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平要术本是得其主,天时地理人和已是居二,然而人心难测,仙书有灵,故而另寻新主,也算是功德一件。此次大乱将启,汉室倾颓,作为仙书引缘之人,理应再送去一场造化。老道,要不与我一起下山以你之能,定可使这天下太平早日实现。”
南华老仙极为自信,笑眯眯地好像三四岁小孩童般,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好像怕自家长辈责罚似的,连连辩护。末了,还顺便忽悠邀请对面坐着的老道。
“下山,自是要下山的。这混乱世道,百姓多苦,正是救死扶伤,治病医人的好机会。不过,我于吉可不想和南华老仙你混在一起,怕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呢。”
“虽说你身为南华山得道天仙,一身道法惊天,不过以老道看来,你的眼光却是水得很,每次所挑选之人,尽皆被俗世所污,名利所变。不与你同道而行,还能提高眼力,免得看走眼,可就吃大亏了。”
于吉反而落井下石,将南华老仙的糗事一说再说,势将嘲笑全力反弹,尽数送还给南华老仙。
可惜,南华老仙却不以为意,已是活过了不知多少年头的人,自然不会对片言只语而中激将之计,被引起任何不适。甚至,南华老仙心静如水,无论是什么话,还是什么事,皆是淡然处之,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他的内心一丝波动。
南华老仙仍是笑了笑,道:
“枉我用南华山千年之清茶请你喝了,纵是那水,也是取自于悬崖峭壁,非百年之晨露寒泉不用,你倒好,一句好话都没有,仍是一股臭脾气,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也罢,世间百万道,一道三千人。既不同行,那我等就再比一比,看谁找的弟子或传人在这东汉表现优异,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南华老仙嘴里说着计较,实则只是有心开玩笑,似乎插科打诨已成习惯。言语之间,对于吉愿意下山之事,也是感到欣喜。
于吉说的没错,南华老仙喜欢清净,素来与人少打交道,虽然道术精深,可眼力却并不老辣,比之于吉这种救人治病,游走于万千人世的仙人来比,自是不如。
因此南华老仙做事,素来看重天道,顺天道而为,而少测人心。这一点,就颇为把柄,常被于吉和左慈二人诟病。
南华老仙、左慈、于吉,被众多的弟子与徒儿合称为“汉末三仙”。
道有不同,人情皆通。三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情,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好友。
“哪里还用比,每次都是你垫底,你就好好准备好茶与仙果,待天下太平,百姓思安之时,看我和左老道不吃穷你才怪。”
于吉也知南华老仙的性子,收敛了火爆的脾气,不和南华老仙争执。于吉爱和人争执,可这南华老仙就像块呆愣石头,无论你怎么激将,或是言语轻挑,皆是不中计,不上当。
于吉久了,也倒学了些修心养性。
“走也。”
言罢,只见南华老仙和于吉皆双双消失,遁走于四方,神游天外。,,;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