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言不发,装哑巴,让温体仁摸不着头脑。
这下,温体仁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他看到淡定的站在那里的张斌和满面铁青的崇祯时立马就明白了,张斌正告自己“黑状”呢,皇上貌似还相信了,这下麻烦大了。
他强装淡定,趴下来恭敬的行了一番君臣之礼,崇祯却起都不让他起来,直接冷冷的问道:“你是不是让洪承畴陷害袁崇焕,好夺了袁崇焕的兵权”
这事怎么能认,温体仁连连摇头道:“没有啊,皇上,您不要听信某些人胡说八道啊,微臣冤枉啊”
冤枉吗
崇祯继续冷冷的道:“洪承畴这会儿就在宫外,要不要朕传他进来跟你对质啊”
温体仁闻言,脸色大变,原来是洪承畴招了,这下真是麻烦大了。
他还在那里苦思对策了,张斌突然开口道:“你还想欺瞒皇上到什么时候,你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吗,闵洪学和闵梦得的老家离你老家就十余里,你们两家是世交;唐世济、张捷、史范、王应熊都是你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唐世济陷害毕自严毕大人就是你指使的,张捷和史范去福广贪腐也是你指使的,王应熊在京察大计中帮你排除了多少异己,你自己都记不清了吧还有钱象坤就是你的门生,对你言听计从,你浙党全盛的时候真是权倾朝野啊”
崇祯闻言,终于爆发了,他站起来怒喝道:“还有一个吴振缨,就是你小舅子,你还举贤不避亲,你还没有结党营私”
这下,温体仁真被张斌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么多事,温体仁就是长了一百张嘴,一时半会也说不清啊,这会儿他只感觉脑袋里面乱糟糟的,都不知从何说起,他只能趴在那里支支吾吾道:“这,这,这。”
还这什么这,你还想愚弄朕吗
崇祯直接怒吼道:“来人,把这个奸贼给朕拿下,打入诏狱,仔细审问,看他到底干了多少祸国殃民的事”
第九十七章首辅落谁家
内阁首辅温体仁被皇上打入诏狱,大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这无异于一场官场大地震,因为有明一朝,自有内阁首辅这个职位以来,还从来没有哪个内阁首辅被皇帝打入诏狱,一般都是年老致仕,间或有一些遭受降职处罚的,就算是犯了天大的罪,最多也就是罢官削籍而已。
像嘉靖朝有名的奸相严嵩,也不过是罢官削籍。
现在,温体仁竟然被皇上打入诏狱,他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啊
朝堂官员或多或少都知道,温体仁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他到底坏到什么程度还真没几个人清楚。
皇上如此严惩一个内阁首辅,的确把所有朝堂官员给镇住了,有的为之惊骇莫名,有的为之惶恐不安,有的为之目瞪口呆,当然,也有拍手称快的,这些基本上都是被温体仁迫害过的。
崇祯并没让朝堂官员等多久,没过几天,他便公布了温体仁的罪状,这家伙,好长一串啊,而且,每条罪状后面都带有详细的说明。
比如,欺君罔上,胆大妄为,这一点毋庸置疑,温体仁的特长就是欺君,他在崇祯跟前就没说过几句真话,这种事随便翻翻就能翻出一箩筐来。
又比如,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这一点也是很明显的,像闵洪学、闵梦得、唐世济、张捷、史范、王应熊、吴振缨、喻安性等等,他提拔起来的浙党官员加一起足可组个小朝廷了。
再比如,迫害忠良,祸国殃民,被他祸害过的忠良多了,像曹于汴、毕自严、袁崇焕等等,不知凡几。
还有什么贪赃枉法、夺人家产、害人性命等等,这些足以让一般官员杀头的罪名对他来说,那都不算什么了。
像温体仁这么一个大奸臣,有明一朝能跟他比的还真没几个,不过,历史上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因为那时候崇祯刚发现他结党营私,他便主动请辞了,崇祯那时候正被建奴和反贼搞的焦头烂额,压根就没空搭理他,顺势就准了他的辞呈,所以,才让他逃过一劫。
这会儿,他可就没这么走运了,张斌早就在收集他的罪状了,崇祯一发飙将其拿下,张斌便让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承昊将他的罪状一股脑全部呈了上去。
崇祯之所以能这么快公布温体仁的罪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他只要令人核查了一下就行了,这些罪状都确有其事,核查起来并不是很难,所以他的动作才这么快。
这么一个大奸臣,该怎么处置呢
崇祯倒没他老祖宗朱元璋那么凶残,动不动就株连九族,一杀就是一大片,他一般都只严惩主犯,其他相关人等他都不会做太严厉的惩罚。
所以,他对温体仁一案最后做出的处罚只是将首犯温体仁斩首示众、家产充公、家人戎边、余党皆罢官削籍。
温体仁的余党有多少,这个还真不好界定,不能说浙江籍官员就一定是浙党,比如张斌的亲信,现任礼部尚书蔡善继就是浙江乌程人,跟温体仁一个地方的,但是,他妥妥不是浙党;又比如温体仁的亲信,原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王应熊就是四川巴县人,压根就不是浙江的,但是,他却是妥妥的浙党。
浙党的清查暂且不论,有一件事却是当务之急,因为温体仁是内阁首辅,他这一落马,内阁大学士也出缺了,内阁首辅也没了,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再加上被他牵连罢官的内阁次辅钱象坤,内阁一下就缺了两个人,而且缺的还是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
这两个人可不能缺,因为他们负责着奏折的票拟,一天四五百份奏折,如果没人组织票拟,那崇祯可就要累死了,因为他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奏折他更是从没有积压过,哪怕不睡觉,也要把当天的奏折批示完,如果奏折上没有票拟,他每份奏折都得仔细看一遍,再考虑一番,然后再做出批示,那他就是不睡觉也批不完了,因为一天最少有四五百份奏折啊
温体仁论罪这几天,是徐光启暂代着首辅之职,“组织”张斌和黄承昊两个内阁大学士写票拟,三个人是从早忙到晚,才堪堪把票拟写完,崇祯再做出批示,基本上就不用睡觉了,因为徐光启他们票拟最晚一批要到晚上亥时左右才能写完票拟送给他啊,他再做出批示,基本上就快要到早朝时间了。
这样搞了几天,不但崇祯累的不行了,就连徐光启、张斌和黄承昊都累的不行了,增补内阁大学士,确定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人选是势在必行了,不然,这么搞下去,非得把人累趴下不可。
于是乎,刚草草处置完温体仁一案,崇祯便宣布,组织廷推,增补内阁大学士,确定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人选。
这下,朝堂上下又变得有些诡异了,因为按以往的惯例,当内阁出缺的时候,一般都由礼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顺位增补,但是,大部分朝臣都知道,礼部尚书蔡善继和礼部左侍郎陈子壮都是张斌的人,这两个人一天顺势入阁,张斌岂不要把持内阁了,除了个不问朝政的徐光启,其他都是他的人啊
这点崇祯自然也心知肚明,他会让张斌顺利把持内阁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他宣布完廷推阁臣之事后,便命人将徐光启招到御书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