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让苻融回来,会不会是关中出了什么事
赵川压下心中的担忧,这些事现在想没什么办法,关键还是眼前天师道要大爆发的事情,不能装作看不见了
“江左这附近有青蒿么”
赵川突然问郗道茂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青蒿是香蒿吗我还吃过呢做菜吃味道不错,挺香的,这东西到处都是,随处可见。”
郗道茂想了想,回忆起赵川说的那种东西,似乎是饭桌上的常客,至少她吃过不少。
青蒿不是用来提取青蒿素的么
赵川托起下巴,回忆着前世的一些细节。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对了,你最近小心些,瘟疫好像蔓延开了,最近建康城里许多人都得了瘟疫,我父亲说,堂邑那边最严重,很可能是从堂邑传到江左的。堂邑在长江北岸”
郗道茂的身体被各种属性的药物玩坏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现在也可以免疫绝大多数的传染病,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你现在空不空,对这附近熟不熟要不我们去找找青蒿如何”赵川十分郑重的问道,面色很严肃。
如果说是转移话题,这种转移很生硬。
虽然老了,郗道茂脸上还是看得出惊讶的表情。
赵川说风就是雨,思维跳跃太快,她现在还跟不上对方的节奏。
建康的大街上,两人并排走着,瘟疫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百业萧条,路上的行人不是很多。
旁若无人的挽着赵川的胳膊,郗道茂把对方抓得紧紧的,似乎要挂在自己的男人身上。
那些闲言碎语,她才不在乎呢,反正都已经这样了,债多不压身。
路边偶然经过的行人,都对赵川的“重口味”佩服得无以复加,差点跪下纳头就拜。
行人一旦接触到这家伙的眼神,都会看到一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得意之色。
认识的,知道这位便是郗家的“接盘侠”,不认识的,还以为是母亲挽着儿子。
众人窃窃私语者有之,哀其不幸者有之,鄙夷其品行者更是有之
“这样挽着你,我心里特别高兴。”
不知为何,看到街上的人,都是那样奇怪的表情,郗道茂心里喜滋滋的,像是恶作剧成功的小女孩一样。
青蒿这种东西,建康的地头到处都是,说不定家门口的杂草树丛里,都会捞到不少。
这种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强。在中国东部、南部省区很常见。
一般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地方。
建康位于长江下游,还是南岸,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自然是很好找。
今天阳光明媚,建康的郊外,四处都是郁郁葱葱的。
很快,类似的东西就出现在赵川和郗道茂的视野里。
一种青色的,就是郗道茂说的,经常上饭桌的青蒿。还有一种,居然长着黄色的小花,郗道茂说他们都叫这个叫“臭蒿”
两种数量都很多野地的两边都是一片一片的长。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青蒿的用途。不过不幸的是,无论是“青的”,还是“黄的”,都是当时的中药材
郗道茂也是道听途说,一脸懵逼,给不了赵川什么有用的信息。
本草纲目里说的黄花蒿,是这样的:“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蛋黄,气辛臭”。
赵川没看过梦溪笔谈,也没看过本草纲目。
但他知道后世提炼青蒿素的青蒿,绝不是饭桌上的东西,不然新闻里肯定会有惊悚的大标题,类似于“抗疟疾的神药就在我们的饭桌上”,之类的。
用排除法,能提取青蒿素的,必然是这个“臭蒿”了。
古人之所以没有发现青蒿素,是因为它一旦高温提炼,青蒿素就会分解,它的药效,大打折扣,已经失去最重要的功效。
赵川觉得这个“黄花蒿”,就是自己要找的东西,解决这次瘟疫的“杀手锏”
“就是它了,你知道附近有谁患了瘟疫么我想找个人试一试。”
赵川手里握着一把黄花蒿,眼中带着热切,但郗道茂却摇了摇头说道:“父亲一直负责建康周边的军务,防疫的事情很熟悉,对家仆的要求也很严格,所以家里没有什么人被感染,至于其他的,我深居简出,也不太清楚。”
郗道茂的样子不太像说谎,赵川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
最近建康城愈演愈烈的疟疾,究竟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现在正是初夏,乃是蚊虫要出来肆虐的季节,如果真是天然的疟疾,郗道茂家里又岂能幸免古代没有特效蚊香,没有杀虫剂,谁能保证自己不被蚊子咬
一旦感染者被蚊子咬,那只蚊子再咬未被感染的人,未被感染的人也会感染
瘟疫潜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真是蚊子传播,那还不闹翻天了啊
可见传染源很可能就不是这种昆虫。
这种和疟疾很像的瘟疫,也很可能并不是疟疾
那会是什么呢
也不太像是空气传播
建康城这个时期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
如果是空气传播,估计现在早已是丧尸围城,目前瘟疫虽然闹得是厉害,但似乎还在可控的范围内,说不定是天师道在有意控制节奏。
难道是水源
赵川托起下巴,陷入了沉思。郗道茂知道他在想问题,也不打扰,眼里充满爱意,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他。
她觉得现在自己男人的样子,真的挺帅的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