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还不到一百万顷,也就是说每个老百姓手里的土地还不到一亩,而一亩产量最多最多三石,一个老百姓一年少说也要吃六石粮,你知道吗“
朱慈烺闻言,惊骇道:“怎么可能,皇室宗亲才多少,怎么可能占如此多的土地老百姓一年才半年有饭吃,怎么可能活的下去”
张斌摇了摇头,郑重的道:“烺儿,你应该知道万历朝给潞王的封地就是四万顷,福王的封地是两万顷,而他们就藩以后还利用自己亲王的身份不断兼并土地,现在,一个亲王名下最少有十多万顷土地,多的甚至有几十万顷,一个郡王手里少则上万顷,多则上十万顷,他们下面还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等,现在,大明的皇室宗亲足有三十余万,他们吞并六百万顷土地不可能吗老百姓一年才半年有饭吃,所以,大半的老百姓都逼的没了活路,成为皇室宗亲、公侯勋贵、外戚宦官和官绅地主手下的佃农,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就为了那一点活命的粮食,丰衣足食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不用去奢望的梦想”
他平时教导朱慈烺都注重实用性,简单的算术朱慈烺还是会的,朱慈烺闻言,稍微一打手指头,随即便脸色大变道:“这个,这个,师傅,怎么办”
话说到这里,效果就差不多了,张斌紧接着严肃的道:“烺儿,你刚不是问为师治国之道吗以大明如今的情况,唯有发展商业同时开疆扩土才是正途,老百姓没钱买衣服穿就发展商业,让他们赚钱买衣服穿;老百姓手里的土地不够,就开疆扩土,让他们手里的土地增加,这样老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大明才能天下太平乃至繁荣昌盛”
第八十三章平衡之术
治国之道并非一成不变,盛世有盛世的治国之道,乱世有乱世的治国之道,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治国之道,这世上并没有放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都通用的治国之道,只是适合时宜的,才是最好的。
张斌提出的两点发展商业和开疆扩土其实也不能完全挽救现在的大明,还有很多事情他都不能说,只能做。
比如,让崇祯这个昏君下台。
又比如,收拾朝中的奸佞之臣。
这些都不能说,也不需要朱慈烺来做,张斌自然会暗中筹划,慢慢完成,朱慈烺要做的就是继位之后大力推动商业发展,然后让他去开疆扩土。
说了这半天,都快午时了,张斌感觉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他正准备结束今天的教导,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平衡之术,大明之所以搞成现在这个样子跟大明历代皇帝一味的迷信平衡之术有很大的关系。
万历莫名其妙的玩什么平衡之术,结果玩出了个党争祸国。
天启傻不拉几的玩什么平衡之术,结果玩出了个阉党之祸。
崇祯自以为是的玩什么平衡之术,结果,把大明给玩亡国了
自己辛辛苦苦逆转局势,好不容易要把大明给救活了,可不敢让这小太子朱慈烺以后再玩什么平衡之道,把自己给玩死了
想到这里,他连忙提醒道:“烺儿,还有一点,你要记住,平衡之术并不是什么治国之道。”
“啊”,朱慈烺闻言,忍不住惊呼一声,因为他父皇崇祯教他的治国之道就是平衡之术,父皇不止一次的在自己面前吹嘘,其平衡之术玩的有多好,师傅现在却说平衡之术不是治国之道
他不由惊奇的问道:“师傅,平衡之术为什么不是治国之道呢”
张斌一听朱慈烺这话就明白了,崇祯肯定在使劲教导自己的儿子玩平衡之术。
大明朝这些个皇帝一个个都脑子有病吗,平衡之术是治国之道吗
他们之所以要玩平衡之术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朱元璋当初为了集权,把宰相胡惟庸一伙给灭了,并且取消了宰相一职,从而跟文官集团走到了对立面。
这就导致后来的历代皇帝都被他影响认为文官不可靠,文官都想夺他们的权力。
这不有病吗
还有什么宰相也会夺他们权,简直病的不轻
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就有宰相,秦朝是亡在文官手里吗,宰相夺他们权了吗
汉朝也有宰相,汉朝是亡在文官手里吗,宰相夺他们权了吗
隋朝也有宰相,隋朝是亡在文官手里吗,宰相夺他们权了吗
唐朝也有宰相,唐朝是亡在文官手里吗,宰相夺他们权了吗
文官不可靠,那他们靠谁来治国,靠太监吗
张斌不答反问道:“那你说说,治国为什么要靠平衡之术”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道:“这个,这个,文官一旦失去约束,不就只手遮天,无法无天了吗”
狗屁
张斌想了想,随即愤然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先帝英宗当初依靠太监王振制约文官,结果怎么样土木堡之变他是不是被王振带沟里去的他都被蒙元俘虏了,朝中的于谦没人制约了吧,结果如何于谦是在救国还是在祸国还有万历之初,首辅张居正没人制约吧,结果又如何万历中兴靠的谁张居正没有夺权吧”
“这。”朱慈烺被张斌这一顿反问,问的哑口无言,事实证明,他父皇说的,文官必须制衡,文官会夺权,这话好像不对啊
张斌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即耐心的解释道:“平衡之术说白了只是个御下之道,跟治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一味的玩弄什么平衡之术就能把国家治理好吗说到御下之道,一国之君最重要的是要有识人之明,你要能选拔和任用为国为民的贤能之臣,还需要玩什么平衡吗“
朱慈烺此时脸上一片茫然,他虽然跟父皇崇祯在怎么对待张斌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但并不代表他就认为自己的父皇不管说什么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