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3(2 / 2)

贾琮面色也寡淡了下来,沉默了稍许,道:“还不稳定,再观察观察。能不能保住,看天意”

武王拍了拍贾琮的肩头,宽慰道:“你是朕之子,是上天血脉,天意必然眷顾于你。这些日子,朕听闻你在茹素,极少露笑脸。朕很担心你元寿,你还年轻。”

贾琮闻言,沉默的点了点头,柔和的目光,却一直未从最右边的襁褓上移开

儿子好好的,他其实没怎么上心。

只那个猫儿一样的女儿,他进去后,将手指放在手边,都会被那个小小的手给攥住。

两世为人的他,心里颇有触动,不愿失去

“元寿,不许耍赖,快点”

畅音阁内,太后、武王甚至有三四位老太妃俱在,还有就是贾琮的一干妻女。

除却月子里的茶娘子外,东宫诸位娇客悉数至此。

今日是九月九重阳,全家人要敬祖、敬老,要一起登高避灾。

宫里人要一起赏菊、吃蟹、吃黄酒、看戏。

叶清站在戏台上,一身旦角儿戏装,站在戏台上连连招呼贾琮。

虽太后和几个老太妃相劝,叶清也不依,只是要贾琮上台。

贾琮无奈,只好上台,还上了老生的妆。

这戏未唱,底下人已经笑声连连。

铜锣敲起,主板打来,开场段过,贾琮一开口,下面人就惊了,只听他颇为入戏满口苦涩的唱道:

“男儿汉凭才不凭貌,奉劝贤妻莫小瞧。”

叶清一甩水袖,嫌弃唱道:

“穷酸背时又倒灶,散伙散伙早散伙”

“散伙老娘我就乐逍遥”

这一连串的散伙加上一个老娘唱出罢,本因太后、武王和太妃俱在而难免拘谨的东宫诸女,无不捧腹大笑。

且此时太后、太妃等人也顾不得她们失礼不失礼了,都已纷纷笑出了眼泪。

只是太后还是连连打发身边老昭容,上戏台将叉腰要散伙的叶清给拽下来后,嗔骂了句:“不成体统”

待贾琮也迤迤而下,斜觑着叶清时,众人刚刚勉强平息的笑声,又轰然而起。

有太妃用绣帕抹去眼角的泪,赞道:“太子能彩衣娱亲,可见纯孝仁厚。”

贾琮微微躬身颔首,以表谢意,面色平淡。

见他这般,好些人脸上的笑容都淡了。

太后招招手,将他招至身前,苍老的面上浮现出愁色,问道:“元寿啊,可还怪哀家不曾”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担忧的看向贾琮。

连叶清都肃起了面色。

自太后阻拦茶娘子入宫后,东宫和慈宁宫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许多。

虽没什么龃龉之事,但亲近明显大不如从前。

这也是今日叶清拉他上台唱戏的缘由

在众人注视下,贾琮缓缓摇头道:“孙臣明白道理,不曾怪过。”

太后一叹,有些哀气,道:“哀家也不曾料到,你这般年纪,就这般重视骨肉血脉听小九儿说,这十来天,你夜夜宿在左春坊,看着你那三个儿女,哀家知道了都为之动容心疼。那三个小东西,是有福气的,有天家的气运保佑,也一定会安康。只是,元寿也不可太过挂念,他们到底还太小,未必能承受得住这般重的福泽。哀家使人抄了他们三人的生辰八字,让宫里的鄙贱人日日诵读,替他们压一压。你莫要误会了去”

这和富贵人家的孩子将名字抄了散给贩夫走卒去念是一个理

贾琮笑了笑,道:“让太后费心了,老辈的亲长,到底经验老道些,比晚辈主意多。孙臣住在那只是担心宫人不上心,没什么的。”

众人闻言一笑,只当笑话去听。

太后却没笑,反而拉着贾琮的手道:“也是个操心的命啊放宽心,放宽心,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个关氏哀家也看了,旁的不说,是个好生养的,哀家这一辈子,就没见过比她更好生养的如今她亲自奶孩子,断不会有差错。你夜夜守在那,你父皇也不放心你,心疼你,哀家也不放心呢。”

贾琮知道,其实太后是不放心武王

他点点头,道:“从昨儿开始,小妮儿情况好了许多,昨儿晚上哭的时间也少了大半。今晚不必去了”

太后闻言惊喜道:“哎哟那敢情好”

贾琮不欲多言此事,问叶清道:“还唱不唱了”

叶清撇嘴道:“老祖宗心疼你,不让唱了。”

太后嗔笑道:“你唱旁的也罢了,怎好让堂堂太子唱朱买臣你自己也不嫌晦气。”

朱买臣乃汉朝名臣,但年轻时历经坎坷。其妻崔巧凤见其不上进,就以恶言相激,逼其休妻。等朱买臣得高官回乡时,崔巧凤再去见,却被以覆水难收而拒,还遭讥言讽刺。崔氏伤心投江水自尽,实为悲剧。

虽也有不同的说法,但崔氏最终都投河或是上吊死了,因此太后不喜。

既然太后不喜,这戏自然唱不成了,且好笑的笑料已经过了。

又让宫里的戏班子上去唱了极几折后,大家酒足饭饱,也就散了。

叶清等人送太后回慈宁宫,贾琮则送武王回咸安宫。

“北边的风越来越紧了,漠南蒙古诸王公已经都搬至大同府暂避了,胆小些的,已经往京城里来了。”

归途,武王同贾琮说着军要之事,他一直想将平生所学传给贾琮。

贾琮点点头,他虽担忧儿女事,但从未耽搁过政事,道:“儿臣知道。”

武王闻言看着他笑了笑,道:“朕知道太子知道,还知道你派锦衣卫南下,责令蒙古诸王襄助大乾行事,否则严惩不贷。对于蒙古诸王,朝廷素来是羁縻安抚之策,太子想变一变”

贾琮缓缓点头,道:“每一代,天家都将宗室女嫁给蒙古诸王,以安抚收拢人心。当然,大乾开国百年,尤其是自父皇横扫草原之后,至少漠南蒙古再无起兵事南下之心。朝廷高官厚禄尊崇养着,在从前,不能说错。但此一时彼一时,世道已经变了。刀枪弓箭骏马的年代里,这群草原狼不能不安抚着。因为一旦生变,将会牵拉住朝廷太多的精力,为祸不浅。几千年来,能以羁縻之法束缚住漠南蒙古不乱者,唯有我朝,功勋卓著。但是现在,南边的火器源源不断的送来,儿臣将作监里掌心雷、子药包、地雷更是日出百枚。以晋商千万家财为资,这一仗,朝廷要彻底扫平草原之祸,打的他们再无胆南顾。当然,军事指挥上,还是仰仗父皇坐总调度。儿臣只能当个军需粮草官,配合父皇行事。”

武王哈哈一笑,从肩舆上伸出手拍了拍贾琮的肩头,道:“太子与朕,又何须分个彼此你做的极好,比朕料想的还要好。你逼着大同府的蒙古诸王配合大军行事,寻出漠北蒙古的踪迹,以便设伏或者决战,都是极明智的做法。李道林、刘智、左崇他们都颇为赞许,夸你有魄力,有胆略。唉,若非太子不许,朕真想御驾亲征哪”

贾琮无奈道:“父皇,北面的战事就算了。用火器去对战草原骑兵,没多大意思。您要是好好将养龙体,等南面起战事时,儿臣侍奉您亲自去瞧瞧。那边的战事,才过瘾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