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因为客氏是朱由校长辈的缘故,张嫣原本有的皇后在身份名义上的后宫之主的优势,其实也不会比客氏大多少了。
故而,张国纪想用朱由校来震慑客氏,明显机会渺茫,让他觉得无力应对。
看着张国纪这般模样,张璟自然是猜出他的想法,心中暗笑,自己还没把朱由校和客氏的关系传言告诉你了,若是你知道,也不知会有什么表情呢
当然,那传言张璟自然不会说得,毕竟太犯忌讳了,所以,张璟才会用“孝”这个话题,来提醒张国纪必须要注重客氏。
否则,若是张国纪对于客氏这个宫人,因为客氏身份,并不在意的话,那张璟显然不能通过张国纪,来利用东林党了。
“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的。”眼看时候到了,张璟适时说道。
“什么办法”张国纪忙问道。
“既然宫里咱们找不到人帮宝珠,那宫外就没人了吗”
“宫外”张国纪喃喃自语,突然眼神一凛,像是明白了什么,拍手道:“确实是好计”
而后张国纪又像是无师自通一样,兴奋说道:“近日我和礼部的孙尚书,兵部的杨都给事中等人,都是一见如故,深知这些东林贤君们嫉恶如仇的脾气,可惜适才你来时杨事中刚走,否则,那时候就顺便告诉杨都给事中就好了,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宝珠的”
“敢问伯父,这孙尚书可是礼部尚书孙慎行”张璟不确定道。
大明有给重臣加尚书衔的传统,好让对方在外行事方便,有更多的自主权。
因此,若是有人额外加的礼部尚书衔,来向张国纪传授册封国丈细节,那也不一定,张璟也是害怕认错了人,才特意问的。
“自然是淇澳先生。”张国纪应道。
“那兵部的杨都给事中是”张璟又问道。
“杨都给事中,名为杨涟,莫看其只是正七品小官,可是其不畏强权,刚正直谏,乃是东林大贤之君移宫案时,若非有文孺之功,恐怕就要让那害死孝和皇后的妖妃李氏,垂帘听政,把控朝堂了”张国纪一脸仰慕的说道。
那样子令张璟有些看不下去,直欲作呕,知道您老粉东林,可也不用这么做作吧
不过,这也让张璟明白,来时见到和张国纪聊天,那个表字“文孺”的家伙是谁了
原来是后世有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啊
而张国纪口中说的孝和皇后,乃是皇帝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其在光宗朱常洛还为太子时,便在东宫薨了,她的谥号是朱由校登基后,就立马上的。
宫中传言,王氏是被移宫案时的朱常洛宠妃李选侍,凌辱、殴打致死的,而这李选侍,便是后来抚养朱由校的养母。
同时,李选侍更是被移宫案时,被东林党人强行请她出乾清宫,并从她身边,夺走朱由校的李妃,也就是张国纪口中的妖妃。
怪不得
记得史书就说过张国纪和杨涟走得近,没想到现在张国纪刚刚发迹,人家就跑来结交了。
至于张国纪话里的孙慎行,其字闻斯,江苏武进县人,现为礼部尚书,因其号淇澳,故而称其为“淇澳”先生。
而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县人,现为兵部都给事中。
莫看都给事中才七品官职,但权利不小,其有兵科谏言、监察之责,可辅助皇帝处理兵部奏章,稽察兵部事务。
孙慎行和杨涟,都是东林党除了入阁的阁臣之外,在外朝的名望人物,也是东林党的中坚人物,朝中干臣。
并且,这二人一个实职尚书,一个实权监察官,都是实权派,换而言之,他们这次结交张国纪,也是下了血本了。
若非是派内阁阁臣结交张国纪犯忌讳,恐怕说不得东林党敢直接派首辅叶向高来结交张国纪。
怪不得后来张国纪一直交厚东林,除了本就对东林有好感,人家这么看得起他,还不得死心塌地结交吗
68、就你还想封爵
张国纪并不算是一个庸人,而经过张璟的步步点透,哪怕是头猪,也该猜出来,接下来该怎么帮住宫里的张嫣了。
无非就是把皇后入宫,受了客氏欺压的消息泄露出去,然后坐看这些言官清流们,风闻密奏上书天启,弹劾客氏,请其出宫,逼朱由校把客氏送出宫。
“放心,诸位东林贤君子,皆是忠正直言之人,闻得有宫人如此猖獗,欺压皇后,必不会袖手旁观的,纵其为帝母,也不能让她如此张狂。更何况,我与他们一见如故,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一定会帮衬的。”张国纪让张璟安心道。
看他那一脸自己倍有面子的样子,张璟觉得自己这族伯,放在后世,也就是那种一瓶不响,半瓶咣当的没能耐装逼王而已。
难道他真不清楚东林党这帮资深政客,为什么会给他面子吗
不过,张璟却不能说这些,只能点头应和道:“那宝珠之事,一切皆听伯父做主了”
“这是自然,宝珠是我们张家的希望,我当然不能任由她受欺负。”张国纪点点头,而后话语一转道:“我倒要看看,陛下的乳母又能如何待宝珠册封为后,我册封得爵,就不信对付不了这都人”
都人,乃是大明对于宫中宫女的称呼,客氏身为皇帝乳母,自然可当“都人”称呼。
张国纪此语,却是颇有些瞧不起出身低贱的客氏,他倒是十分自信张家能凭着皇室成员的身份,以及皇帝朱由校的宠信,稳稳压客氏一头。
可惜,如果你知道后来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宫人,在后宫把你女儿压得死死的,甚至争权到了暗中害她流产的地步,就不知道你还有没有这样瞧不起“奉圣夫人”的底气了
看着张国纪自信的样子,张璟心里这般暗暗想着,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以张国纪现在的思想,张璟就是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