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9(1 / 2)

,还望几位老丈相助。”

这几位老丈中倒也有妙人,一长着山羊须的老人“哎呀”了声,叫道:“原来冠军侯大老爷是为了尽孝道,如此,小的们怎敢不竭尽全力,大老爷若信得过小老儿,最多十日功夫,小老儿必将宅子起好。若差一砖一瓦,小老儿甘愿认罚。”

聪明人不止他一人,见贾琮微笑点头,立刻又有几人喧闹起来:

“大老爷,小的在城西做了几十年,最擅起这等宅子,我不要十日,最多九日功夫”

“大老爷,小的拼出性命,也要在八日内起好”

一阵嘈杂声起,贾琮笑了笑,紧紧盯着他的七八人立刻闭上了嘴,就听贾琮道:“诸位都是闻名神京城的能工巧匠,手下多有能兵强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你们几家能不能合作一回当然,本侯知道行有行归,你们虽为匠籍,但也有自己的规矩,通常不会与旁人一起做事。但这一回本侯着实急着用,我家老太太春秋已高,又受了惊吓,身子不大受用,只想住回以前的宅子。她经不起拖延,所以只能拜托诸位了。一应物资砖瓦石头你们只管提,我会让人从西市去取。你们的工钱,也可提前结算。”

听贾琮这样说,原本听说要让他们合作而变得脸色极难看的几个老匠人,面色舒缓下来,但依旧十分为难。

祖师爷的规矩,破不得啊。

只是贾琮唱完了白脸儿,韩涛就唱起了红脸儿来,厉声道:“我家侯爷给你们体面尊重,好言相劝,你们反倒拿捏起来拿大。果真不知死活”

这一次,贾琮却没有再训斥韩涛

见此,原本抱有侥幸心思的几个大匠,登时心里一惊,才又想起眼前这个相貌十分俊秀的少年的身份,哪里还敢作死,忙好声应道:“小的们万万不敢轻狂拿大,大老爷怎么说,就怎么做便是。”左右不过几座宅院,他们手下加起来千把人,都是熟工能匠,若砖瓦石材木头不缺,全力以赴,用不了三五日就能重新起来。

贾琮满意的呵呵一笑,道:“好只要你们肯通力合作,本侯想最多三日功夫,你们必能将这几处宅院复原这处活计便如此,等你们做完后,本侯还有一处更大的活计给你们做。我家老太太病中思念南边儿的园子,可此去南省路太远,她老人家的身子骨也受不住,所以希望诸位能够精力合作,为我贾家修一座大园子。”

八个老匠闻言,眼泪都快下来了,可在周围虎视眈眈的锦衣卫的注视下,却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等韩涛领着他们下去,并安排林之孝带人去西市各家砖瓦沙石材料商人处要建材后,贾琮对后面一直静坐着的贾政道:“老爷放心罢,必会尽快盖好屋修好园子,让老太太好过来的。”

贾政满脸感慨,又怕为难贾琮又牵挂里面,千言万语化成一句:“琮儿,辛苦你了。”

贾琮摇头笑了笑,目光隐隐有些古怪。

他也没想到,贾母居然伤心的昏迷发起烧来,还一病不起

虽请了太医来,开了方喂了药,可连着几个名医都说老太太是郁火在心,不散出来,药石难治。

若是平日里也就罢了,偏是现在,还是因为求贾琮无果之后

今日之事传出去,贾琮难免背上一个忤逆不孝的罪名。

所以他也只能尽力弥补。

贾母的条件倒不算高,没说出让贾琮救出保龄侯一家的破格要求。

只提了两点,一是想回荣庆堂住,还想看看祖宗留下来的荣禧堂。

二就是想回南省,见见南边儿的园子

也就有了今日这出。

只要贾琮做了,再传出去,想来也不会让他孝道有亏。

贾琮想不到的是,贾家会因为此事,来修一个园子。

就是不知道

这一世,此园是否还名大观园,也不知,还有没有一睹元妃省亲的机会oふ說下傤憱找酷o书o网kuunèto

第六百三十七章又回来了

崇康十四年,三月二十六。

大明宫含元殿,大朝。

崇康帝将昨日收到的过百封折子留中不发,今日廷议。

这便是一个明显让步的信号,因此,满朝文武,尤其是兰台寺御史言官,纷纷请求天子仁德为怀,减少大辟之刑。

连久病不出的兰台寺御史大夫杨养正,今日都特意上朝。

杨养正是朝中难得的既非新党也非旧党,却执掌兰台的两朝元老大臣。

素来嫉恶如仇,刚强正直。

但就算是他,也同崇康帝道:“陛下,如今叛逆悉数就擒伏诛,朝野间再无奸邪,但大乾也因此元气大伤。好在乾坤已正,时局均衡,新法大行天下,只要休养生息,不出十载,盛世必至。值此时机,若大兴杀戮,与天和有干,非社稷之福也。”

连杨养正都出来表态,愈发引得满朝热议。

一直木然着脸,目光漠然的崇康帝,环视一周后,目光落在了武勋班臣排在第二位之人身上,眼神忽地凝了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的问道:“冠军侯,你以为如何”

崇康帝开口那一瞬间,喧闹的朝班已经瞬间安静。

随着他的发问,无数双文武大臣的目光,落在了贾琮身上。

有审视,有冷漠,有疑惑,也有期待

贾琮出列,朗声道:“回陛下,臣依旧以为除恶务尽”

崇康帝嘴角忍不住往上挑了挑,不过随即恢复正常。

即使他心里已经知道,当前局势容不得一硬到底,弊大于利。

但看到自己的臣子有如此坚持,还是满意的。

不过贾琮这一言,却捅了马蜂窝。

许多大臣的确畏惧他如今的权势,但那畏惧的是他身上天子亲军首领的光环,不是畏惧他本人。

现在连天子都在迟疑中,意见未定,贾琮自己拿定的主意,显然和天意无关。

所以,满朝大臣批判起来,毫无顾忌。

“不恤天德,不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