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舰就需要水手加炮手将近三百名,一艘镇远巡洋舰就需要水手加炮手五十余名,所以造出一百艘威远战列舰和五十艘镇远巡洋舰之后他便下令,停止生产大型战舰,全力生产轻型铁甲舰。
荷兰海军失败的教训告诉他,海战可不光是靠战列舰就能取胜,如果没有小型战船或者战舰的保护,碰上不要命的纵火船,战列舰都得趴下。
这轻型铁甲舰原本是为海战准备的,这下倒好,一艘轻型铁甲舰十来个人四五匹战马,把十万福广军装下绰绰有余,至于战车和粮草辎重等东西,那得先用镇远巡洋舰转运到松江府海外的基地,等车轮舸把人转运完了再回来接。
就这样,张斌率十万福广军赶到松江府海外的基地修整了一晚,随后便乘坐车轮舸逆流而上,直奔武昌城,张献忠和罗汝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武昌城外的长江上便布满了明军的车轮舸。
那数量,真的吓死个人,站在武昌城的城墙上,能看到的十余里江面,全部都是明军的车轮舸,根本就看不到头
罗汝才看到他手下的几十艘小渔船被无数炮弹砸成木屑之后,骇的魂都快掉了。
这明军的车轮舸上什么时候都配上火炮了,如此多的车轮舸,就算每艘车轮舸上只有一门火炮,那也是将近千门火炮啊,武昌城就在长江边上,明军的炮弹肯定能砸到城里来,一次将近千枚炮弹,那家伙,城墙能挡得住吗
他想错了,张斌手下的车轮舸并没有上千艘,而且并不是每艘车轮舸上都有火炮,只有后面改装的轻型铁甲舰上才有火炮,火炮数量总共不到六百门。
不过,这个数量已经够恐怖了,武昌城的城墙恐怕是顶不住的。
张斌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命福广军登陆,在武昌城与长江之间的一块大平地上扎下大营,随后便命两百多艘木制车轮舸回航去接战车和粮草辎重,而五百余艘轻型铁甲舰则停在武昌城外的江面上准备炮轰武昌城
罗汝才是骇得魂都快掉了,张献忠收到消息也吓得大惊失色,他原本以为凭借襄阳城和武昌城的防御力,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他没这么自信了,上千门火炮,城墙能顶的住吗
这个时候,张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果轻型铁甲舰上面是两千斤的佛郎机炮,他可以肯定,不管是武昌城还是襄阳城,都顶不住如此多火炮的轰击,什么城墙在五百多门两千斤佛郎机炮面前都是渣渣,不说把城墙轰塌,把城墙上面的箭垛和女墙全部扫平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到时候,城墙有跟没有已经没多大区别了,谁敢站光秃秃的城墙上吃炮弹,等着被砸成肉泥吗
但是,轻型铁甲舰上配备的并不是两千斤的佛郎机炮,而是五百斤的佛郎机炮,只比拳头大一点的炮弹能将城墙上的箭垛和女墙扫平吗
这个,他也没有把握,只有试过才知道。
不过,他并没有立马就开始试,因为他这趟运过来的主要是士卒和战马,连粮草都没带多少,就更不用说弹药了,每艘轻型铁甲舰上也就一轮五发炮弹,打完就没了,这点炮弹给城墙挠痒还差不多,根本就没什么用,所以,他率军抵达武昌城外之后只是命人扎下大营,修整操练,貌似并没有发动进攻的意思。
武昌城里的是罗汝才和他手下的五万人马,这个张斌早就收到探报了,他甚至想着先招抚一下看看,毕竟罗汝才不是张献忠,这家伙并没有太大的劣迹,就如同刘国能和李万庆一般,如果能接受招抚,崇祯肯定不会有什么意见。
他又不是真要跟反贼拼个你死我活,只要人家能接受招抚那就行了,在自己手里他还想玩什么降而复判,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张斌扎下大营之后,便亲笔写了封招降信命人射入城中,看城里的罗汝才降是不降。
罗汝才会不会投降呢
他当然投降,不过不是真降,而是玩诈降
招降信射入城中还不到半个时辰,罗汝才便派了使者来到明军大营,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抚。
他大致意思就是,我投降,我投降,只要朝廷给我提供五万人马的粮草,我保证待在武昌城里哪儿都不去。
张斌听了使者的转述,差点没笑掉大牙,想玩我,好啊,大家就先玩几天再说。
他直接让使者回去转告罗汝才,这个他做不了主,得请示皇上,请罗汝才等个十来天再说。
罗汝才听到使者的回复,心里那个得意啊,看样子明军的火炮也拿城墙没办法,这张斌也只能跟熊文灿和杨嗣昌一样,望城心叹,无可奈何。
他想着,接下来应该就是漫长的谈判了,这方面他早有经验,张献忠当初那招慢慢降价正是他的主意。
上次这招拖延战术玩的相当成功,降着降着,建奴便跑去进攻京城了,明军不得不回师勤王,他们没费一兵一卒,官兵便撤走了,而且还白送了他们二十多万石粮草
这次,他准备先将一万,降到四万便开始压价,五千五千一降,降到三万又开始压价,两千两千一降,降到两万又开始压价,一千一千一降,这样来来回回足可以玩将近三十趟,一趟就是十多天,三十多趟下来就是将近一年时间。
官兵扛一年吗
建奴会乘机再次进攻京城吗
李自成、张献忠和革左五营又会老老实实等着看这边的结果吗
他相信,官兵肯定扛不过一年就得走,不说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等结果,他们一看官兵主力陷在这里,肯定会继续攻城掠地,到那时,就看官兵退不退
他如意算盘倒是打的啪啪响,可惜,张斌并不是熊文灿,更不是杨嗣昌,他还想玩诈降,那真是门都没有。
第二十六章崇祯教子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的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掉真的很难,比江山易主还难。
崇祯就是这么个典型的例子,直到大明亡国,江山易主,他生性多疑的毛病还是没改掉。
现在,大明还没有面临亡国之祸,他自然更不会反思自己的性格缺陷,这会儿他反而将自己生性多疑的毛病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又开始怀疑张斌想通过掌控太子朱慈烺,谋夺大明的江山了。
张斌的确是想掌控太子朱慈烺,但是,他并不是为了谋夺大明的江山,而是想将大明的江山延续下去。
有时候对人对人的印象也如同习惯一样,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张斌并不是什么曹操,曹操那是罗汝才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