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2 / 2)

皇甫嵩和朱儁是不满的,但也觉得今天十分奇怪,原本火攻没错,大风没错,天时地理都没算错,却不想以为没有援兵,大大的错了。不止有援兵,而且一来来三个。

早知如此,这一战就不会打得这么草率了,要是皇甫嵩和朱儁分散兵力,将黄巾反贼包围起来,力图全歼,那么随着曹操和诸葛亮、刘备的陆续到来,那张梁和张宝还不得永久留在这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皇甫嵩和朱儁愣神的时候,诸葛亮却是下了马,向皇甫嵩和朱儁优先行起礼来,并自报家门,道:

“拜见二位将军,前议郎蔡伯喈公门生,泰山郡丞诸葛珪之子诸葛亮奉泰山张太守,卢中郎将之命,前来杀贼,行援来迟,还望将军降罪。”

诸葛亮却比刘备要聪明得多,自报家门的同时,将自身军兵先站队,表示是来杀反贼的,就是来晚了,按照军法惯例,是要治罪的。

老奸巨滑的诸葛亮说虽然是这样说,但谁会傻到真的会治罪援军,真搞了以后谁还愿意当援兵啊。毕竟好心来相救,而且皇甫嵩和朱儁的确是安全了。

只不过诸葛亮这样说,等于是将自己定位为皇甫嵩和朱儁的手下,说明诸葛亮奉是奉了一大堆人的命令来的,可到了这儿,就是皇甫嵩和朱儁的手下了,一下子就能获得皇甫嵩和朱儁的好感。

更何况诸葛亮报家门的来头不小,蔡邕蔡伯喈的学生,那是敢于正面直刚宦官和外戚的大儒,太守张奉那也是一方文人,一地郡守,至于郡丞诸葛珪,虽然皇甫嵩和朱儁没听说过,但能当郡丞,多少也有些才学。

诸葛亮可以说是标准的世家出身,望族背景,官家子弟了,而且都是文职类,非武职类,大汉文官比武将吃香多了,是以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占优。因此皇甫嵩和朱儁对诸葛亮的态度要好一些,皇甫嵩和朱儁也是人老成精,懂得“人敬三尺,我还一丈”的人情世故。

依然是老好人皇甫嵩打头阵,和蔼可亲的笑道:

“诸葛公子远道而来,助阵杀贼,何罪之有。公子虽小,却志比天高,老夫观公子一表人才,领军有度,举止有仪,不愧是蔡伯喈的得意门生,想来长大必定成就非凡,前途无量,有伯喈的风范。”

“伯喈现居何处近来可好洛阳匆匆一别,已是多年未见了。以前在朝堂之上,伯喈的为人气节,真令人钦佩。如今想来,都觉热血沸腾。”

皇甫嵩变脸起来,也是脸皮极厚,之前曹操是宦官之后,皇甫嵩身家清白,不宜结交过多。,,;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