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8(1 / 2)

d,不过,到了大明后期,仿佛国库有银子时都不该出钱在军费上,军费的钱都应该是皇帝出一样。

很多时候,为了某种需要拨款的军费,外朝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找皇帝商讨,以达到他们国库不出钱,全部占皇帝内帑的便宜,就好像皇帝的内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

而一旦他们被皇帝拒绝,得不到内帑的钱,满足不了他们的意愿,各种对皇帝的污蔑也都出来了,这似乎成了明朝中后期的一种文臣的政治正确一样。

有时候,张璟觉得明末的皇帝可真的苦,人家做皇帝都是荣华富贵的享福,可到了明末那几位,却是天天愁自己的钱不够,还要天天像是防家贼一样,防着那些天天盯着他的内帑的文臣,可就是这样还是防不住,多数时候都是被逼的不得不出内帑。

不过,那些一直要钱的文官也真是无耻,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国库越来越不足,他们占了很大的原因。

可是,占了大明不少便宜的他们,反过头来,还说皇帝不好,也真是无耻得很。

380、今我大明,隐有十常侍者

这几日里,因为外朝的的“小人”宣传,李进忠可谓是气愤得很,据说他的府上,每天都要被他摔碎不少东西。

想他自从掌控内廷以来,对于外朝中人,也是十分有礼对待的,特别是对于他们送入司礼监的奏疏,也是除了少数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送入司礼监的奏疏扣留以外,其它的奏疏,可都是一点儿也不拦截,就送到朱由校身边的,没想到事到如今,连司礼监老大的位置来没坐热,就成了外朝文臣口中的小人,这如何能让李进忠这个刚刚登上高位的本身就十分爱面子的人受得了

至于传言中的另一个“小人”王体乾,却是对此没那么多在意,大概是在宫里的高位上,经历得多了,所以对于外界的这些污蔑的传言,也是看得很透彻,并未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想想也是,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大多数太监可都是历史的负面人物,坊间百姓不清楚情况,只要被随便宣传误导下,哪怕你什么都没干,但在有心人的刻意宣传误导下,你就是一个“小人”,无论你做什么,也都改变不了别人对你这个太监的评价。

当然,外朝这番突然针对内廷的攻击,张璟想来,恐怕其中也是有两个原因促成的。

其一,自然是因为皇帝朱由校死死拒绝外朝要求的出内帑募兵的建议,使得外朝群臣觉得很有必要找个理由给朱由校一点儿提醒,让朱由校知道他们是为国为民做事情的,他们的提议朱由校必须要接受,否则,朱由校就是昏君无疑。

其二,想来是看出外朝很多文臣需要找到人来发泄他们被拒绝的,那些因为王安倒台后,在内廷明显不如王安时期的舒服的东林党人,希望能把李进忠这个皇帝的亲信作为枪口,赶出司礼监,之后再想办法把和他们亲近的太监,进入司礼监。

只能说,高处不胜寒,一旦到了高位,总有人会为了一些目的,让你没惹事也摊上事。

这不,宫里突然又传来消息,内阁首辅叶向高,竟然主动上书提到了远小人的话题。

并且,在上书的时候,叶向高还把他的奏疏在上书的同时,给京师其他百姓他奏疏,而叶向高上书的内容,张璟也是从李进忠哪里知道一些。

其中,最严重的,张璟觉得,便是叶向高奏折里的这一段。

“陛下,臣闻,自古君王治天下,皆以道德教化四方,以文武为臂指治理百姓,故选贤任能、亲贤臣远小人,则成圣君。而亲小人,远贤臣则嬉戏游乐,疏于政事,致使小人当道、朝政昏庸。

昔汉灵帝宠信十常侍,耽于游乐,朝政被一班宦官权歼所把持,阴冒于阳,臣欺其君,小人擅权,下将叛上,引致亡国亡身,此当为后世者戒今我大明,隐有十常侍者,万望陛下认清身边小人面目,引以为戒。”

在史书中,特别是在大明民间如今疯狂流行三国演义的时候,众所周知,汉灵帝宠信十常侍,甚至到了称呼太监为爹娘的地步,叶向高这次有些高调的上书,实在是让人猜不到他到底想要如此。

毕竟,作为东林党魁,内阁首辅,叶向高就算想要弹劾李进忠,那也不该他直接自己高调出面,起码也该让他们东林的其他人,先做一个先锋上书弹劾李进忠试试水才是,远远不需要叶向高啥也不做,直接以自己私人名义上书朱由校了。

张璟觉得,恐怕这件事情里,另有猫腻,逼得叶向高不得不直接上书朱由校,来对付李进忠了。

381、片铜都运不出宫里

想不明白叶向高为什么做的张璟,还是决定亲自去找李进忠问个明白,对于九千岁和东林党之间的博弈,张璟一直很上心。

毕竟,虽然现在不是九千岁真正崛起,团灭东林党的时候,但张璟穿越后,也改变了不少东西,要是因此,间接改变了他不知道的这个世界的其他事情,让得九千岁能提前团灭东林党,那张璟自然要上心。

终究,这个时代没了客巴巴后,在张璟的一力帮助下,九千岁就算依旧做九千岁,在宫内宫外,他也得把张嫣和张璟,当成真实历史上的客巴巴一样,好好供着。

据张璟所知,李进忠和王体乾突然被朱由校提到内廷高位上,张嫣作为皇后,可是帮了他们不少震慑安抚内廷的忙,导致二人为此,隔三差五的都会去张嫣的坤宁宫请安,以示感谢尊敬。

对此,张璟也是欣慰,起码这个穿越后的妹妹,日后可不会像真实历史上一样,当了皇后,还要在宫廷里受气,当然,她日后也更不会自尽殉国了。

到了李府,张璟找到李进忠,就见他一脸怒气,地上隐隐约约还有一些瓷器碎片,料想他来之前,李进忠又砸了不少东西了。

客套一番,便直接问道“李公公怎么得罪了东林党了竟然让叶向高不顾其它,以首辅之位,主动上疏弹劾你这个司礼监秉笔”

就在张璟期待李进忠回答的时候,谁知道,李进忠竟然回道“国舅爷,你可冤枉咱家了,自担任司礼监秉笔以来,咱家对外朝可是什么都没做,叶向高为什么这么弹劾咱家,咱家到现在也是一头雾水了。”

闻言,张璟一脸诧异,第一时间他是不信的,毕竟,李进忠要是没得罪东林党或者叶向高本人,那叶向高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犯傻了不成故意得罪李进忠这个冉冉升起的内廷大佬

眼见李进忠竟然在被叶向高弹劾的事后,都没明白他为什么被弹劾,张璟怀疑的同时,不断观察试探李进忠,他认为李进忠定然是有什么事情不能向他言明,所以故意遮掩,不想对他说的。

然而,观察试探之后,张璟却是没发现李进忠有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