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陈子壮、倪元璐等张斌的亲信在福州城都没有府邸,他们都住在各自的衙门里,福州城也没有什么总督府和巡抚衙门,就算卢象升在这里当巡抚的时候也是在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办公,跟毕懋康住一个院子,生活简朴的很,他们想要找到这些人贪腐的证据压根就是不可能的。
张捷和史范自然不甘心,福州的官员还多着呢,既然这些衙门主官查不到问题,那就继续往下查,他们就不信了,福州一百多个官员,一个贪腐的都没有
这一查,还真让他们查到一个,这个人就是福建都司都指挥使同知孙秉如。
孙秉如也是倒了血霉了,天启朝的时候,魏公公只手遮天,他的干儿子吴淳夫权倾朝野,因为吴淳夫是福建人,福建官员几乎都搭上了这条线,加入了阉党,肆意贪腐,为所欲为,孙秉如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自从张斌出任福建巡抚之后,他的顶头上司洪先春因为姻亲关系,渐渐倒向了张斌,他的同僚都指挥使同知赵云程也因为巴结张斌怕上了福建行都司都指挥使的高位,他自然也顺势投入了张斌的麾下。
原本,他已经没一点事了,因为他知道张斌痛恨贪腐官员,所以,他将自己的贪腐所得全部给了自己的弟弟孙秉意,甚至连福州城的府邸都转到了孙秉意的名下,让他好好赡养父母,他自己则带着原配夫人住在都司衙门的吏舍里,从此一心任仕,不再贪腐,只有衙门休假的时候,他才会回去看看自己的儿女。
好死不死,这次张捷来福州上任竟然带了两大家子,百来号人,都司衙门后院和迎宾馆全被他们占了还是住不下,无奈之下他只能让所有都司衙门的官员全部搬出吏舍,住进兵舍,将吏舍让给张捷和史范的家人。
兵舍的条件有多差自不必说,那就是住普通士卒和下人的地方,甚至连茅房都是数百人共用的,都司衙门的官员住了一天之后纷纷去城里亲戚家借宿甚至直接住进了寺庙,孙秉如怕委屈了自己的夫人,于是便搬回了原来的府邸,和他弟弟一家还有父母同住。
没想到,这一下就被张捷和史范给逮到了
张捷和史范可不记得他带头让出吏舍的事情,好不容易逮住个“贪官污吏”自然不会放过,没说的,一个字,抄家
结果,总共才抄出来不到一千两,没办法,因为孙秉如原本就贪的不多,后面买府邸,添置家什,赡养父母,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几年他都老老实实,没有贪一点钱,他以前贪来的钱都已经花光了,就这几百两还是他的俸禄加上他弟弟管理的家族田产赚来的,根本就不是贪腐所得。
张捷和史范也不管这么多,先抄了家,把孙秉如一家,他弟弟一家,还有他父母全部关进大牢,占了他的府邸,然后就是一顿严刑拷打,诱导他污蔑张斌,“交待”张斌强取豪夺,欺压百姓的证据。
这孙秉如毕竟是军人出身,还算颇为硬气,任凭怎么严刑拷打,都不愿污蔑张斌一句,搞得张捷和史范好不恼火,都准备对他的家人动手了。
张斌收到消息,再也坐不住了,这两个孙子,实在是太过分了,敢在老子的地盘上打人,还玩严刑逼供,揍不死你们这两个王八蛋
于是乎,第二天,郑芝龙便带着几个将领来到了都司衙门,一开始,他倒是很客气,按照规矩,老老实实求见张捷,表现的异常恭顺。
张捷也知道,这家伙就是海盗出身,阉党最怕的就是这种不讲道理的兵痞了,因为你跟他们讲什么道理都没用,人家就是舞刀弄枪的,操了就是干,任你嘴巴能说出朵花来也休想忽悠的他们团团转。
所以,他对郑芝龙也很客气,一听说郑芝龙来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让人将其招进书房,想好好拉拢一下。
两人一番见礼之后,张捷便亲切的问道:“郑将军,不知找本官有何贵干啊”
