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6(2 / 2)

唯有让这些人真正为自己所用,打造的居住地才能变得长治久安。种族融合跟民族融合这种事,虽然一直都是各国头疼的事。可对胡彪而言,不听话便铁血镇压。

只要把qing杆子牢牢掌控在身中,胡彪不怕这些人翻了天。说到底,未来聚集到胡彪手下的那些外族人,无一例外都是在本国不受待见的人。离了这,他们又能去那里呢

相比继续在全世界流浪或iuwáng,胡彪这边好歹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作跟休养生息的机会。若是还不知感恩,那胡彪自然用不着客气。毕竟,他才是隐藏于幕后的那个掌控者

“狼头是指远东军跟关东军在诺门坎发生的战斗吗”

“是的在我看来,这也是你们突击队的一个机会我知道,你们对于此刻的政府,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可我相信,在那边有更多人,跟你们的态度是一样的。

据我所知,目前远东军虽然占据一定的优势,可远东军内部及你们国内,政治气氛依旧非常紧张。后续的话,我会安排一些情报员,进入那边招揽一些人手跟人才。

做为突击队长,我希望你将眼光放远一些。未来的话,你能指挥的部队,或许会超出当时你父亲所统领的部队。前提是,你必须具备相应的实力,而不是凭借跟我的关系。

如果情报组招揽到有实战指挥经验的军官,你也需要照顾好他们,跟他们学习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知识。另外人才也很重要,这关系你们族群未来的发展”

“明白,多谢狼头,我会注意的”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开辟的居住地,肯定是以华人跟白俄一族为主。至于当地土著,胡彪也会扶持一批听话的,至于不听话的,那下场不言而喻。

任何时候想做大事,都离不开血腥跟杀戮。有些事胡彪不愿做,可为了未来的长治久安,有些事就必须去做。做为大舅子,胡彪自然会多照顾努维奇一些。

前提是,努维奇必须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谁提供给他的。若是努维奇敢做出背叛的事,胡彪也不介意对其展开清选。该硬的时候,有时就必须硬起来

重用努维奇这些人,胡彪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意。二战爆发,也会持续几年时间。等那个时候,胡彪便能抽出一些人手,将其派往德意志等战败国静待时机。

一旦这些国家宣布无条件投降跟战败,胡彪便会找机会,招揽更多的科技研发人才,将其秘密转移到西南来。那个时候,相

信胡彪手中的工厂,都能消化这些人才。

地盘跟人口有限,胡彪必须走高科技路线。吸纳各国的军事研发人才,尽可能研发出更多的先进武器跟装备。那样的话,别人想找胡彪麻烦,也要考虑一下后果。

这种发展模式,也是胡彪跟位于地中海,那个由犹太族裔组建的国家学习。虽然建国时间晚,人口也没想象当中的多。可这个新兴国家,就跟刺猬一样无人敢招惹。

甚至在很多时候,它都令周边国家极其紧张。谁也轻易挑衅,都会引来它的疯狂报复。而胡彪未来的居住地,势必也会夹在一些大国之间,必须有所依仗才行。

国家这边,胡彪觉得暂时应该不用太过担心。可未来接壤,有可能寻求独立的这些领邦,胡彪却必须拿出霸气来。让这些国家知道,胡彪所在的地方不能招惹。

二战结束,相信除了美尼亚之外,各国都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亚洲这边,只要将扶桑狠狠的打压下去,胡彪短时间不用惧怕任何人的打压跟吞并。

即使做为二战获胜国的北极熊,真想跟胡彪过过招,胡彪也不介意向其展现一下自身力量。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嘛

胡彪的这些长远谋划,身边的人其实都不知道。不是胡彪不说,而是很多计划都远不如变化来的快。时局不时发生变化,而胡彪也要不时调整相应计划。

唯有如此,胡彪对未来的设想跟布局,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至于何时能真正的稳定下来享受家庭生活,胡彪觉得这个时间,估计要到自己打不动的那天了

正文第三十五章防空演练的必要性

对许多西隆本地人而言,今年城里的变化,无疑令他们有种看花眼的感觉。望着几乎一天一变的县城,很多从未走出过县城的百姓,也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大开眼界。

除了变化最大的县城外,很多本地百姓也陆续发现,在他们村子跟寨子附近,竟然多出一些村子来。这些新搬迁来的百姓,口音跟他们都很不一样。

可最令本地百姓高兴的,还是新建的村子都开设有学堂。除了迁居新村百姓的孩子外,邻近老村的孩子都可以上学,而且孩子还能在学校免费吃一顿午餐。

听着学堂传来的朗朗声,很多穷惯了的百姓也感叹,这些孩子赶上了好时候。除了建在新村的小学堂外,镇里大多都兴趣了中学跟卫生院。

面对西隆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很多马帮商队的商贩,都开始选择在西隆这边安家。只要迁居到西隆这边,他们的孩子也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仅凭学堂跟乡镇卫生院这两项福利,便让新任的县官朱成宗,成为百姓眼中万家生佛般的人物。对于百姓的感谢,朱成宗却清楚这两项福利,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虽说县城的商业税收一天天再增加,可相比需要支出的费用,县府每月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朱成宗的话说,换做其它的统治者,想必根本不会这样做。

当胡彪亲自押送一批物资再次回归西隆,看着人潮如织的街道,也很满意的道:“老朱,干的不错看这情形,先前建的商铺,估计都不够租了吧”

“嗯随着搬迁来这边定居的商贩增多,商铺确实有点不够用。西南一些粮商跟盐商,都在这边租了店铺。除了觉得我们限价有点霸道外,其它倒没什么意见。”

“不限价的话,老百姓赚的那点辛苦钱,不全部让他们给赚走了。况且,咱们限价也给他们预留了收入。若是他们觉得不满,完全可以把店搬走嘛”

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西隆这边,胡彪便考虑到各种生活物资价格都会上涨。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胡彪一边委托马队替其运粮,一边也招揽西南的商贩来此开店。

粮食跟盐,都是老百姓的必需品。如果不进行限价,以那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