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1(2 / 2)

可是偏偏,联合其他党派,对付东林的,也是浙党

只能说,中国人真是喜欢内斗,骨子里都有种与自己人斗,其乐无穷的意识吧,这才会让汉族连续几次因为内耗伤了元气,最终实力不足,为异族所辱

“有国舅爷这句话,老夫也就放心了,他们三人都是国子监里的俊杰,我不忍明珠蒙尘,这才推荐给国舅爷,如今看来,正是千里马遇到伯乐了”方从哲又笑道。

“方相公言重了,我可做不来伯乐,主要还是方相公慧眼识人的功劳才是”张璟不接方从哲的恭维,又一次谦虚道。

心里面,张璟也在嘀咕,他们是明珠没错,可惜注定不会蒙尘,能被你推荐来,还不是和你们浙党走得近吗

老狐狸,真会说话,明明是你主动要塞人给我,现在听起来,倒像是我缺人,主动求你介绍人一样。

不过,方从哲很明显也不在乎张璟的谦虚,说完话后,他便对其他三人叮嘱道:“止生、拱辰、培卿,今日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只希望你们既然决定辅佐国舅爷,就要珍惜机会,尽心尽力,做事决不可懒惰行事,明白吗”

茅元仪、陈明遇、冯厚敦三人闻言,相视一眼,而后齐齐向方从哲行礼道:“我等必不忘方相公今日教诲,必尽力辅佐国舅爷”

“这便好这便好”方从哲捋了捋他有些花白的短须,笑着说道。

一番亲朋故旧的相互叮嘱,这时间其实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方从哲又与众人道别几句,便准备上路了。

期间,张璟并未去找方从哲私聊什么,更别说和方从哲说他们一起再合伙干,对付东林党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他身为外戚,刚刚步入仕途说这话,太惊世骇俗了,其次便是现在的他,不配说这话,说出来也不会有人跟他。

张璟曾想过学习真实历史上魏忠贤那样,把方从哲下野后,一盘散沙的其余齐楚浙等党整合,不过路子是这样没错,到也得分人才行。

很明显,现在就是个掌管科技研发,什么大权利都没有的张璟,根本没有让其他党派政客集体向他靠拢的权利。

就是真实历史上的魏忠贤,若是没有朱由校前期不断为他铺垫的权利,他又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其他党派的失意政客投靠呢

所以,张璟明白,这事情急不得,等他做出点成绩,权势到了,该有的自然有人来投靠成势的。

众人目送方从哲登上马车,准备和这位老首辅,做最后的道别。

就在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京师繁华所在,郊外来往策马人不少,众人只以为是路人策马而已,就是张璟也一样。

只是,冷不防,众人身后传来一阵尖锐的声音。

“圣旨到方从哲接旨”

148、行人

循声望去,只见一队人马策马而来,溅起了无数烟雾。

细细望去,便见张璟的熟人李进忠和李永贞这二李,正带着几个锦衣卫士,还有一个文官模样的中年人,按刚才听到的话的意思,想来这些人都是前来传旨的人吧。

待那队人马下马,众人看到李进忠手上的圣旨,便齐齐跪下接旨了。

“朕初登大宝,朝局纷乱,国事艰难,幸有方相公尽力周旋,方有今日安定。思及方相公竭诚调护,劳者三朝,克勤职守,尽责尽忠,念及方相公归乡,远赴千里,朕感方相公年老,长途跋涉,心实不安,今派行人送方相公归籍返乡,并另赐纹银百两,以作方相公路上盘缠用度,聊表寸心,望方相公一路珍重。”

这道圣旨语言说得直白,不走骈文格式,也没有一般赏赐圣旨的“奉天承运皇帝”的特制开头,应该是没有经过内阁,朱由校直接草拟,让李进忠和李永贞直接传旨给方从哲的中旨,内容于皇帝而言,没有那么多的约束,甚至连找人润色都不需要。

换句话说,这不具备法统效应,方从哲接与不接,封还中旨,都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毕竟是赏赐自己的,接了对他是好的,而且方从哲又致仕下野了,身不在朝堂,自然不会有其他文官那么多为了名声的顾忌。

“臣方从哲,领旨,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方从哲听后,感动的谢恩道,显然他是要接了这道中旨。

按理来说,方从哲只是致仕,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退休,并没有被贬官或者剥夺官职,所以还是能享受到朝廷给他的他曾经作为首辅的特殊待遇的,自然,此时方从哲依旧可以称“臣”。

说实话,让张璟好奇的是,一般派出宫传旨宣旨的太监,其实用一个人就好了,不知道怎么今天用了两个人,总觉得有些多余了。

看上去,那带着圣旨过来的李进忠完全是多余的人,如果由李永贞单独带来中旨,再由同来的锦衣卫查验圣旨封口,最后由李永贞宣读,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旁枝末节了,令张璟在意的还是朱由校给方从哲的这道送别中旨。

很明显,这应该是朱由校临时起意下发的中旨,想来是朱由校觉得方从哲年龄大了,如此下野,太凄凉了,又害怕方从哲路上出现意外,这才念及旧情,赶在今日下了这道赏赐圣旨吧

想想这倒是符合朱由校的性格,毕竟,张璟记忆里,这位天启皇帝无论是对谁都非常念旧情的,哪怕是后来他非常厌恶的东林党人,朱由校也都没有动过杀心。

至于后来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的激烈的朝堂斗争里,两党所死去的人,也只是两党之间,你死我活的政治倾轧。

其实很多人的死,朱由校能同意魏忠贤去动他们,最开始时,朱由校只是想给他们一些教训而已。

不过,朝堂斗争里,明显不可能如他的意,如果一开始不限制的话,最终只有一个后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就像这封中旨一样,初看,只是朱由校又加赏方从哲而已,但细细看,便可知道这中旨里,最重要的不是那纹银百两,而是那专门派行人护送方从哲归籍返乡。

毕竟,纹银百两,对于一般人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钱,但是对于方从哲这种曾经的内阁首辅,这点钱,完全就是毛毛雨而已,根本不会让这位家财不知多少的浙党大佬感动动容,真正让他感动的只能是朱由校专门派行人护送他回家。

行人,不是指其他的,这可是一个特定的官名。

周礼秋官司寇之所属有大行人,掌管接待宾客之礼仪;又有小行人,职位稍低。

其中,大行人掌接待诸侯及诸侯的上卿之礼,小行人掌接待诸侯使者之礼,并奉使前往四方诸侯。

不过,这官职到了大明,又有所不同。

明制,设行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