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为,下一步就是将小木条锯成小木块了,却不曾想,老木匠直接用锤子把刨子里的平刀片敲出来,又取了个前面是圆弧形的刀片敲进去,然后稍微在小木条上刨了几下,一个圆弧形的凹槽便出来了,他又将小木条翻了个边在对面也刨了几下,又是一个圆弧形的凹槽出来了。
原来竟然如此简单,张斌简直看的目瞪口呆。
接下来,锯成块,磨光,重新钉回去,这些都不用张斌再指导,老木匠很快就搞定了。
张斌再次激动的拿起轴承,直接将左手食指和中指往轴承内圈一插,两指叉开,顶住内圈,然后用右手使劲把外圈一转。
外圈飞快的转动起来,而且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他不由将轴承举到毕懋康眼前大笑道:“哈哈哈哈,成功了,孟侯,成功了,你看到没”
毕懋康满脸惊奇的看了看轴承,随即满脸不解的看向张斌,这意思,你不就做出来个小玩具吗,这么激动干嘛
张斌这个尴尬啊,这会儿还没人知道轴承是套在转动轴上的呢,他无奈的问道:“孟侯,你不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的吧”
毕懋康点头道:“是啊,我不知道这么个小东西能干嘛。”
张斌闻言,四周看了看,立马便看到了那个木陀螺,他指着转盘轴固定的地方对毕懋康道:“孟侯,你看,这木陀螺都不经常使用,这里却已经磨出一条槽子来了。”
毕懋康不解的道:“这很正常啊。”
张斌又转了一下大转盘,随即道:“这转盘转动的时候需要不小的力气。”
毕懋康干脆看着他不说话了,那意思很明显,你这不废话吗
张斌朝他翻了个白眼,将老木匠招过来,指着那铁箍道:“老师傅,你想想,如果把这个东西加在铁箍和木轴之间会怎么样”
老木匠接过轴承,学着张斌的样子转了几下随即便惊喜道:“如果把这个装在中间,木轴就不会磨坏了,转起来也轻松无比了”
张斌得意的看了看毕懋康,随即又对老木匠道:“板车、马车什么的你都知道吧,如果把这个做成铁的,再加到车轴和抱箍之间会怎样”
老木匠立马回道:“那马车和板车都会变的轻便多了,而且车轴也不用经常换了。”
张斌继续问道:“车轮舸你也知道吧,如果在轮轴和抱箍之间加上这个会怎么样”
老木匠立马有抢答般的回道:“那踩起来就更轻松了,轮轴也不用经常换了”
张斌点了点头,得意的对毕懋康道:“孟侯,你想想,如果再把车轮舸的转轴上的踏脚板换成齿轮,用蒸汽活塞推动会怎么样”
毕懋康闻言一愣,随即便眼珠子一鼓,激动的差点跳起来。
那样的话,车轮舸不得跑的飞起来啊
轴承样品做出来了,张斌也回帅船了,船队继续前行,还好,过了几天,海面上便挂起了大风,貌似是要下大雨的那种,船队的速度顿时加快,张斌直接令船队沿海岸前行,奔赴月港。
在大风的帮助下,船队不几日便赶到月港,张斌并未急着上岸,而是令人去把王徵和宋应星等人叫到车轮舸上来。
待四人到齐,他便指着脚踏板道:“你们踩上去试试。”
四人依次上前踩了几脚,他们力气比张斌还小,又不懂方法,自然是踩不动的。
张斌又指着抱箍的地方道:“你们看那里,转轴都磨出一条槽了,这阻力是不是很大”
众人闻言,均是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张斌随即又献宝似的拿出五个精致的轴承,一人发了一个,自己拿着一个示范了一下怎么转动随即便提示道:“你们想想,如果把这东西做成铁的,再加到转轴和抱箍之间是不是这个阻力就没有了”
众人学着他的样子转动了一下轴承,立马便惊喜的点起头来。
张斌随即又指着脚踏板道:“你们想想,如果把这圈脚踏板换成齿轮,再用蒸汽活塞带动,会怎么样”
众人看了一眼脚踏板,稍微想了一下,立马露出狂喜的表情,七嘴八舌道:“这,这车轮舸速度得跑多快啊,如果把所有船只全部改成这种,那岂不是都不用风帆和船桨了”
张斌点头道:“对,以后,这种船就叫轮船,有了轮船,风帆和船桨就不需要了,风力和风向也不用管了,不需要任何风,船都能跑的飞快”
众人都激动的直点头,这简直是改变海上格局的发明啊、
张斌随即对王徵道:“良甫,这个交给你负责,尽快把样品做出来。”
第八十五章毛文龙偷人
辽东,大明九边之一,洪武八年开始,一直是大明的边防重镇。
辽东军,大明边军中的翘楚,以英勇善战而闻名,辽东军最出名的一战莫过于万历朝鲜战争。
大明万历二十年,万历二十六年,东瀛关白丰成秀吉两次组织大军进攻朝鲜,先后投入兵力达三十余万,却两次都被以辽东军为主的大明援军击退。
以辽东一镇之兵为主,辅以其他精兵万余,两次击退三十余万东瀛大军,辽东军之善战可见一斑。
那么,为什么才过了十多年,英勇善战的辽东军就接连大败,被起兵时还不到五万的后金打的屁滚尿流,失地千里,毫无还手之力呢
这一切都源自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
这场大战,明军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号称四十七万,去征讨总人口还不到四十七万的建州女真部,结果大败亏输,差点全军覆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萨尔浒之战,明军主将杨镐,何许人也,他正是万历朝鲜战争中唯一一个被东瀛大军打的大败亏输的明军将领。
当时,他率五万明军进攻蔚山,东瀛大将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率援兵突然赶至,他竟然撤退命令都不下就率先策马奔逃汉城,结果明军莫名其妙被东瀛大军击溃,死伤两万余,要不是副将吴惟忠率戚家军拼死断后,他手下五万明军恐怕这一战就全军覆没了
战后,众将纷纷谴责他不战而逃,他竟然拿出当朝首辅浙党首领沈一贯的亲笔信,大肆吹嘘,洋洋自得,气得众将差点喷血。
当然,如此惨败,浙党再怎么维护他,他最后还是被罢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