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7(1 / 2)

d看混乱的战场,最后还是没有发出任何命令。

他们要逃就让他们逃吧,二十艘超级战列舰就算是逃回去也没什么威胁了,至少在这一年之内,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来进攻了,眼下还是将剩下的这些超级战列舰和武装商船收拾了再说。

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赫克曼和范迪门都没有拼死一战的勇气,他们看到内侧的超级战列舰已经燃起熊熊大火,外围的超级战列舰也已经慢慢远去,终于相继选择了投降

看着武装商船上不断飘出的白旗,张斌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列强又怎么样,海上霸主又怎么样,到了老子的地盘,都得给我趴

他朗声下令道:“命令俞成龙、郑芝龙、郑芝虎、甘辉打扫战场,命令各处哨探密切注视逃走的那二十艘超级战列舰,命令郑华随时待命,准备拦截。”

郑华是郑彩的弟弟,这几年很多大金所的年轻人都成熟了,张斌特意将他们安排到陆军讲武堂和海军讲武堂轮流进修,凡是成绩优异的,都被提拔起来了,而这个郑华正是成绩最好的,陆战海战样样精通,各项技能比试也名列前茅,所以,张斌直接将他提拔为东番中卫指挥使,代替调到珠海担任广海卫指挥使的郑彩。

这会儿他正率领一百五十艘纵火船在珠海驻守呢,由于路途太远,张斌并没有调他来参加决战,不过,如果布劳尔慌不择路,选择了靠近海岸的航线,那说不得就要让郑华去阻击一下,然后调集所有轮船,去将他手里最后二十艘超级战列舰都留下来

可惜,布劳尔根本就没有走靠近海岸的航线,甚至就连东番通往巴达维亚的常规航线他都没有走,因为他不但是海军上将,还是探险家,航海家,不需要航道,他也能回巴达维亚。

总之,张斌出动了东番部署在东番南部的五十组哨探都没发现他的踪迹,那二十艘超级战列舰就像消失在海上了一样。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张斌这会儿可没时间去追那二十艘超级战列舰,因为打扫战场就够他们忙活的了。

这会儿二十余艘超级战列舰和四十余艘武装商船正在熊熊燃烧,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落水的明军将士和荷兰人,还有五十余艘武装商船要接收,事情多的很。

张斌仔细观察了一下海面上的情况,随即又补充下令道:“命令郑芝龙率手下舰队去接收那五十余艘武装商船,郑芝虎和甘辉率领手下的纵火船去打捞落水的将士和俘虏,俞成龙去试试看那些着火的超级战列舰和武装商船还有没有得救,如果能救,就把上面的火扑灭。”

这木船一旦燃起了大火自然是没得救了,最后,所有着火超级战列舰和武装商船全部付之一炬,张斌仅仅缴获五十余艘武装商船,不过,俘虏的荷兰人就比较多了,那五十余艘武装战船上投降的,再加上三十艘超级战列舰和四十余艘武装商船上跳海的,总共俘虏了荷兰海军一万五千余名

这一战,明军将士伤亡也比较大,是最先投入战斗的俞成龙部,光是他顶上去和四十余艘超级战列舰対轰那一轮,二十艘威远战列舰和十艘镇远巡洋舰半边都差不多被轰废了,里面的炮手和水手伤亡足有三千余人,还有两百五十艘车轮舸,冲进敌军阵中之后,足足被击沉了四十多艘,伤亡也有上千。

另外,郑芝虎部和甘辉部伤亡也比较大,三百艘纵火船足有六十余艘被击沉,还有百余艘被他们自己点着用来纵火了,伤亡的明军将士也有上千。

总之,这次明军损失比较惨重,伤亡已经超过五千,阵亡差不多两千,大小战船总共被击沉百余艘,自己还烧掉百余艘,可以说是历次海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次。

当然,这次取得的战果也相当大,海上霸主荷兰,这一次直接被张斌给干趴了

第六十章远征巴达维亚

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就这么结束了,福广总督张斌集结手下几乎所有水师战船,倾力一击,终于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力舰队给打残了。

这是一场足以震惊世界的大胜,荷兰可是当今海上霸主,集结如此多的超级战列舰和武装商船都被大明帝国给干翻了,估计在整个欧陆都会引起震荡,列强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来打大明帝国这位远东霸主的主意。

世界肯定是震惊了,列强估计也吓到了,但是,这件事在大明却没有掀起任何波澜,因为张斌不想让人知道他取得了如此大胜

战斗结束之后,他考虑了很多,一般人如果取得了如此大胜肯定会立马上报朝廷,邀功请赏,等着朝廷给予奖励,张斌却没有这么做。

首先,大明大部分人都抱着重农轻商的思想,击败海上霸主荷兰对于这些人来说,简直就跟没击败一样,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中间的巨大利益,自己没必要告诉他们,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历史上,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中击败荷兰人之后也没大肆吹嘘,把荷兰人打趴下就行了,能控制东南沿海和南洋的贸易就行了,邀功请赏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实质的奖励,因为朝廷压根就没钱。

其次,张斌还想“养寇自重”,当然,他并不是想将荷兰人养肥,而是想让崇祯认为荷兰人还很肥很强大,月港、珠海和东番还不是很安全,时刻都面临着荷兰人的威胁,所以,他还必须在福广坐镇。

这样,崇祯就不会傻不拉几的被温体仁骗的把自己调回京城了。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这会儿的大明朝堂,立大功并不是一件好事,你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还会遭人嫉恨。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天启朝和崇祯朝,大明朝堂就有这么怪,立了大功的官员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天启四年,南居益组织大军与荷兰人苦战半年,取得澎湖大捷,结果,一回到京城便被魏忠贤诬陷,罢官削籍,错点没气死。

又比如,崇祯六年,邹维琏组织大军与荷兰人苦战八天八夜,取得料罗湾大捷,结果,一回京城便被温体仁诬陷,罢官削籍,活生生气死了。

还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等,总之,你一立大功,阉党或者阉党余孽就盯上你了,立了大功就想获得升迁,就想去抢他们在朝堂的位置,那简直是门都没有,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拼命弹劾,罢官削籍那是最好的结果,传首九边,千刀万剐,甚至是诛灭九族,一切皆有可能,唯独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奖励

张斌可不想这会儿被温体仁盯上,变成他的主要打击目标,所以,他没有上报东番大捷,只是写了封奏折,言明自己又一次打退了荷兰人的进攻。

当然,获得了大胜,手下将士该有的奖励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