郑芝龙则是恭敬的拱手道:“大人,是这样的,上任总督张大人已经走了一个来月了,我手下兄弟们粮也吃完了,饷也花完了,正饿的哇哇叫呢,所以,末将斗胆,请张大人将这个月的粮饷发一下。”
粮饷这个归总督负责吗不是归户部发放吗
张捷莫名其妙的道:“郑将军,你找错人了吧,这粮饷你应该找户部啊,实在不行你也应该找承宣布政使司先预支,然后跟户部核销税赋啊。”
郑芝龙却是理所当然道:“大人,您说的这些末将都不懂,末将只知道以前的粮饷都是总督大人发的,所以,还请大人抬抬手,把这个月的粮饷发给我们。”
张捷这个莫名其妙啊,这都什么事啊,前面那张斌不是胡搞吗
他不经意的问道:“你们粮饷多少啊”
郑芝龙如数加征的道:“末将手下共有水军将士六万余人,普通水军士卒每个月粮一石,饷一两;小旗每个月粮一石,饷二两;总旗每个月粮二石,饷二两;总旗每个月粮二石,饷三两;千总每个月粮三石,饷三两;游击将军每个月粮四石,饷四两;参将每个月粮五石,饷五两;副每个月粮十石,饷十两;区区在下承蒙原总督大人恩典,每个月是粮一百石,饷一百两,合计起来就是白银十六万两,原总督大人发放的都是白银。”
十六万两
张捷闻言,错点晕倒,他上哪儿搞这么多银子去,加征的税赋还没收上来呢,就算收上来了,也不能给他们啊,这些都是温大人和自己的,为什么要给这些海盗
他支支吾吾道:“这个,本官还不了解情况,要不这样吧,你先回去,本官先了解一下再给你答复。”
郑芝龙却是不依不饶道:“总督大人,不行啊,末将不能回去啊,回去就有六万余将士对着末将嗷嗷叫,末将不给他们发粮饷,他们非揍末将不可”
张捷干脆耍无赖道:“这个,你总得让本官先把事情搞清楚吧,要不你再等等”
郑芝龙拱手道:“好,末将就在都司衙门等着,总督大人还请尽快把事情搞清楚,末将手下那帮家伙您也知道,以前都是当海盗的,无法无天惯了,如果不及时发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
你他吗以前不也是当海盗的吗,而且还是海盗头子呢
张捷真不敢惹这些兵痞,他只能假假意思点头道:“好了,本官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郑芝龙是被他打发走了,但是他刚把史范招过来商议,戚元功又来了,还是要粮饷,而且,戚家军是精锐之师,粮饷开的也特别高,一万人就要将近六万两粮饷
张捷和史范顿时头大如斗,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这还没贪到什么钱呢,就有人逼着他们要粮饷,而且一要就是二十多万两
第十三章郑芝龙发飙
张捷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几万大军如果真的断了粮饷,后果相当严重,因为士卒没了饭吃很可能会闹兵变
像天启末年到崇祯初年的宁远兵变、蓟州镇兵变、甘州卫兵变等,都是因为没发粮饷引起的。
阉党以为这种事情拖一拖,耍耍赖就过去了,天启朝的时候,魏忠贤的确拖过去了,赖过去了,因为锦衣卫和东厂皆在其掌控,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是几百几千人进京催逼粮草那都是给他送菜,绝对会被他扒皮抽筋,以儆效尤,所以,最后兵变的恶果被崇祯给承担了。
崇祯上台的时候,那叫一个乱啊。
辽东军几个月没发粮饷,宁远兵变;
蓟州镇十几个月没发粮饷,蓟州镇兵变;
甘州卫几年没发粮饷,甘州军兵变。
历史上导致大明灭亡的两个关键人物,李自成正是甘州军的把总,也正是因为甘州军兵变,他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另一个,吴三桂,正是出自辽东军,或许大明的灭亡正是始自崇祯初期的那几场兵变。
张捷真没意识到几万大军断了粮饷有多严重,他还想耍赖拖延呢,郑芝龙可没给他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