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温氏了。她认为自己是长媳,其他媳妇没去,她总该有资格帮着祭祖吧当然,这还不是重点,最让她不自在的是朱母径自绑了四只鸡送去长房一事。
鸡本来就格外容易下蛋,温氏喂得好,平均每只母鸡一年能下二三百枚鸡蛋,出雏率也不低,差不多能达到六七成。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原先的五十只小鸡仔,已经扩充到了三百多只鸡,家里人特地拆了后院的猪圈,改搭了鸡棚。
朱母的意思是,早先就说好的,媳妇们干私活要上交公中一半。当然,说是这么说的,可实际上肯定没那么严苛,朱母一心盯着小食摊儿,对其他媳妇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像温氏养的鸡,每日里拿上一些鸡蛋供家里人一起吃,鸡也是碰上日子了杀一只,绝大部分还是归了温氏的。也就眼瞅着过年了,这才一次性绑了四只,还是特地挑了公鸡,没舍得绑母鸡。
这原本也在理,可甭管干啥都怕对比。
温氏瞧着隔壁猪舍里的猪们被养得膘肥体壮的,王香芹舍不得杀就没杀,到了她这头,婆婆说捉鸡就捉了,不是偏心还能是什么想着过年要吃肉,母鸡们天冷了又不下蛋,到时候就家里那么多人,一天杀一只都不够吃的。
一想到这些,温氏这心哟,真的是揪着疼,哪怕猪毛考了第一名都没办法安慰她。
忍了又忍,温氏到底没能忍住,趁着今个儿家里人都不在,只得她们妯娌三人在,就问王香芹:“四弟妹啊,我看你养的那些猪都挺肥了,要不杀一头吧,也好给家里改善改善伙食。这鸡肉哪有猪肉好吃的猪肉肥,油多。”
杀猪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批的优良种猪啊
王香芹摇头道:“大嫂要是馋猪肉了,晚上同娘一声,让多买些猪肉回来。”
“家里养着那么多头猪,还买”温氏急了,“你留着那么多猪干什么母猪要下崽,公猪呢配种也不需要那么多吧还有啊,四弟妹你不觉得你在猪舍里花了太多本钱吗”
温氏一样一样的派给王香芹听。
从一开始说要养猪,就先买了一亩地,又买了石料砍了木头盖了一排猪舍。之后为了方便取水,家里特地花钱请人打了水井,还额外多买了几块地。再往后,猪舍不够用了,又是重复的买石料买木头,找人盖了两排猪舍。以及猪饲料不够用,家里买地种苜蓿,一种就是十几亩地。
最最关键的是,花了那么多成本,除了最近一个月配种得了挟外,旁的啥收益都没瞧见啊
温氏是苦口婆心的劝解着,努力让王香芹明白,养猪不是这么个养法的:“你把猪养大了,要么卖整猪把钱攒下来,要么自家杀了吃,哪儿有既然不卖又不杀的就算想留着下猪崽,一头老母猪还不够你那边三十多头猪啊”
王香芹吃得差不多了,拿起碗筷欲去洗涮,顺口回道:“今年三十多头猪,明年不就百来头了到了后年、大后年,迟早能养到几百头上千头猪。这么着急杀做什么大苫听说过杀鸡取卵”
三嫂田氏瞧着这话头不对,赶紧匆忙吃完,也跟着起身:“大嫂你就别管四弟妹了,横竖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又不消你出一文。”
身为弟媳妇,田氏没底气跟大嫂硬杠,能附和这一句已经算是她记王香芹的情了。也因此,说了这话后她赶紧起身溜了,又说自己年初二不打算回娘家了,今个儿天气不错,提前回趟娘家,等温氏回过神来之后,田氏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相较而言,王香芹不怎么将温氏这个大嫂放在眼里,主要是她没这个概念。要知道,在她上辈子,多的是当儿媳的跟婆婆顶嘴甚至拍桌子叫板的,对长嫂
她不是对温氏欠缺尊重,而是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要尊重长嫂。
不都是一家子妯娌吗谈不什么尊重不尊重的
第039章
王香芹作为一个拥有着现代思维的穿越者,哪怕她已经尽可能的让自己不那么锋芒毕露,可有些事情并不是轻易能够掩盖住的。
就拿是否尊重嫂子这个事儿来说,王香芹并非刻意针对了温氏,事实上她对二嫂宁氏、三嫂田氏,也一样不具有尊重的想法。只是,宁氏这人看重钱财,在她看来,王香芹随口一个点子就能让她赚来源源不断的钱财,别说不怎么尊重了,就是让宁氏反过来供着王香芹,她也是相当得乐意。
至于三嫂田氏的情况有些特殊,田氏跟王香芹一般大小,只是比她早进门大半年而已。偏田氏直到如今都尚不曾开怀,她除了绣活外,旁的什么都不擅长,娘家又是秀水村里出了名的穷困落魄。自身底气不足的她,在王香芹没帮忙出主意前都不敢吭声,更别提后来人家帮了她一把。
王香芹是对嫂子们皆缺乏尊重感,不过她也同样不会在五郎媳妇牛氏跟前摆嫂子的谱。说白了,她就是没这个概念,只道是一家子妯娌,谁还能比谁高贵不成
只是,温氏误解了这里头的缘由,一口咬定王香芹这是故意给她难堪。
温氏心里窝着火,想找人说话抒发郁气,偏她娘家离得还远,只得找原先交好的几个嫂子婶子去闲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气到了,以至于她不单觉得心里头憋得慌,一度还感觉胃不舒坦。还是同她闲聊的一个嫂子提醒她,恶心反胃是不是有了。
被这么一提醒,温氏恍然大悟,连道怪不得她最近哪哪儿都不舒坦,又算了一遍小日子,她到底是生养过的,哪怕还没找大夫确认,估摸着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哪怕前头已经有了猪毛,可这年头,哪怕是穷的掀不开锅的人家也不会嫌弃孩子多的,老朱家的传统就是多子,温氏一想到来年就能再添个大胖小子了,当下喜上眉梢,也不继续闲聊了,只匆忙往家里赶。
等温氏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半晌了。搁在平日里,猪毛、灶台他们也该下学了。不过,眼下村学早就放假了,一帮小孩崽子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横竖小孩子火气壮又不怕冷,大不了回头多灌一碗姜汤喝。
温氏倒是不担心猪毛乱跑,只是瞧着家里这冷锅冷灶毫无人气的样子,心下格外得难受。
好不容易等大郎他们陆续从长房那头回来了,温氏急急的上前,又忽的想起了什么,止住了脚步高声唤大郎过来:“大郎,回头你领我往镇上去一趟,我可能有喜了。”
大郎愣了一下,旋即大乐:“又有了成啊,我明个儿就领你过去,得赶早些,回头人家医馆也要关门过年了。”
“嗯。那就明个儿去吧,晚间我会同娘说一声的。”温氏难得露了笑,昂首挺胸,一副常胜将军的模样。
平心而论,就算老朱家不差儿孙,得知温氏有喜了,家里人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朱父和朱母,早先就寻思着家里只两个孙子太少了,可他们毕竟是通情达理的人,觉得不能给儿媳妇们太大的压力,就都忍住了没提。眼下,温氏怀孕了,一贯不太吭声的朱父连道了三声好,朱母也笑容满面的直道今年喜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