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散说白了就靠个名气,你们也可以想想办法,只要能把这名气打出来,什么办法都行。”
众人闻言,无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们或许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吧。
其实,这就是个品牌效应,张斌并不怎么担心这个,只要普通的药丸和药散推广开来,东盛堂或者说药圣名方这品牌迟早会打出来的,这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不需要太着急。
他环视了一圈,见众人都没什么问题了,突然开起玩笑道:“孟侯、伯达,福广两省就交给你们了。”
毕懋康和蔡善继闻言,同时惊奇道:“啊,什么”
张斌逗笑道:“推广啊药丸和药散啊,比如龙虎丹什么的,你们可以跟相熟的同僚吹嘘吹嘘,甚至拿几颗给他们试试啊”
毕懋康和蔡善继闻言,不由满脸尴尬,这不是让他们手下人认为他们是青楼常客吗
张斌见他们窘迫的样子,不由哈哈大笑道:“好了,既然没问题,就安排一下义诊的事吧。两位老先生,还请你们提供一副文林郎的画像,我写封信让曹二哥带回京城去找徐光启徐大人,等他提完字,我们干脆刻个木版出来,多印一些。”
李建木连连点头道:“好好,等下我们就让人坐快船去取,还请曹掌柜的稍候两天。”
张斌点头道:“嗯,这个没问题,接下来还要请建木老先生去京城义诊十天,建方老先生也要请您去金陵义诊十天,毕竟两京重地,文人荟萃,要打出名气很容易,要砸牌子也很容易,这个马虎不得。”
李建方和李建木连连点头应了,这推广的事情就差不多安排完了,接下来就是进购材料,生产药丸和药散了。
这个张斌帮不上什么忙,因为他对医药这块可谓一窍不通,他只能提出要求,这第一批的材料能在福广购买就在福广购买,好歹为福广百姓谋点福利。
会议结束,张斌亲自将众人送到码头,他们是准备生产和推广药丸、药散去了,张斌却是看着一船一船的银子若有所思,这会儿要是有银票就好了,每次都把这银子运来运去还真是麻烦啊。
第三十一章银票
银票顾名思义,是代替银两在市面上流通的一种票据,也可以说是一种纸钞。
银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那时候的四川便出现了专门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商铺”,也就是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商铺,商铺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三十文的利息,即支付百分之三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是最早“银票”,当然,这种“银票”还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并非市场流通的货币。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银票铺,并在各地设银票分铺,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银票”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再后来,银票商铺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银票”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时候的“银票”才真正发展成为能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
北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银票呢
因为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短缺,满足不了流通的需求。
一开始,北宋朝廷没有办法,只能铸造铁币来确保流通需求,当时,十个铁币才能抵一个铜币,而一匹布就需要铜钱两贯,也就是铁币两万,两万铁币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拉一车铁币去买一匹布就是当时的现状,这种交易方式极为不便,因此客观上就促成了轻型货币银票的出现。
宋仁宗天圣元年,北宋朝廷设置益州银票务,由在朝京官监督主持银票发行,官方银票正式问世。
北宋时期的银票发行还是相当规范的,所以应用极为广泛,直到宋徽宗大观元年,北宋朝廷将银票改为钱引,使得货币与本金脱离,肆意增发,才造成了银票或者说钱引价值大跌,到了南宋末年,一千文的钱引价值已经不到一百文。
到了元代,银票制度反而更完善了,元代主要货币就是银票,甚至马可波罗记中都详细介绍了元代银票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情况。
明朝也发行过银票或者说纸钞,明初洪武八年就发行了替代铜钱的宝钞,原因也是由于当时缺铜。
洪武八年发行的宝钞面额为一贯,也就是一千文,当时的米价就是一石米一贯宝钞。
到洪武二十二年,大明朝廷又增发了面额分别为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的宝钞,而此时因为发行宝钞不设置储备金,想怎么发就怎么发,以致宝钞严重贬值。
到永乐五年,一石米已经涨到宝钞三十贯,也就是说,宝钞二十年就贬值了三十倍
到宣德七年,一贯宝钞只值铜钱五文,也就是说,宝钞发行五十年就贬值了两百倍
到正统九年,一石米的价格已经超过宝钞一百贯,宝钞已经不能通行,“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到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被废止,大明朝廷不再发行纸币。
这就是大明发行纸币的闹剧,完全不管经济发展规律,肆意乱发,只用了一百余年时间便使得朝廷信用破产,民间不承认宝钞
张斌看着眼前关于大明宝钞的记载,不由皱眉不已,在大明,纸币的信用早就被朝廷给摧毁了,自己再发行银票,有人买帐吗
他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大胆尝试,循序渐进,慢慢恢复纸钞的信誉。
他知道,银票实际上是很有前途的,或者说,纸钞取代金属货币是一种趋势。
这个时候大商户之间的交易已经上升到数万两甚至是数十万两的级别,数十万两是什么概念,不说什么十两一斤与十六两一斤的区别,简单换算一下,十万两就是一万斤,一万斤银子,最少也要几辆马车才能拉的动,拉着数车甚至是数十车银子去做生意,其麻烦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