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挑战赛 > 第188章 03-94.筹物资粮取吐蕃国

第188章 03-94.筹物资粮取吐蕃国(1 / 2)

李天俊见状,赶忙致歉:“不想此事竟然会给将军带来这么多的困扰,是下官唐突了。这马三不调也罢。”

“不,你说的有道理。从公事上说,有了本地人的协助,你办理差事才会更有效率,朝廷因而耗费人财物才会少;从私心上说,马三确实是个人才,待在大散关难以出头,跟着你历练一番也好建功。只是,我这西北军看着声势威武,但统率起来仍要如履薄冰。我就怕稍有不慎,引起军心震动,就不好了。”

“将军所言极是,下官受教了。”

“大人不妨多想想嘉州,可还有事我可以帮忙的”

西北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为了解决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两宋时期往往采用“明盟”的方式,也就是宋朝官吏与部落首领公开立下互不侵犯的盟约,然后宋朝赏赐些财物,开办互市让少数民族换些急需的物资,以及给部落首领个官衔等。这种方式很有效,两宋期间,西南真的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但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冲突还是无法避免的。

嘉州,就是后世的四川乐山市一带,北周始称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南宋后来把它升为嘉定府。

具体到南宋绍兴八年的嘉州,最有名的少数名族部落就是虚恨蛮。蛮很好理解,简单说就是文明程度不够,不开化,到什么程度呢“遇挚兽,先击锣以警之,或操弓箭、执刀枪以俟其徒常鲜食以饱必积薪于其侧,钻燧火以待夜事。”也就是说,最多也就是刚刚越过钻木取火阶段的原始部落。

虚恨这个词就有点意思了,它应该可以看作音译过来的外来词,后世史书上说:“虚恨,乃乌蛮之别种,所居高山之后,夷人以高为虚,以后为恨,故名焉。”也就是这些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把居住地“高山之后”称为“虚恨”,所以宋人就以居住地把他们命名为虚恨了,再加上描述开化程度,多少带有点鄙视意味的“蛮”字,就出现了虚恨蛮这个民族。

虚恨蛮在宋初被称为“撮尔虚恨”,云南买马记一书中曾有明确记载:嘉州峨眉县西十里有铜山寨,与西南生蕃相接界,户不满千,俗呼为小道虚恨。姓县尉例以十月一日上寨守护,谓之防秋,至四月一日罢归,意者以水潦方溢,而蕞尔虚恨,无能为也。

虚恨蛮人少力量小,所以紧抱宋廷大腿,闷声求发展。到了南宋绍兴年间,一方面宋廷实力大损,另一方面虚恨蛮已经成长为嘉州一带最有名的少数部落,因此双方开始起冲突了。

李天俊一边回想历史,一边细细琢磨。[虚恨蛮虽说强大了不少,但是离建立国家还差得远。它闹事一般无非是官吏剥削过狠或者物资不足而已。而大山之中,无非缺少茶、盐、粮这几样。]

打定主意,李天俊开口道:“如果我真去嘉州平叛,还望将军能宽济些茶、盐、粮才好。”

吴玠不动声色:“你可知这几样也是我西北军中的急缺物资”

“下官自然知晓。只是在西北地区,所有的物资都已经优先供利州了,若利州给不出来,其他地方想调用也怕更难。”

吴玠笑笑:“盐可以给你一些,从应给鄂州的那块扣除就是了,茶也可以有一些,不过粮食么,我实在无法。不过我可以给你个提示,吐蕃的马尔康部是个不小的部落,他们虽然不擅于耕种,但是供给些粮草给小小的虚恨蛮,应该问题不大。只是这些年来,我无论怎么跟他们交涉,他们都不肯卖粮给我们,也许大人可以找乌冬赞王子试试。”

李天俊见吴玠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心中已经明白,只要自己不是坚定地加以拒绝,只怕嘉州平叛的工作就真要落到自己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