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老夫人和公子,小姐,还有表小姐,都是回来了。”
杜延龄这几日都是在为这事伤怀,这时听的老管家说起这样的事,他是心里一惊,激动地说道:“事情怎么会如此,这倒底是怎么说的”
老管家说道:“也是蒙天之佑,门外又来了一位将军,就是他把老夫人,小公子表小姐他们,给护送回来的。”
杜延龄这才听出了一些眉目,他慌忙是赶往外厅,前来相见。律香川看到主家有喜,他也是心中欣慰,同时想去探探究竟,因此他也是一路往前厅而来。
“老爷,这位是孙策孙伯符孙小将军,老奴和青符青笄,此次能够活着回来,真真全靠这位孙将军护送,此真是如天之幸。”
进到外大厅,律香川就见到一个富态的老妇人,在对杜延龄和其他一干人等,述说着事情的经过原由。厅中此时还站着有一位年轻后生,一位年轻将军,还有两位妙龄的少女。
这两位少女,真的是生得楚楚可怜,眉目如画,因为礼数的关系,律香川也没朝她们细看,然而粗略的一瞄,他已经能够感受到二女的非同凡响,从而心中微微一凛了。
这两个,难道就是杜家老管家口中的小姐和表小姐当真是人物风采,不同俗粉。
而那年轻的少年郎,也生得极是俊郎,面如白玉。不过,和杜延龄老妻给他们介绍的那位青年将军比起来,这后生可就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了。
这位青年将军,长得是虎背熊腰,面容冷峻,一双星目,是虎虎生威。剑眉玉面,真的有无穷的杀意,而神态潇然,又是有数不尽的风流。
然而,对于帅哥,律香川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引发他对这个青年将军起了特别关注的原因,是因为杜延龄老妻对这个青年将军的介绍。
他分明听得真切,这年轻将军的名字,唤作孙策孙伯符
s:本书首发,请大家支持。谢谢
第五百零二章他冷眼旁观
孙策这两个字,对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吧
东吴的开国帝王,一代小霸王,当世的雄主。这要还有人对他不熟悉,那三国大概都不需要看了。
而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在就出现在他的眼前,这让律香川,能不感到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并对其起特别的关注吗
然而,这时候律香川会对孙策表特别的关心,那又是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的,并不只是因为他是孙策。
这个时候的孙策,还是袁术手下的一个小将领,听从袁术的命令,在扬州境内各处征讨的。
那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江夏
要知道江夏可是刘表的地盘,隶属于荆州。而孙策却是袁术的部下,一下惯在江东活动。没什么事情的话,他来江夏干什么
这里面可是有可疑之处啊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律香川在这个时候,对孙策有这种想法,真的是很不应该呀
杜延龄一家妻子老小,在外面遇到贼人,全家危在旦夕。危急时刻,孙策突然出现,将他们救下的。这种事情,只要是人,大概都应该对孙策表示钦佩赞美的。
而律香川却在这时对他表示忧虑怀疑,这似乎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是这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的。若是以一位将军的眼光看起来,律香川就觉得,这事,他并没有做错。这件事里面,的确有很多值得他怀疑的地方。
江夏这时候内部防守空虚,孙策却就在这时候突然突境而来,那这事,难道还不会让人心中有其他的想法吗
他心里会这么想,很正常啊而且将军和普通人之间,本身就有区别。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本身就会大不相同。
这是很正常的,根本没有什么好去责怪他的地方。
然而,律香川对孙策的怀疑,虽然有,但是他在这个时候,也是不会对任何人说起的。
因为说到底,江夏又不是他的地方,荆州也不是他的地方。就算此时孙策的行为,确有可疑,那又关他什么事呢
相反,如果孙策此行,确实是有所图谋,那这事在律香川看来,反倒还是一件好事呢因为这样一来,天下形势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是一个机会。
现在是献帝中央的力量,太弱了。而其他各地的豪强,力量却又太强。这样,就导致了皇帝中央被架空。
如果有那么一天,各地豪强之间,开始了互相攻伐。互相攻战,互相削弱,那这事,对律香川他们,怎么会不是好事呢
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出现,律香川可就有事情可以做了。他可以在这个时候,居中调控,故意让各路诸侯,相斗的时间,维持得更长久一点。
这样等到他们各方,在争斗中都消耗得差不多时,那时他们再没有力量和中央相抗了。这时律香川和皇家再出手,让他们各方都住手。此时相斗的各方都已经积重难返,这时,大约就没人敢再反对了
如此,各地的势力都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却在加强。那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好事。律香川又怎么会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所以律香川此时对孙策的怀疑,只是他作为一名领军的将领,遇事后习惯性的思维套路而已,并不是说他对孙策,有什么成见。
此时的律香川,对荆州和江夏的局势,是完全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在观察关注着的。
“孙将军,老朽一家大小,全赖将军打救,大恩无以言谢,就请将军,受我一礼,以表小老儿对将军的感谢之情。另外,小老儿还想请将军在舍下小住几日,让小老儿谢谢将军对吾全家的活命之恩。”
听完那老妇的介绍,杜延龄是感激地对孙策孙伯符说道。
那孙策听得杜延龄此言,他是赶紧也向老杜头答礼回馈道:“岂敢岂敢,老丈人何须如此多礼,此不过是小将我一举手之劳而已,何敢要老丈人答谢。”
他说得如此有礼,得体,让杜延龄对他,是益发的敬重,同时也更加竭力的想要将他挽留。
这时候的百姓,对敌我之分,其实是不太讲究的。只要哪方对他有利,他们就会投向哪方。并不会说,会专注地归属于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