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锦绣农门 > 分节阅读 33

分节阅读 33(2 / 2)

苜蓿一直被誉为牧草之王,产量极高草质优良,各类家禽家畜都极是喜爱。最重要的是,苜蓿不太挑土质,当然极恶劣环境肯定是无法生长的,但起码秀水村这一带绝对没问题。好养、产量大、营养极为丰富,苜蓿草简直就是天生的牲畜饲料。

“苜蓿草那是”

朱母还没想到,一旁的宁氏当下举着手叫唤道:“我知道我知道,金花菜嘛,养鹅用的。种一亩苜蓿草起码能养五六十只鹅了,人也能吃的,蚌肉炒金花菜、金花菜年糕、金花菜香干四弟妹啊,你要是种苜蓿的话,我让二郎去帮你,反正那玩意儿野生野长的,种好就不用管了,回头你记得分我点儿啊”

宁氏一面说着,一面已经吧唧着嘴想起了那味儿:“冷吃味道也好啊,掐上头最嫩的部位,洗干净后拿开水烫一下,浇一勺热油,加点儿盐巴、醋、蒜泥调味儿,最后再撒上一些葱花,配上姜丝,吃着可开胃了,还能清热去火呢。”

“四弟妹你记得到时候给我留点啊”

说完最后那话,宁氏一溜烟儿的跑了,看她跑的方向,应该是又往村学去了。

王香芹目送她离开,很想说留多少都没问题,可她们早先难道不是在说猪饲料的事儿吗木然的回头看朱母,王香芹发现朱母也有点儿懵。好在,懵完过后,朱母赞同了王香芹的想法,回头嘱咐大郎也一起去,顺带打听一下谁家要卖地,趁着手头上不差钱,多置办几亩地。

很快,大郎和四郎就出发了,其他人也各忙各的去了。王香芹刚准备去隔壁猪舍,就被大嫂温氏拦了下来,问她:“那金花菜,猪能吃鹅能吃,鸡呢”

“二嫂都能吃”王香芹顶着一头黑线说,“我也不太清楚鸡能不能吃,到时候试试看呗。不过鸡好像更爱吃虫子吧”

“也没拦着不让它们吃虫,混着喂呗。”温氏盘算着,这要是解决了食物问题,那她岂不是也可以多养一些鸡横竖鸡蛋的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哪怕她心里还是有些不平,到底还是按着她娘家那头给的价,将鸡蛋卖给了宁氏。赚的是没那么多,可这得看鸡的数目,假如她到时候养的鸡多了,哪怕一个鸡蛋卖不了高价,一百个呢一千个呢

王香芹又多添了一句:“与其叫鸡吃草,大嫂你还不如弄个蚯蚓坑,多养些蚯蚓喂给鸡吃呢。”

“啥”温氏听懵了。

蚯蚓坑这事儿,王香芹自己没干过,也是以前听人说的。不过原理特别简单,就是挖个坑,放点儿肥料菜叶子啥啥的,吸引蚯蚓过来吃。蚯蚓这玩意儿,只要食物充足繁殖起来格外得迅速,一个蚯蚓坑要形成容易得很,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唯一麻烦的是,那玩意儿特别特别特别的恶心。

简单的说了个大概,王香芹觉得自己已经不行了,她宁可去清理猪粪,也不想去脑补蚯蚓坑的样子。看着温氏大概弄明白了,她赶紧开溜,跑到猪舍里缓了好久,才把脑海里那可怕的画面给去掉了。

等王香芹离开了,温氏一面干着家里的活儿,一面在心里琢磨蚯蚓坑的事情。等下定主意打算试试看时,突然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事儿确实有点儿恶心。可再恶心,关乎到赚钱的事情,温氏还是很愿意去试试看。她很清楚鸡多吃虫子的好处,下蛋勤快不说,个头还大。要知道她卖给宁氏的鸡蛋,是论斤两算钱的,不是单纯的论个数。

才想干完活去试试看,温氏就听到外头有人喊她,却是她亲娘。

“娘娘你咋来了”

“来瞧瞧你算了,不跟你打弯弯了,我就问你个事儿,听说你小叔子要说亲就是那个朱五郎,对不对”

“是要说亲没错,这不是还没看上吗我那婆婆眼界高,非要挑个好的,左右都没个中意了,偏她自个儿还忙,就想着再不济年后再说,眼下她不是忙着支小食摊儿赚钱吗”

“有这样的好处你都不知道回家说一声你堂妹还没嫁人呢,说给朱五郎不是挺好的到时候你在婆家也有了帮手,她嫁的好了,家里也能安心。”温氏的娘一连说了好些个益处,温氏本来是没往那方面去想,眼下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个理,当下就应承了下来。

可光她应承有啥用五郎的亲事明显就不是她能做主的。

“行吧,这事儿我记下了,等晚间我婆婆回家了,我找个机会同她说一说。”又思及自己的鸡蛋因为娘家人的关系,愣是没能卖出高价,温氏又开始心痛了,可跟前这位是她亲娘,她还不好直筒筒的说开了。憋得不行又说不得,温氏只得借口要干活,把人打发走了。

“你可要记着点啊搁心里啊”

这天晚间,她抽了个空挡,同朱母提了提。总算温氏还没把脑子完全丢了,知晓这种事儿要背着人说,哪怕不成也不至于丢人。要不然事儿不成还传了出去,五郎兴许没啥,她娘家堂妹就不用做人了。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这要是温氏是当众说的,朱母还会委婉的拒绝。可偏生,温氏心里没底,愣是将朱母拉到一旁说了,朱母

“你老温家坑了我一回还不够,还来”

第035章

你老温家坑了我一回不够,还来

朱母撩下话后,就径自走开做事儿去了,只丢下温氏一人立在原地,脑子里嗡嗡作响。

这当婆婆的跟儿媳妇说话,本来就犯不着拐弯抹角的。更别提,朱母和温氏说话时,特地寻了个没人的角落。横竖没第三人知晓,委婉给谁听啊

道理是这么说的,可温氏还是接受不了,懵了足足半晌后,才红着眼圈委屈的回自己那屋了。偏生这话还不好跟人说,朱大郎就别提了,每次跟他说些啥,最终气到的还是自己;也不能同妯娌讲,因为那样会坏了她堂妹的名声;最最不能提的还是她娘家人,万一娘家人误会她在婆家搞风搞雨的败坏了老温家的名声

温氏恼得不行,又没处说烦恼,偏她娘家人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等了三五天没消息后,她娘又来了一趟。

来寻温氏是很容易的,因为老朱家的人各打各的忙碌,哪怕眼下已经是农闲了,他们谁也不闲着,包括三郎媳妇如今也是成天待在屋里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