行的。”
“我听着怎么觉得悬,自然是商会要,那肯定是用来行商的吧?”李恪翻了翻白眼,张素就说道:“差不多就是如此了,之前得到消息,我们商会派去林邑国那边的人已经回程,这次我打算让人走水路,这样更快,可以去到的国家也就越多。”
“不仅仅只是这些国家,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海上丝绸之路么,目的就是打通这条路,从这边一路往下,可以到达大食和更远的地方,长安城现在也有不少大食的商人,不过从陆地走实在太没有效率了。”
军事扩张的同时经济扩张也不能停,也该是放眼欧洲的时候了,没有地图,张素也没法细说,也不知道这个时候马六甲海峡究竟是怎么称呼,大唐知道这地方了没有。如果能将林邑国那边,也就是后世太过新加坡地域全部控制,也就能控制住马六甲海峡了,这可是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