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大人,那曹操只是官居骁骑校尉,料想没有那胆子敢主动行刺丞相,肯定是背后有人指使,定当有同谋。只要捉住了曹操,那么一定能够拷问出来背后的主谋,到时再一举铲除。”
李儒之所以将矛头指向曹操背后的主谋,是觉得曹操只是行刺的代表,肯定不是背后的得利者,要是董卓真的被行刺死了,事实上曹操得不到多少好处,毕竟在曹操上面,官职高的réndà有人在。
不难推论出曹操是拿了别人的好处,受人指使前来行刺董卓的,况且李儒要是不将董卓的注意力转向曹操背后的主使,恐怕董卓一定会发狂,从而干出什么蠢事也不出奇。
不过,李儒的方案是对的,董卓一听李儒所说,也算是平静下来,知道曹操背后还有主谋,一时之间似乎被行刺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毕竟不是曹操这种小虾米想杀董卓,而是曹操背后的主使。
董卓当然是听信李儒的提议,于是命令给大汉各州各郡县大行文书,书明曹操的罪行,还让人将曹操的长相、身型画出图形,派发到各郡县去,令各地配合捉拿曹操。
董卓这次也是下了重本,凡是捉拿了曹操,生擒曹操并且献出来的人,不止赏千金,还封万户候,可谓是豪赏。至于窝藏者则论当同罪。
董卓原以为这样搞,肯定会使曹操无地可容,无所遁形,到时四面八方缉拿,曹操自然是插翅难飞。可惜,董卓又一次料错了,这样以文书的形式将曹操的罪行道明出来,只会替曹操拼命地增涨人气和声望。
想想,原来大汉各州各郡县都不认识曹操,现在居然发现官府贴出曹操的画像,还说一旦捉拿了曹操,就赏千金,封万户候,肯定会引起普通百姓的好奇,想知道这曹操到底干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官府不得不广而告之,大肆搜捕。
事实上,贪图钱财的人有,但也不是大多数人。毕竟大汉官府的声誉早在汉灵帝的时候就败光了。所以那些赏赐,平民百姓只当笑谈,至于曹操犯了什么事情,倒是颇为好奇。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曹操竟然敢孤身一人前往丞相府行刺董卓,董卓的名声又不好,这下等于替曹操在大汉各州各郡县平白无故刷了一波名声。曹操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许多,成为了平民百姓眼中的大英雄,真豪杰。
董卓的为人怎么样,董卓的西凉大军和荆州大军在京师洛阳城的所作所为,早已是传遍了大汉各州郡县,所有的人对于董卓的评价和感观都不太好,现在曹操居然敢去刺杀董卓,虽说结果是失败的,不成功的,但天下人突然有些怜悯曹操起来。
因此,董卓的缉拿文书之中写明:窝藏曹操者,则视为同罪,然而所有人的心中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没遇到也就罢,真的遇到曹操,当然是窝藏啦。
反正奖励和赏赐也是假的,窝藏曹操等于也替自己刷一波声望。,,;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