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2(1 / 2)

d一众富商闻言,纷纷站起来拱手道:“应该的,应该的。”,“这钱我们出。”。

江西商帮的掌舵人李老掌柜更是激动的道:“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反贼已然肆虐到湖广,我们江西也危在旦夕,朝廷再不将反贼剿灭,我们就要被迫背井离乡了,大人,您就说吧,需要多少粮饷,再怎么样,我们也要帮您凑出来。”

张斌点了点头,装出为难的表情,解释道:“大家兴许还不知道大明现在的军费有多少,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大明现在辽东的驻军,京城的驻军和西北剿贼的人马加起来足有四十余万,就按最低的标准,每人每月粮一石,饷一两,战马每月牧草一两,一个月的军费就是一百多万两,一年下来就是将近两千万两,所以,皇上被迫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就这样,户部还是入不敷出,皇上每天吃的都是青菜豆腐,几年如一日,你们知道吗”

这话一出,众人均震惊的无以复加,大明朝廷竟然已经拮据到这种程度了吗

不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张斌,实在是他们看过太多的贪官污吏和皇亲国戚,那家伙,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有很多都比他们还有钱,他们实在不能想象朝廷会没钱。

不过,看这情况,张斌肯定没说谎,因为小孩子不会装,太子殿下吃的津津有味他们都看到了,这些菜,他们自己的子女都会不屑一顾,太子却吃的这么津津有味,足以证明,他平常吃的就是这些。

朝廷都拮据成这个样子了,没什么好说的,捐呗,众人纷纷拱手道:“大人,您就说吧,需要多少”

需要多少,这个数字的确有点吓人,所以张斌才会做出这些铺垫,他咳嗽了一声,略带尴尬道:“这次需要的粮饷比较多,因为要彻底解决西北的反贼还需要招募十万大军,按马三步七算,还需要战马三万匹,按每匹战马一百两计算,这就是三百万两,按每人每天粮一石饷一石战马每月牧草一两计算,每个月需要军费二十三万两,一年就是两百七十六万两,彻底剿灭反贼最少需要三年,所以,这次需要军费总计一千一百二十八万两”

“嘶,嘶,嘶。”,众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啊,一千多万两,这家伙,也太多了吧。

张斌原本就没想着这些人能出多少,他只是需要这些人露下面,敷衍一下崇祯而已,这些银子,都可以由东盛堂来出,但是却不能让崇祯知道他在养私军。

不过,崇祯提出的纳捐赠官之后,这事情貌似就不一样了,这些人,估计还真会拿出一千多万两来。

他沉吟了一下,这才朗声道:“当然,这钱不会让大家白出,皇上说了,所有捐银助饷者,都按纳捐算,捐多少银子,就赠多大的官,人中,你给大家念一下。”

陈子龙闻言,连忙站起来,掏出怀里的纳捐助饷法,高声念起来。

一开始,下面的富商还没怎么在意,纳捐赠官这个他们都知道,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当陈子龙念到,纳捐五十万两,赠光禄寺少卿,纳捐一百万两,赠太仆寺少卿的时候,众人眼中都露出了炙热的光芒,那可是正四品、正五品的朝廷大员

第二十一章买官卖官

纳捐得官,光宗耀祖,隆庆开海之后这种方式是比较流行的,因为大家赚取巨额的利润之后都希望得到相应的地位,而商户的地位很低,官绅的地位却是最高的。

这种方式在万历朝达到了巅峰,很多商户都踊跃纳捐,出个十余万两甚至几十万两,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变成官绅籍的大有人在。

但是,到了天启朝,特别是魏公公掌权之后却没人敢纳捐了,因为魏公公带领的那帮贪官污吏实在是太可怕了,一旦让他们知道你家资巨万,他们就会明目张胆的来强取豪夺

一个黄山吴养春案,几乎将徽商的发源地徽州变成了人间地狱,贪官污吏蹲点徽州,强取豪夺,大兴冤狱,肆意欺凌徽州商户,不断搜刮民脂民膏,大有不将徽州所有商户的钱抢光不收手的架势,吓的大量徽商出逃,背井离乡,连家都不敢回,吴家更是被安上东林幕后金主的罪名,差点被灭了族

出了这种事情,谁还敢纳捐,你敢纳捐,不是摆明了告诉朝中的贪官污吏,你很有钱,引诱他们来强取豪夺嘛,自己被害死还是小事,别牵连家人,牵连族人,牵连父老乡亲啊

所以,天启朝出了个黄山吴养春案之后,大明的商户与朝廷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他们哪怕再有钱,哪怕让银子放家里发霉,都不会捐赠一两银子给朝廷,崇祯哪怕穷的尿血,都没有一个商户会搭理他。

说的不好听一点,他们宁可资助建奴,与虎谋皮,也不愿意跟朝中这帮贪官污吏打交道,因为这帮人比建奴凶残多了

当然,张斌来了之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在福广,商户愿意出钱资助原来的福建巡抚,福广总督张斌,因为张斌不是贪官污吏,而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而且他信誉相当好,你捐了银子,他就能让你获得好处,他还能保护大家不被贪官污吏盘剥陷害,甚至,他离开福广之后,大家还能在地方官员和屯卫驻军那里获得帮助,这点,他做的相当好,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在福广赚钱,压根就不用担心贪官污吏会来强取豪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发出号召,四大商帮的大商户基本全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报恩,做人不能忘本,是张斌让他们赚了这么多银子,现在他组织大家捐献粮饷,这钱,得出。

不过,这次募捐还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先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师张斌一起设宴款待大家,给足了大家面子;

然后张斌又说出个一千多万两的天价粮饷,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最后张斌又抛出个纳捐助饷法,告诉大家,只要你出钱,连正五品甚至是正四品的朝廷大员都买的到

这话,如果是其他官员说出来的,大家绝对会嗤之以鼻,想骗大家的钱,做梦

但是,这话是张斌让人当众宣布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相信,这绝对是真的。

一时之间,下面所有大商户都激动的面红耳赤,银子,他们有,甚至,一个大商帮凑出一千多万两银子都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这银子花的值不值。

如果白出钱,大家可以给张斌面子,每人拿出几万两来,权当时报恩了,想让他们每人掏出十多万甚至几十万两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纳捐助饷法一抛出来就不一样了,花钱竟然能买到大官真的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五十万两买个正五品的朝廷大员,值不值

一百万两买个正四品的朝廷大员,值不值

值啊,简直太值了

商户,在大明是一个最畸形的社会阶层,他们有钱,却没有地位,他们不能穿绫罗绸缎,不能住豪宅大院,不能坐轿子出行,甚至连教司坊官办女支院他们都没资格出入。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限制已经有所松动,商户只要不到处炫耀,你穿绫罗绸缎,住豪宅大院,坐轿子出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些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人家不跟你较真,一旦碰到贪官污吏要跟你较真,就凭这些事都能整得你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