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2 / 2)

贾政有半月余未见贾琮,此刻再一端详,也忽然发现了贾琮的不俗变化,登时惊喜起来。

原本他就看好贾琮的气度,只可惜贾琮长的寻常。

却不想,一段时间没见,贾琮竟长的愈发好了。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贾政肤浅,从唐时起,至前宋七百余年里,再至今日,文人对颜值的要求达到了巅峰。

想做官只靠学问好,那是没用的。

科举之后,吏部选官有四个审核标准,分别是:

身、言、书、判。

后三者且不谈,这个为首的身,指的便是颜值。

前朝宰相蔡确曾向神宗举荐一个叫王迥的人为监司,宋神宗欣然应允。

并不是因为王迥有多大的能力,相反王迥这个人人品还比较差,也没念过什么书,时不时还闹个笑话。

然而宋神宗完全是因为王迥颜值高,才应允了蔡确的举荐。

史书中对王迥颜值的描述是“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

后来蔡确又给哲宗皇帝举荐一人,叫袁应中。

此人不似王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但这兄台却满脸的麻子,肩胛骨长得还有点歪,肩膀总是斜着。

哲宗皇帝刚看了一眼,就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由此可见,颜值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当日贾政对贾雨村一见如故,并大力相助,除却因为是妹丈林如海举荐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贾雨村“相貌魁伟”,颜值极高

原本贾政心里还有些遗憾,贾琮相貌虽不说奇峻,可着实与好看沾不上边。

这样的相貌,在日后选官时注定要受到影响的。

可现在看来,先前竟是走了眼。

只一转眼,贾琮吃的胖些,相貌竟如此之好。

成了翩翩公子,还在宝玉之上

只是贾政的惊喜没有贯彻到底,面色变了变。

倒不是为了贾宝玉,而是想起了贾琮缘何会这般俊秀。

贾琮有一个花魁出身的生母,不怪长的好看

虽然贾政没见过,可能当艳绝都中的花魁,想也能想到长的有多好。

可惜,这个身份实在是

若被小人知道了去,怕多有艰难。

贾政心里叹息了声,随即又打起精神来。

贾琮母族虽然出身卑贱,可他还是荣国公的子孙,哪个敢小瞧了去

又有衍圣公牖民先生的看重,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如今士林中,论德望之高无出牖民先生之右者

念及此,贾政心情转好,对三人继续道:“举业一途,路遥且艰,唯有勤学苦读,心无旁骛,方能有所获。

若是三心二意,心生怠慢,必难成事。”

三人一起躬身领教后,贾政又对贾环道:“既然你在这静不下心读书,往后还是去学里罢,让学里太爷教你。”

“噼啪”

一道晴天霹雳,就这样落在了小贾环头上。

那一瞬间眼神的空洞,差点让贾政都心生不忍。

不过也只那一瞬间,对于这个逆子的顽劣性,贾政心中有数。

瞥了他一眼后,目光又落在紧紧垂着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的贾宝玉身上。

不过看着鹌鹑一样低着头的宝玉,贾政只皱了皱眉,到底没说什么,让一旁的贾环大失所望

贾宝玉去不去学里读书,决定权并不在贾政手上,这要看老太太的意思。

哼了声后,贾政看向贾琮,说出了今日来意:“后日是老太太生辰,琮儿与宝玉一起随我待客吧。

你也渐大了,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只一味的读书,难免成了书呆子,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该做的。”

贾琮闻言,抬起头看向贾政,眼中闪过一抹讶然,随即便是压抑不住的惊喜

第五十二章感激求推荐,求收藏

在贾琮的印象里,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贾政都是一个好人。

但却是一个有些迂腐的好人。

一心读书,清谈。

恪守严父的本分,对宝玉非打即骂,严厉管教。

他再没想到,贾政会说出这样接地气的话来。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完全意外。

前世红楼世界中,贾政不就常叫贾宝玉随他一起招待客人么

因宝玉不喜,这才有了湘云相劝,反被他讥讽的那一出戏。

再者,贾政能够强压大房,以幼子的身份执掌荣府大权。

尽管此事出主力的是偏心的贾母,可若贾政当真对世务一窍不通,那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贾政能说出让贾琮多接触世务的话,并不奇怪。

念及此,贾琮心下了然,又再生惊喜之意和感激之情。

贾政此举,分明是要带他分润贾家的人脉啊

这也是在向世人展示,贾琮自此成了荣府内的一员,是被贾政认可的一名子弟。

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自此以后,贾琮有一定资格,在外面代表贾家的意志了

如此,也就有资格占用一些贾家的资源和能量。

这正是贾琮一直以来,所谋划的目标所在。

当然,他想要的更多。

因为唯有真正掌控住贾家,成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掌权者,才能更好的动用贾家资源来自保,而后改变贾家中一些人的命运

无论如何,这将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前世读红楼,和许多人一样,贾琮也曾疑惑过,身为从五品小官的贾政,为何能够举荐一位正四品的应天府大员

他有什么资格,能够跨越官场的森严制度

另外,贾家在官场上,除了一个不上朝做官,只在家中陪小老婆喝酒的贾赦外,就只有贾政在朝堂上做着小官。

如此劣势,又为何能排在四大家族之首

贾家一个重孙辈媳妇病逝,缘何能劳动四王八公和如此多的勋贵府第前来吊祭

还有,贾母过大寿,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来贺不算,连朝廷礼部都特意来贺,难道只因贾家出了一个贵妃

可贾元妃,并不是杨贵妃啊

她远没那样受宠,不然也不会在归宁省亲之日,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种种疑惑,直到来到这世上一年多后,贾琮才一点点了解清楚,想明白过来。

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用后世之事来举例,总设计师家族也只余一个孙辈在官场上了,折算起来,还只是七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