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8(2 / 2)

宪宗皇帝跟万通,都不乐

正文308朕,有所得

“能保存一到两个月”万通冷静了一下,问吴有为:“不会变质”

吴有为想了想道:“气候干燥的情况下,一个半月肯定没问题,不过据说那样的话,馕会很干,吃的时候需要用汤或者茶水泡软一下。”

“为何朕不曾听说”宪宗皇帝严肃脸:“来人”

“皇爷”这回应声的就是怀恩大太监了。

“去问一问那回回厨子,馕,是怎么回事”宪宗皇帝十分不高兴的道:“如果真的能保存一一两个月,那边军也应该会这个东西”

行军粮,一直是军中的重中之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可没压缩饼千方便面啥的,行军粮基本上都是炒熟了的米面,装在褡裢里,里面还放上盐巴、胡椒等等,到时候往嘴里一含,就着水一喝,就算是一餐了

听的吴有为眼泪汪汪:“那军士们也太苦了”

万通倒是没吭声,宪宗皇帝惊奇了,第一次见到对军士这么有同情心的文人雅士。

话说就是兵部尚书都没这觉悟,商辂老大人虽然也很支持皇室掌握军权,可他也没这么感性过。

说实话,就连掌握京畿兵权的英国公,都没这样过

“臣会试的时候,自己研究过吃的,有一款面条,曲曲状,可以用油过一下,配上一块调料油块加上晒干的菜“吴有为比划了一下,将方便面说给了宪宗皇帝听

“忠明一点不吃惊”宪宗皇帝听完十分惊讶,但是看万通却很正常的在吃御膳。

“臣在家弄的时候,万大人就在旁边看着呢。”吴有为笑道:“第一锅出来,他就吃了好几碗”

方便面在古代是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尤其是方大厨从选面粉到弄曲面条,到晒干,储存。

折腾了三个月才折腾完,第一次是给罗伦入考场的时候,吴有为想到的,等他入考场的时候,已经能带着进去煮着吃了。

“说的朕也想吃了。“宪宗皇帝道:“让人做出来看看,如果可行的话,看能不能也能纳入行军粮”

“恐怕不行。”万通却敢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泼冷水:“那方便面需要油炸,哪儿弄来那么多油”

宪宗皇帝卡壳儿了。

也是,在古代,油脂都是珍贵的东西。

“豆油就行”吴有为道:“油炸过后,豆油还能用来炒菜,因为是熟油了,没有生豆油的那股味道,炒菜、炖菜都合适。”

当然,不能用油过度,那样该不健康了

只是油炸一下应该不错,方便面保存好了,也能很方便的。

宪宗皇帝一听说用油,就有些明白了,这东西能推广,但是能吃得起的恐怕就是军官们了,兵丁们是难了。

“不用油炸,是不是就不能保存了”宪宗皇帝问:“一定要油炸过后才能长时间保存”

吴有为听了之后,知道关键在油上,于是又想到了一种食物:“挂面,也行”

万通疑惑的看着吴有为,虽然没出声询问,但是已经表明了态度。

“挂面”宪宗皇帝同样没听说过挂面。

吴有为一噎:“你们不知道”

宪宗皇帝摇了摇头:“不知道。

华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面、挂面等大行其道。

吴有为记得以前看历史的时候,远在唐代,就已经在食用这种“快餐”了。据专门门从事敦煌饮食研究的高启安博士说:“检阅敦煌文献发现,远在唐代就出现了挂面,当时叫做“须面“。

于是就问他们:“那可知道须面龙须面”

“龙须面知道啊”宪宗皇帝道:“每年朕的寿诞日,都会做龙须面给朕吃。”

吴有为干笑一下:“臣在家也吃寿面。

只是他太小,一般不是整寿都不过的,而且他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二,正是万物萧索,要冷不冷的时候。

家里不会庆祝,因为据说寿辰庆祝的太早,会被阎罗王记在账上,所以古代人都是五十岁之后才开始庆祝整寿,平时都是偷着自家人聚在一起过个生日就行了。

六十岁七十岁才大贺一把,等到八十岁了,不止是自家人全村人,甚至连此地的一方父母官都会来贺寿。

“可是龙须不都是现做的么”万通想不明白了。

吴有为就知道他们说的不是一个面条

没办法,吴有为只好编纂了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军卒和百姓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家人为使亲人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挂在竹竿,上晒干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亲人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这种吃法既能充饥又能解渴,被誉为上等慰劳饭食。后来有人将晒面条改进为手工挂面,在酸汤中加入漂稍鸡蛋煎饼、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间及宴会上广为流传的酸汤挂面。

而挂面由精制面粉制成,不含防腐剂及添加剂,营养成份得到了有效保留。挂面之所以可以长期存放,是因为它通过干燥脱水的过程,没有水分,保存时间自然长。

而且挂面也可以用玉米粉做,玉米挂面,也很能保存,起码二年之内,不会坏掉。

同样的特点就是没有水分,保存时间长,只要阴凉干燥的地方,就能放一二年,这一点,跟北边的环境特别符合。

宪宗皇帝立刻就注意到了一点:“你说的食物,都是没有水分或者水分很少,是跟水分有关系么”

“有。”吴有为点头。

然后又跟皇帝说了环境、空气、水分等对食物的影响,这一说,就说到了御膳结束,喝了消食茶,也才说完。

“今日,朕,有所得”宪宗皇帝总结道:“朕自诩天子,有无数大臣辅佐,有学士不断讲课,可还有不少东西是朕不知道的,尤其是就在朕的身边,朕都不知道。”

果然,说完了,怀恩太监也回来了。

皇爷,不是您孤陋寡闻,而是这事儿太小,小到要不是奴婢去问,那回回厨子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习惯了,这东西在他们那里,人尽皆知。”怀恩太监走过来笑道“可咱们大明地大物博,根本看不上他们那点吃食,也就给您和后宫各位主子尝个新鲜,要不是每年哈密卫的人来朝贡,给他们做馕吃,那回回厨子早就不能在御膳房待下

去了。

回回厨子自己一家人都是哈密卫土生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