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1 / 2)

d多数兵卒使用火铳,能射中靶心的却是不够,并且装填弹药实在太慢,换射的时间实在太慢。

很明显,这是他们训练不足,长期没有使用火铳的原因,毕竟,火铳这类容易上手,训练难度低的兵种,只要教会使用方法,长期训练,就肯定可以出师的,保证一定的射击精度的。

这和那些使用轻质羽箭的京营兵拉不满弓一样,甚至用劣质羽箭代替明军制式羽箭一样,都是训练不足,不能达到基本弓箭兵的要求所致。

“国舅爷,熊某建议你,要选兵的话,还是另选他处吧你要是信熊某的话,那就千万不能选这些京营兵,否则,恐怕说不得得找倒忙”张璟看着京营兵训练得功夫,一旁的熊廷弼突然建议道。

闻言,张璟心道,他又不是傻子,能看不出这些京营兵的战力极差吗

刚想回应一句熊廷弼,却发现跟在他身边的张之极脸色瞬间变得更差了,联想到来时张之极似乎对熊廷弼的观感很差,张璟便改了主意。

只见,张璟抱着欣赏熊廷弼兵事抗击故作不懂道:“熊经略何出此言我观这些京营兵操练得法,不愧为拱卫京师之精锐,如何像熊经略说得那样,会给我找倒忙呢”

“呵呵”熊廷弼蔑视的笑了两声道:“就如今操练的这几万兵,给我几百辽东精锐,就可平矣让他们去杀那杀了客氏的元凶,恐怕都难,以杀手的凶残程度,这些兵马围住贼子可能,但想要擒拿贼子,恐怕不简单。”

“怎么会这样陛下可是给我三百兵了,我可不信用人命来堆,能堆不死那凶手。”张璟故作不信道。

“国舅爷,你可不要被这些兵的表象迷惑,别看那些兵练得热闹,其实根本没多少实力的,真要上战场,那就是送死的命,这事情,我都和英国公他们谈了好多遍了,可”

熊廷弼开口说着,只是,还没说一半,就被自从熊廷弼说话后,脸色一直不好的张之极打断道:“够了熊经略京营的事情,是我们五军都督府的事情,你要管,也只能管辽东的事情,做事不要太越界啊”

这话,听得张璟一愣,心里暗想,看来这些日子,熊廷弼在京营确实不受待见啊

想想也是,以刚才心直口快的熊廷弼的说法方式来看,这些日子,他肯定没少这么直接的去五军都督府揭京营的老底的,而那些勋臣贵戚们,肯定也没少被熊廷弼指着鼻子骂,这哪里能让五军都督府的人喜欢

刚才张之极的反应,其实也非常说明问题了。

当然,张璟也是猜出来熊廷弼说话肯定会得罪人,所以才让问他的,毕竟,他也想好好敲打京营的勋贵们,该好好操练兵马了,这才让熊廷弼说的。

毕竟,熊廷弼得话,无论五军都督府的人在不在意,都肯定听得到的,而他们要如何发脾气的话,那也只能对熊廷弼发脾气

然而,很显然,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熊廷弼已经根本不怕这些五军都督府的人,对方发脾气他也无所谓,这正是张璟想要的,毕竟,既然熊廷弼无所谓的话,那就让熊廷弼替他吸引外面的火力

反正,张璟最喜欢这种他干错事,让别人替他背锅的事情,那感觉,真是太爽了。

大概是熊廷弼发觉到张之极的眼神,知他心思,不想再惹怒这个京营的老大,所以离开了。

毕竟,真要把英国公一系惹怒的话,那熊廷弼就得考虑能不能留下那些他选来的京营兵了,说不得今天晚上,那些原本被选走的兵,就不会跟他走了。

待熊廷弼走后,张之极才又开口道:“张员外郎,别管那就会惹事的熊蛮子,咱们选兵要紧”

“嗯”张璟点了点头,看着校场道:“我在这看会儿,若是有合适的人,那就选走。”

说罢,张璟跑到一边,继续看训练去了。

不过,越仔细看,暴露的兵卒训练、体能不足的问题就越明显,在张璟看来这些兵卒,恐怕也只能靠着人数弹压普通百姓了,真要是和一些正规军队战,恐怕只能是一个字输。

当然,对此,张璟也是没有办的,就是熊廷弼也一样,唯一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和五军都督府的人多说说提醒,期待他们改革了。

想来这也是熊廷弼近来一直去五军都督府那里,惹怒张之极等人的原因。

毕竟,就是张璟自己,也不喜欢一直被人训斥,而熊廷弼可是天生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儿,张之极大概也是被熊廷弼弄得不厌其烦,所以才会这么讨厌熊廷弼吧

至于五军都督府的那帮勋贵们,会不会听话改革,那也只能看他们自己了,否则,大明若是没灭亡,总有一天,那他们这些兄弟的特权,会失去的一干二净的,特别是军队里,他们可以随意奴役京营兵的特权,肯定也会被取消的。

只是,这一天何时到来,张璟不知,他只能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数万精壮,真正可战的就那么点人,战力也是十分差强人意。

265、孝宗要背锅

京营兵,虽然自土木堡之变后,已经不复成祖皇帝当时的三、四十万的数量规模,但随着名臣于谦的一场京师保卫战,京营兵至今一直保留着当时保卫北京的十余万人的规模。

换而言之,这十余万人,除了后来扩充进京营的兵马,基本都是以当时参加京师保卫战的天下勤王兵马为主的军队后裔。

只是,时光流逝,这些京营兵马,因为久无战事,再加上自弘治帝开始,上到皇帝,下至大臣,都对于京营兵马训练的漠视,开启了大规模京营占役的开始,所以不能指望这些京营兵,还能有他们祖辈的实力

说来,京营兵的战力,虽然如今多是因为京师承平日久,草原异族已经多少年没有摸到北京城下,导致京营兵训练荒废,又被勋臣贵戚们奴役,变相成了他们的私仆,才会变成这样的,但归根到底,京营兵能有今天,也是朱元璋设立的制度问题,以及后面大明皇帝自己对于京营不作为,听之任之的锅,这才能让如今的京营,成为勋臣贵戚们的“私仆。”

毕竟,开国始,当时大明国都在应天时,便有功勋大臣可以有特权在京营中,有一定人数的家将家兵奴役,这就给了勋臣们奴役京营的借口,即使后来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也是一样。

当然,虽然这些时候,勋臣贵戚们使用京营私役,给他们做建造房屋、耕种田地这些活计,但毕竟因为他们能占用的役兵人数有限制,所以京营的训练,还没有大规模荒废。

可是,到了人品政治上确实可以被称为一代明君的明孝宗时,这位弘治帝治理天下是好手,可是对待兵事,却是一等一的差,完全可以说是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