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逐流 > 第513章 上兵伐谋

第513章 上兵伐谋(2 / 2)

之前可足浑太后也不知道对方是得偿所愿还是所托非人,现在看来,长安君的小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她打开礼盒,果然,都是些邺城紧俏货色,洛阳本地的“特产”。长安君在信里面说,她打造了一种发饰,叫“金步摇”,走一走就会发出银铃一样的响声。

一共打造了两个,此次送来一个给她姐姐可足浑太后。

可足浑太后看到一个红色的小礼盒里装着金灿灿的发簪,尾部吊着一个环,环下面是一个个薄薄的金叶子,看上去美丽又大方。

她情不自禁的拔出自己的发簪,然后将这个“金步摇”插到发髻里,微笑着问石伯道:“怎么样好看吗”

“太后风采不减当年”

石伯适时地恭维了一句,让可足浑太后心情大好,她最终还是没舍得把金步摇拔下来。

长安君的家信,只占信封中很少的一部分。想想也是,与心机深沉,熟读诗书的可足浑皇后相比,长安君也就是比文盲稍微强一点的程度。

她能给自己写信已经难得,想要长篇大论,那还真是为难她了。

这封信里面有一张纸上面的字是红色的居然是慕容垂亲信悉罗腾的“血书”,在这封信里面,悉罗腾对可足浑太后表忠心,控诉慕容垂狼子野心,图谋不轨

接下来的几张纸,就是悉罗腾的“高密信”,信中说慕容垂对慕容伟陛下和可足浑太后怀恨在心,念念不忘当初发妻段氏惨死的深仇大恨。

并且私下里培植亲信,排挤其他中立的将领,企图将麾下军队打造成“私军”。

然后“脑补”说慕容垂打败晋国之后班师回朝之日,就是君临天下,取而代之之时

本来因为长安君送礼还有些喜悦的可足浑太后,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雨前天上的乌云一样。

“乱臣贼子还记得当初的龌蹉都怪先帝仁慈,怎么当时没将这个祸害铲除”

可足浑太后气得重重的拍了一下竹亭中的木质桌子。

可足浑太后不傻,她知道这是赵川的谗言,也知道悉罗腾这家伙有问题,只不过和慕容垂相比,赵川对付她的动机,比慕容垂不知道低哪里去了

或者说,赵川还要感谢自己给他“送了”个绝色美人。

看完了悉罗腾的信,信封里还剩下几张纸,不用想,这定然是赵川本人的书信了。

果不其然,赵川开门见山的就说了,悉罗腾已经被自己收买,但对她可足浑氏没坏处。

赵川一开始就问了可足浑太后一个问题,到底是生死大敌的慕容垂对她威胁大,还是自己这个“妹夫”对她的威胁大

可足浑太后心中细细揣摩了一番发现,若是说自己的敌人谁威胁最大并非燕国的,赵川这厮还当真排不进前五位

赵川在心中给可足浑太后分析了这样一个场景。

慕容垂此次抗击谢石北伐有大功,而且说不定还会将燕国的国土拓展到淮北之地,那么,受益最大的会是谁

当然是慕容垂再加上一个慕容恪

慕容伟也能算是间接受益者,只不过,他已经是皇帝了,又没有亲手控制军队,两位皇叔在军队里享有崇高威望,当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就算对慕容伟是幸事,那对于你可足浑太后是不是也是幸事呢

就算把晋国灭了,对于你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不得不说,赵川的话直指可足浑太后内心最黑暗最冷硬的地方

是啊,燕国再牛逼,那也是慕容家的事情,对于你这个“过气”的太后又有什么好处呢

就算按照最美好的情况推测,如果慕容垂和你这个太后水火不相容,那么慕容伟是会对慕容垂妥协,稳住军队,还是会对你这个娘亲妥协呢

可足浑太后想了想,她觉得以慕容伟和他爹一样生性凉薄的秉性看,慕容伟彻底掌握权力,而自己被打入冷宫的概率极大

赵川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求饶,而是问了一个非常诛心的问题,你该怎么办

不是燕国,也不是慕容家,也不是你儿子慕容伟,甚至不是可足浑氏家族。

而就是你,就是你可足浑太后,你该怎么办

之后赵川在心中告诉了可足浑太后一件事,那便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观念。

赵川给出了一份名单,是悉罗腾“招供”的,都是慕容垂亲信的名字,有些可足浑太后知道,有些则是很陌生。

他帮可足浑氏出了个主意,编练新军,将这些人统一调走,充实到新军里面去,然后将新军调往辽东,防备丁零族

杀人不见血,慕容垂目前正在攻略淮东,暂时没办法顾及到这些,正是动手的好机会等对方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已经无力回天了。

慕容垂可以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吸纳淮北流民,安插亲信,等大军从各地汇合,返回邺城的时候,他已经有实力来掀桌子了

对于赵川的蛊惑,可足浑太后颇为动心

这种“骚操作”,正是自己的强项,她在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妹妹可足浑岚,当真是嫁了一位英雄豪杰

明明是“非敌非友”的立场,明明是在说谗言,明明是蛊惑自己“自毁长城”,可足浑太后愣是难以拒绝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阳谋吧,明明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跳进去的那种。

可足浑太后将书信递给石伯说道:“都处理了吧,今天的事情,谁也不能说,包括皇帝陛下。”

石伯没说话,而是直接掏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引燃后将书信烧掉,片刻就成为一堆黑灰。

“退下吧,这些东西都带走,入后宫的府库。”

可足浑太后挥挥手,石伯拿着包袱走了,只剩下她一个人枯坐竹亭沉思不已。

所谓选择,必然是有利有弊的。是为了慕容家族的利益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可足浑太后只是想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得到结论。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