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8(2 / 2)

话没说完,就听贾政厉声喝道:“琮儿即刻住口”

然后就见贾政强撑着身子跪在炕上,面红耳赤的对贾母叩首道:“母亲,还请给儿子和二房留些体面罢”

贾政都不知道今日这场景传扬出去,他还有没有脸再见松禅公,再见牖民先生

真真是无地自容

屋内静悄悄的,气氛压抑沉闷。

毕竟,逼迫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立下这样的誓言,任谁都不觉得光彩。

有些事做起来没甚压力包袱,可听起来却觉得刺耳。

贾蓉和一些婆妇们也不觉得贾琮幸运了,眼神同情。

在他们看来,贾家最重要的家业不就是贾家的财产吗

那么些田庄、园子,还有铺面、宅子,这些才是贾家的根基。

没了实惠,空有一个名头又值当什么

在荣府内,顶着那么个名头其实没什么用的。

贾赦这些年不就一直窝窝囊囊的活着

贾赦都不行,更何况是贾琮

有贾母在,谁承继爵位都没用。

想明白这点,再没人羡慕贾琮了。

众人以为,日后贾琮怕要比贾赦过的还艰难

他们哪里知道,他们最看重的万贯家财,在贾琮眼里其实什么都不是

靠种地收地租又能赚多少银子

如今贾家的富贵,不过是荣宁二公当年留下的丰厚家底罢了。

只是再丰厚的家底,也经不起三五代人坐吃山空。

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家两代三位国公,留下的大好基业,如今只剩一群蝇营狗苟的算计。

此等格局,又岂能不败

贾琮心中淡淡一笑,见气氛尴尬凝重到极点,便对贾政轻声道:“老爷,真不相干的。

侄儿以为,家里人和睦安康最重要。

侄儿最仰慕老爷品格,时刻以老爷仁人君子之风自勉。”

贾琮如今愈发明白,贾家内宅如何,的确是贾母说的算。

可外面的事,内宅却插不上什么话。

只要他始终能得到贾政的认可,日后行事将会便利许多。

而对于贾琮来说,得到贾政的认可,其实并不算多难

果不其然,这一句话,让贾政大为感动。

他素来也是这般认识自己的

不过,这话却也让宝玉暗中大翻白眼儿,打死他也说不出这样肉麻的话来

贾母、王夫人及贾珍等人亦是纷纷侧目,有些明白贾琮为何这般入贾政的眼了。

心中却也暗自放心。

因为不管如何,可见贾琮的心性还没有扭曲畸形。

真要跟着贾政学那一套,她们还省心了

话说到这一步,贾母也没甚可说的了,对贾珍道:“你琮兄弟问出有一神医在神武将军冯家住着,你让人去请了来,救治救治大老爷和大太太吧。”

贾珍应下,让贾蓉立刻持他名帖去神武将军府请人。

然后对贾母道:“老太太,您看是不是先请琏兄弟去宗祠里”

看了眼面若死灰,生无可恋的贾琏一眼,贾母深叹息一声,道:“去吧,带去给祖宗跪着请罪吧。”

贾珍又对贾政道:“至于今日那些外客家,务必还请老爷派人去分说清楚。侄儿以为,琮兄弟正合适。

侄儿也听说了琮兄弟昨日之事,很是出彩”

贾政闻言点了点头,又叹息一声,对贾琮道:“今日那些大人,你都记下了”

贾琮点头道:“送他们离去时,诸位大人都送了名帖给我。”

贾政强笑了下,脸上恢复了些血色,道:“他们都爱你昨儿做的好词,说你是个极好的,书法精湛,造词也”

“咳咳”

贾母等人面色古怪起来,心急如焚的贾珍更是干咳了下打断。

贾政只能止住,回过神来也明白这会儿不是说这些的好时候,便道:“你与宝玉一起去罢,与诸位大人分说清楚,他们必会明白的。”

贾琮应道:“是,老爷放心,此事我和宝玉能办妥当。”

贾政点了点头,瞥了眼低头不语的宝玉。

贾母怕他又骂宝玉,忙对贾政道:“你才怄过血,身子弱,先好生歇着吧,太医来先给你瞧瞧,我去东路院看看你兄长”

听闻贾母之言,周围婆子们纷纷暗叹:

凉薄无过豪门,这个时候,老太太还偏顾着小儿子,让太医先来此处,却不知是否在乎过贾赦夫妇的生死。

大房如今空有一个承爵之名,却是连半点实惠也无,何其惨也

s:贾家是有好底子的,但真是后继无人。另外说一下关于中西医争论问题,这个前几年是老话题,但现在争议的其实很少了。我之前就在省三甲,所以知道这种等级的大院里,基本上都有中医科。在血液科实习的时候,好多家里条件不好,而且西医确实没办法的病患,都会用中医来调理,预后效果其实还可以。

第一百零三章用心良苦

亥时初刻,贾琮与贾宝玉从最后一位访客,礼部仪制司郎中李子仪家中出来时,业已漫天星辰。

待上了马车,点燃车灯,贾琮见贾宝玉一张脸苍白僵硬,面无人色,忍不住笑道:“就这般难熬”

宝玉似懵了般,摇了摇头,才稍清醒点,叹息道:“听你与这些官老爷们引经据典,相谈甚欢,便好似有一千只苍蝇,围着我的头又飞又叫”

见他脸色惨白,贾琮知他说的是真实感受,也不恼被说成苍蝇,就问道:“宝玉,你若一直这般,那再长大些怎么办”

宝玉摇头道:“管他呢,想那么远作甚左右也短不了我什么

贾琮,明天不会还要跑一回吧打死我也过不来这样的日子了。”

贾琮轻笑了声,道:“今日一连串拜访下来,事情解释清楚也就完事了,不会再有第二遭了。”

说罢,贾琮心中何尝不是在感慨。

他都没想到,闹的这样大的事,就这般解决了。

也许这便是世家大族子弟与寒门弟子的区别。

相较起来,曹子昂那点子破事,和贾琏之事比起来,也能叫事

完全是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

可是贾家甚至连家主都未出动,只派遣了两个小辈,一圈转下来,就全部摆平了。

贾琏偷姨娘之事,不会被抬到明面上来说。

这自然不是两个小辈的面子,而是他们背后贾家的招牌在起作用。

当然,风声一定还是会传出去的。

今日贾家在场奴才的嘴都封不住,必定暗地里疯传,更别说其他人。

但只要贾家知情识趣的先办了贾琏,以正家风,那么即使风闻言事的御史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