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精彩了,那上百辆马车进去不到半个时辰又有数千锦衣卫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将薛府通往皇城东华门的街道全封了,所有人全被赶到了一边,紧接着满载着银子马车便陆续从薛府中驶了出来,十两一个的银元宝,每辆马车都装的满满的,在太阳底下闪耀着诱人的白光,要不是有上万锦衣卫在这里镇场子,估计真有那亡命之徒会上去抢夺。
这上百辆马车在薛府和皇城之间来来回回也不知道运了多少趟,每次都是满载金银,这就证明,传言属实,薛国观贪污的银子的确多的吓人,数百万两肯定是有的,上千万两都有可能,沿途的老百姓看的那叫一个过瘾啊,这辈子能看到这么多银子也算没白活了。
话说这骆养性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你说你运脏银就运脏银,好歹用箱子装起来啊,实在不行用黑布遮着也好啊,就这么让银子露在外面,这不引人犯罪吗
骆养性脑袋当然没被驴踢过,这些都是张斌安排的。
张斌是想通过此举向崇祯施加压力,他估计崇祯会低调处理此事,因为薛国观是崇祯培养起来对付自己的,而薛国观的党羽就是崇祯对付自己的工具,现在薛国观倒台了,崇祯再把薛国观的党羽全收拾了,那朝中岂不是剩下自己一家独大了。
崇祯肯定不想朝堂变成自己的天下,所以他肯定会低调处理薛国观贪腐一案,尽量不牵扯其党羽。
张斌之所以把薛国观贪腐几百万两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就是想让崇祯下不了台,天下人都看到了,看崇祯还怎么敷衍了事,放过薛国观的党羽。
不过,他还是低估崇祯的脸皮,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崇祯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薛国观贪腐严重,革职查办,然后便若无其事的开始了奏对流程
朝中的阉党余孽本来已经战战兢兢,等着崇祯大发雷霆,收拾他们呢,没想到,崇祯这么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之后,就没了下文,好像内阁首辅被革职查办只是皇宫中丢了只狗一般,根本就无关紧要
当然,内阁首辅被革职查办并不是皇宫中丢了一只狗那么简单,因为内阁首辅还负责着奏折的批阅和票拟,再说了,薛国观还兼任着吏部尚书,这么两个重要的职位可不能缺人。
崇祯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对薛国观的继任人选还是相当上心的。
这个时候,大多数朝臣都认为内阁首辅是非张斌莫属了,因为薛国观当初力压张斌出任内阁首辅本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要张斌当时在京城,他能不能顺利的当上内阁首辅还不好说呢。
这会儿张斌更是挟收复辽东之功回京了,他不出任内阁首辅,谁出任内阁首辅
崇祯偏就不找张斌,早朝结束以后,他直接命人将新科内阁大学士,原内阁首辅周延儒招到了御书房。
周延儒这会儿自己都没想到他能出任内阁首辅,他只以为崇祯找他是为了吏部尚书之事,因为他这内阁大学士这会儿还挂着空档呢,什么实权职位都没有兼任,对这吏部尚书他还是比较热衷的,天官啊,谁不想当。
果然,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崇祯便直接考校道:“玉绳,你对现下官员的任免有什么看法”
这语气,真是想让自己出任吏部尚书啊
周延儒心里这个激动啊,不过他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崇祯可不喜欢毛毛糙糙的人,这点他还是清楚的。
他装出谦逊的样子,恭敬的拱手道:“皇上既然问起,微臣就斗胆说说自己的看法了,微臣以为,当下任免官员,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清廉,因为西北灾情严重,老百姓再也经不起贪官污吏的折腾了。”
