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0(1 / 2)

d把吴宗达招过来,将奏折往他跟前一丢,倒要看吴宗达怎么说。

吴宗达这个莫名其妙啊,毫无征兆的崇祯就把他招过来了,还发这么大的火,到底怎么回事啊

他战战兢兢的趴地上将奏折一一翻开仔细看起来,看着看着,他额头不由冒出了冷汗,这并不是因为他做贼心虚,他这是被温体仁等阉党余孽的无耻给吓到了。

这些上奏折的人崇祯不知道,他却是清楚的很,这些都是浙党、齐党和其他依附温体仁的阉党余孽啊

温体仁,你也忒无耻了,多大的仇啊,你弄我就算了,竟然要连我的亲族一起弄,有必要这么丧心病狂吗

崇祯看他那副惊恐的样子,还真以为他是做贼心虚,好啊,又逮着一个,而且还是内阁大学士,真当朕瞎了眼吗

他毫不留情的问道:“吴宗达,吴亮和吴元是不是你堂弟”

吴宗达能说什么,这是事实啊,他只能颤巍巍的点头道:“回皇上,是。”

崇祯又冷冷的问道:“吴鼎和吴之芳是不是你堂侄”

吴宗达冷汗淋漓的点头道:“回皇上,是。”

崇祯怒吼道:“那你为什么要欺瞒朕,你们为什么都要欺瞒朕”

吴宗达心里这个苦涩啊,这种事整个江南都传的家喻户晓了,我有必要跑你皇上跟前张扬吗

他只能颤声解释道:“皇上,微臣以为您知道,因为整个常州甚至整个南直隶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事,是微臣错了,没有特地向皇上说明。”

崇祯闻言一愣,这么多人知道,那吴宗达就不是有意欺瞒了,真是这样吗

他只感觉脑袋嗡嗡作响,烦闷到无以复加,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他干脆把手一挥,不耐烦的道:“下去吧,好好去反省反省。”

第二十八章奸计

吴宗达失魂落魄的走出御书房,脸上满是沉痛之色,皇上让他反省,他是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他要反省的不是四个堂侄为什么能考上进士,也不是两个堂弟为什么能当上高官,而是自己为什么还要眷恋不去。

现在的朝堂还值得待下去吗

温体仁野心勃勃,玩弄权术,陷害忠良,篡权夺利,阉党余孽乘势而起,窃据高位,胡作非为,而皇上却被这些奸妄蒙蔽了圣听,将一个个忠臣良将罢官削籍,甚至问罪论斩

他常州吴氏怎么了,一门十进士,兄弟皆高官,那凭的是真本事,在常州谁人不知他吴氏子弟读书之刻苦,家规之严苛,他小时候就经常因为完不成功课被打板子,有时候手都抽烂了,他父亲还是含泪使劲抽,十余年寒窗,他们一刻都不敢懈怠,再加上叔伯、祖父等进士出身的严师轮番教导,他们这么多兄弟子侄考上进士很奇怪吗

他知道,皇上已经被这些阉党余孽给控制了,就如同当初阉党控制先帝一般,忠臣良将如若不及早隐退,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阉党的手段他也十分清楚,当初魏忠贤也如同温体仁一般,开始的时候还有点顾忌,一旦控制了皇上,只手遮住了苍天之眼,那便会变的毫无人性,多少忠臣良将被折磨至死,多少刚正不阿的硬骨头被打的血肉俱脱,骨断筋折,那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他仿佛还能闻到那股弥漫京城的血腥味

他怕了,他真的怕了,阉党害人从来都是株连九族,他如果不知进退,很有可能盛极一时的常州吴氏会被整的断子绝孙,惨绝人寰,所以,回到书房之后,他立马写了份辞呈,引咎辞职,同时他还命人通知吴亮、吴元、吴玉、吴鼎、吴彦之、吴之芳,全部辞呈,赶紧辞呈,趁温体仁还没有丧心病狂,趁皇上还没有举起屠刀,赶紧逃,逃回去好好教导子弟,等待明君降世,常州吴氏或许还能再次崛起,如果心存侥幸,眷恋不去,灭族之祸,就在眼前

吴宗达的辞呈递上去崇祯并没有感到惊讶,甚至他连假假挽留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准了,他对这些“欺瞒”他的大臣已经失去了耐心,走就走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欺瞒”他的大臣朝中越少越好。

吴宗达就这么走了,连带吴亮、吴元等吴氏家族子弟全部辞官归隐,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留恋,一下走了个精光,崇祯也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挽留,全部准了

吴宗达突然引咎辞职在朝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现在朝堂中就他和郑以伟勉强能和温体仁抗衡了,郑以伟比较偏向于和温体仁争锋相对,对救人伸冤什么的并没有多少兴趣,只有吴宗达热心助人,一般只要本身没有什么劣迹,真是被温体仁一干阉党余孽诬陷的,他都会想办法帮人伸冤,他这一走,朝臣等于就失去了一个保护伞,从此就只能任温体仁鱼肉了,简单来说就是,温体仁一旦盯上谁,谁就得完蛋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跟在郑以伟身后与温体仁争锋相对,斗个死去活来。

但是,胆敢这样做的人还真找不出几个来,因为敢于跳出来跟温体仁斗的人差不多都被他收拾完了,郑以伟这个,温体仁也开始着手收拾了

要说郑以伟这个人,还真不好收拾,因为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官三十多载基本没任何劣迹,而且他也没什么兄弟子侄在朝为官,更没有任何结党营私的迹象,面对这么一个刀枪不入的人,还真难以下手,这也是温体仁一直没有动他的原因,不是不想动,而是没理由,没借口动。

不过,这个时候温体仁羽翼已丰,内阁唯一能给郑以伟支援的吴宗达也被他给收拾了,对付势单力孤的郑以伟他还是有办法的。

大学士吴宗达引咎辞职,内阁自此便少了一个人,由于大计和科举正在进行,崇祯无暇组织廷推递补阁臣,这内阁人数暂时是没办法增加了,但是,这奏折数量却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内阁四个大学士更忙了,票拟的时候那就跟打仗一样,根本就来不及多想。

这天,温体仁“偶感不适”,头疼异常,所以,他没有参与票拟,只是将奏折稍微分了一下,分给三个大学士,请他们帮下忙,把票拟写好。

三个大学士没得办法,谁没有个三病两痛呢,首辅大人都这样了,大家只能把他的奏折匀一匀,帮忙把票拟写了。

这下三人就更忙了,每人都有一百多份奏折,都得细细看一遍,然后把处理意见写上去,如果再磨磨唧唧,那估计晚上都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