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关于工部和火器,最近可有透露过什么口风没有”张璟突然问道。
“这”李进忠闻言,看了眼屋子周围,皱了皱眉头,欲言又止。
张璟一见,便知有戏,连忙行礼求道:“公公放心,鄙府内并无闲人,不用多心隔墙有耳。而且我问这件事情,也没有其他意思,主要是为陛下做事,若是领会错了心意,把事情办砸了,不是凭白惹陛下生气不是因此才有此问,就是想好好把事情办好,让陛下高兴,希望李公公知道什么,不要藏着掖着,张璟感激不尽”
“好吧既然国舅爷这般忠心,大家都是为皇爷做事,那咱家也就说了。”李进忠这才点头,同意道。
“咱家识字不多,那些奏折也没看过,只是在皇爷大婚前,听过几次皇爷念叨关于工部火器研发的事情。”
“好像是皇爷怪罪工部的火器研发很慢,朝廷每年都拨了银子,但比神宗显皇帝那时候,根本没改进多少,而且边地购买工部的火器也越来越少。”李进忠思索道。
“火器研发慢购买量少”闻言,张璟自言自语了两句,若有所思起来。
看来,等帝后大婚的假期一过,正式去工部上任,他该有办事的方向了
消息到手,张璟客套了几句,打算再留李进忠喝会儿茶,然后就在府中用膳,以表谢意,反正李进忠有任务出宫,可以偷懒休假。
谁知,这收银子不手软的中年太监,听到张璟这话,眼神一肃,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道:“咱家在宫里忙得很,能出宫的时间不多,就不打扰国舅爷了,先回宫了。”
“公公这是何意,昨天皇帝皇后都入洞房了,怎么还这么忙莫非是李公公瞧不上我府里吗”张璟闻言,眉毛一挑道。
按理来说大婚都过了,就算帝后婚礼之后还有什么礼仪,但也不该让李进忠这么忙才是
“国舅爷误会了,皇爷和皇后这几天事情不多,但备不住每件事情,宫内各司都要提前派人去各处收拾,增添些必要的物件不是”
李进忠解释道:“就比如,今天是皇爷和皇后大婚后的第二天,按礼,今日皇帝和皇后需要穿戴礼服去拜见长辈,陛下生母孝和皇太后不在了,那就只能去神宗显皇帝的刘昭妃处,和光宗贞皇帝的李选侍,她们的宫殿昨天皇爷和皇后去过了,今天再去,就又得加点装扮才行。”
“还有明天是大婚后,第三天,按礼皇爷又要穿冕服,皇后仍穿礼服,再去拜见刘昭妃、李选侍,并且要行八拜大礼;然后婚后第四天,皇爷还需要穿衮冕到华盖殿,接受入宫的亲王拜八次,负责婚礼的官员拜五次,再到奉天殿,由文武官员上贺表,行庆贺大礼;到了婚后第五天,皇爷、皇后要行盥馈礼前后这些天,各个宫殿的设施东西,都得检查齐全,每天检查,不断添置,奴婢亲自忙完,检查好了,才能安心休息。否则,不忙完的话,心里不踏实,谁知道有没有粗心大意的人,坏了事情,到时候连累奴婢一起受罚不是”
81、东林夜议
夜晚的京师喧哗无比,毕竟帝后大婚的喜庆日子,往常严格的宵禁都被取消了,百姓自然玩得更畅快了。
在城南一座大宅外,不少马车停留在宅子外面,瞧这气势,便知这宅子的拥有者,势力不小。
这是首辅叶向高的宅子,而那些夜里有资格聚集在他家附近的马车,除了朝堂里的东林党中坚高层人物,也不会有其他人了。
把皇帝大婚的这几日熬了,就该到他们进行下面的计划了,而要顺利进行,自然要谋划议论一番。
所以东林众人特地约在了这日夜里,以吃饭聚会,为皇帝大婚庆祝为名,实际上却是在筹谋日后如何统一行动。
首辅的家里,菜色自然不差,请来的是京师有名的大厨,众人吃得是津津有味,配上叶向高请来的京师有名的戏角班子,东林众人这顿饭吃得可谓是不亦乐乎。
酒足饭饱后,宴席撤下,喝着叶府内美貌婢女端来的清香茶水,众人这才开始今日的正事。
“酒菜都吃饱了,茶也喝了,现在咱们该谈谈皇帝大婚后,我东林该如何应对,如今这诸般乱局了。”坐在主首的如今朝堂的东林一号大佬叶向高,开起话题道。
“叶相公说得极是,当先摆我东林第一要事,乃是袁大来一事,算算日子,熊飞白那厮得了中旨,召还京师,再过几日,也该进京了。咱们必须要想办法阻止这家伙复职辽东才行,否则千万不能覆修吾公之辙,丢了实权不说,还败了咱们东林门面”在场其他人都没敢立即说话,唯有光禄寺丞高攀龙当先说道。
东林党既然是朋党,自然也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这叶向高作为首辅,掀起话题,能接他这话的辈分资历自然也不能低,其他人只有等到这些老家伙说完话,才敢畅所欲言。
这高攀龙别看现在只是个光禄寺丞,官职较低,但辈分不小,其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外人称其为“景逸先生”,赫赫有名的“东林八君子”之一。
所谓“东林八君子”,乃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和叶茂才八人。
他们是万历年间,以顾宪成为首,标榜自己反贵族反大地主的政治团体,以“批评朝政腐败,批评朝廷政策,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百姓生活”为宗旨,因他们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影响颇大,时人称之“东林八君子”。
当然,东林这政治团体,到底反的是所有的贵族大地主,还是反的是和他们利益无关的贵族大地主,那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高攀龙是在万历二十二年时,在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的政治斗争里失败,被贬广东揭阳典史后,辞官回乡的。
毕竟,对于这些多数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的东林党人来说,只有做大官才配得上他们,一个区区典史实在大材小用了,还不如鼓捣教书,利用士林舆论,为自己日后的再次起复铺路了。
当然,若是高攀龙知道数十年后,他们这些东林党的登堂拜相者不计其数的徒子徒孙之辈,都不如江阴的一个典史时,也不知还有没有脸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
反正,在泰昌、天启相继即位后,作为拥立的东林党得权后,自然要召回那些曾经为党付出,政治斗争失败离开朝堂的人,高攀龙就是其一,作为东林老人,第一批被召回朝中的。
而高攀龙的资历辈分,可以说和叶向高不分上下,若非叶向高有着首辅的身份加持,是东林现在在朝堂的主心骨,而且是两次入阁,否则面对高攀龙,叶向高的资历辈分还占不了多少便宜。
因此,只有高攀龙说话以后,其他人才敢继续说话,一直蠢蠢欲动的杨涟就是如此。
杨涟是个性子急又烈的人,处理事情可谓是风风火火,当下就说道:“景逸先生说得极是,万不能因熊廷弼而使我东林名声受损,修吾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记住。若是陛下大婚后还不同意大来追谥之事,那我们就抓紧在熊廷弼当初欺君诸事上下功夫,只要欺君这一点,熊廷弼洗不干净,那这就是个僵局,皇帝不让我们如意,我们也不让他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