崇祯闻言,点头赞许道:“好一个清廉,说的好,现下就要重用清廉的官员,谁贪腐,就让谁滚蛋,内阁首辅也不例外”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问题,好像贪腐的官员有时候还可以用,只是这会儿不能用而已,其实,这是事实,明朝的皇帝就是这么奇葩,很多时候他们明明知道某些官员有点贪腐,但还是使劲提拔重用,比如严嵩,比如徐玠,嘉靖皇帝会不知道他们贪腐吗,肯定是知道一点的,但是这两人偏偏先后当上了内阁首辅
当然,这会儿崇祯是不敢重用贪腐的官员了,一个薛国观已经让他颜面扫地了,他要再重用贪腐的官员,那就是头猪了。
他郑重的问道:“说到这清廉,玉绳,你能做到清正廉洁吗”
成了,成了,周延儒压住心头的激动,重重的点头道:“清正廉洁,这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微臣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就没脸待在朝堂之上了。”
这点他倒是没吹牛,历史上,他之所以被列为大奸臣也不是因为贪腐,而是因为他的无能,因为他的无耻。
崇祯欣慰的点头道:“好,朕相信你,对了,你对现下的朝局有什么看法”
周延儒闻言,不由一愣,这话,什么意思,难道皇上还想让自己出任内阁首辅不成
第一五九章还不是首辅
周延儒这个人是个典型的伪君子,眼高手低,就爱吹牛逼,要他说,他简直无所不能,要他做,那是什么都不能成。
崇祯临死之前说的什么诸臣误朕也有很大一部分说的就是这个周延儒,因为他对周延儒寄予了太多的厚望,结果,周延儒全是瞎吹的,什么事都没给他办成。
这会儿周延儒又开始吹了,什么以麦代粮,赈济灾民,使百姓得以修养生息,什么任用贤能,革除弊政,令朝野上下齐心协力等等,说的头头是道。
崇祯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大赞他治国有方,这首辅之位自然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两人在书房里谈的是热火朝天,书房外面的曹化淳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薛国观都倒台了,崇祯竟然还不让张斌出任首辅,不知道张斌收到消息以后会作何感想啊。
张斌当天晚上就收到消息了,他的确气得够呛,崇祯此举着实欺人太甚,自己无论是资历、能力、功绩都摆在那里,谁比自己更有资格出任首辅,这家伙真以为自己是皇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不过气归气,他并没有气得失去理智,崇祯瞎折腾也不是这一回两回了,这家伙不折腾才叫奇怪呢。
这内阁首辅之位,他的确很想要,但也不是迫不及待那种,因为有崇祯在,就算他当上了内阁首辅也很难有所作为。
至于周延儒这个人,张斌还真不怎么放在眼里,这家伙就是个内斗外行,外斗更外行的饭桶,就算让他当上首辅又怎么样。
所以,张斌最终还是决定忍了,反正太子也快成年了,他们再怎么折腾也就几个月时间了。
而这时周延儒正轻车简从去拜访一个人呢,这个人就是翰林院编修张溥。
话说一个他一个内阁大学士为什么要去拜访一个七品翰林院编修呢,就算这翰林俗称储相,但他一个都要当内阁首辅的人还用在意一个未来有可能当上内阁大学士的储相吗
要单纯从职位上来说他自然不用在意这么个芝麻官,但是,这张溥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复社首领。
说起复社,那可不得了,自东林被阉党屠戮殆尽之后自称正道的朋党里面就数这复社声势最为浩大了,崇祯二年,复社成立的时候号称有三千学子,而这些学子后面有很多都考上了进士,其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这个时候标榜正义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这张溥也如同文震孟一般的愤青,以东林后继自居,硬要跟阉党余孽过不去。
崇祯二年和崇祯三年,他们是赶上了好时候,那时候崇祯一心清查阉党逆案,重用东林党元老,以东林党后继自居的复社登高一呼,简直应者云集,据说很多求学的生员甚至是当朝官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从之者几万余人
可惜,东林终究斗不过阉党,他们奉崇祯旨意清理阉党,结果却被阉党给清理了,号称东林后继的复社顿时变得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