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0(2 / 2)

许攸却道:”战机稍纵即逝,南阳军难得陷入全军被困的状态,于情于理,我军都不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袁绍依旧犹豫不决,突然有军士来报,说淳于将军有要事求见

袁绍一愣,脱口问道:“哪个淳于将军”

在袁绍的印象之中,乌巢既然被破,作为主将的淳于琼应当已经战死。

军士回答道:“是都督淳于琼。”

袁绍大怒:“淳于琼无能,丢了乌巢大营,坏了我军大事,竟然还敢回来来人,将淳于琼直接拖出大营祭旗”

“主公且慢”逢纪赶紧站出来制止。

第四百章有违天和的”粮草“

逢纪作为袁绍军的老人,熟知淳于琼的为人。清楚他并不是一个愚忠之人,丢了乌巢这样的大事,按照淳于琼的个性,要么投降敌军,要么隐姓埋名,让他主动上门赴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淳于将军既然说要事求见,主公不妨见上一面,待他说完,再杀不迟”

袁绍听了逢纪的话,依旧怒气难消道:“让淳于琼赶紧滚进大帐来若是没有一个绝妙的理由,吾誓杀之”

淳于琼自逃离中牟之后,一路往北晚上赶路,白天睡觉,生怕被南阳军抓回去。走了两夜一天之后,终于碰到了袁军的侦骑,被带回到了袁绍的大营。

淳于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进入帐中面匍匐在地,大呼“末将该死,有负主公重托”。不得不说,淳于琼这一手以退为进玩得很漂亮,袁绍见其凄惨的样子,杀他之心稍减。

“淳于琼,吾自问待你不薄,两万精兵让你固守乌巢,你都做不到吗”袁绍质问道。

淳于琼大哭道:“主公,非我军作战不力而是屠家子实在太狡猾,他趁夜袭营,多置草人于正面战场迷惑我军视线。实则突袭背面,焚烧了粮仓”

袁军大帐中的将领闻言,皆倒吸凉气。如果淳于琼所言不虚,乌巢换了谁,都有可能丢失。这还真不是将领的指挥问题。

袁绍闻言,语气稍缓,再问道:“乌巢战败之后,稍后再与你计算你方才说有要事禀告,快快说来”

淳于琼赶紧擦干眼泪,知道自己的小命应该无忧,沉声道:“南阳军粮草奇缺,即将断粮”

“你再说一遍”正在一边旁听的曹操遏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出言问道。

“南阳军粮草奇缺,即将断粮”淳于琼又重复了一边。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对袁绍道:“盟主,南阳军的末日就要到了,您还犹豫什么”

犹豫与质疑是袁绍的骨子里的特性,很难更改,他不理会曹操的无礼,继续问淳于琼道:“你是如何知道南阳军粮草将断的事实”

淳于琼眼泪汪汪道:“乌巢一战,末将与何咸拼死一战,无奈武艺差他一招,被擒落马下,捆绑着带到了中牟。在中牟,末将亲眼见到南阳军卒每天喝稀粥果腹。为了进一步查清粮草情况,末将送出传家玉佩贿赂了看守的小将。一枚价值万金的玉佩竟然只换回一碗粥,一块巴掌心大小的牛肉末将不信,小将冒着风险带末将去了伙夫营查看,确定情况比小将说的还要凄惨。末将还偷听到伙夫营军头们之间的谈话,说南阳军的将军们也即将断了肉食。”

淳于琼七分真,三分虚,讲述了自己在南阳军的遭遇。审配、许攸等人皆为当世一流的谋士,当然知道淳于琼的描述之中多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但总体来讲,淳于琼的描述合情合理。结合中牟大火,可以判定南阳军缺粮的情况是真实的。

有了淳于琼绘声绘色的描述,再加上曹操在粮草方面的保证,袁绍终于下定决心,不退反进,全军围困中牟城。

曹操离开袁营的时候,随行的荀彧一脸担心地提醒曹操道:“主公,我军军粮不缺,但是要维持十几万人马的用度,顶多只能支撑半个月”

“操知道”曹操点头道,“但刚才的情况之下,操不得不那样说。不然的话,袁绍根本不敢再战。袁绍若是退回了冀州,我军就将独自面对南阳军的压力中牟之战,是我军击溃南阳军最好的机会,容不得放弃”

曹操说的异常坚决,根本不容荀彧反对。荀彧知道反对也没有用,只能默默抱拳道:“彧这就动身前往陈留各县,为大军尽可能多筹集一些粮草。”

“辛苦文若了此乃非常之际,我等只能共勉”曹操叮嘱道。

”属下明白“荀彧也是精通兵法之法,自然明白现在的战局对曹军非常不利。曹操想尽量拖着袁绍与南阳军一决胜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等到荀彧离开之后,戏志才默默进言道:“陈留郡的粮草已经已经征集过了三次,百姓家全无余粮。文若此行,注定空手而返。”

”军师可有良策可以教我“曹操急问。

戏志才长叹一声道:”主公无须知道缘由,只需给属下五百精锐,属下可以给主公多筹集五天左右的粮草,再多,有伤天和“

曹操眼睛一眯,略一思忖便猜出了戏志才为什么说筹集这种”粮草“有伤天和。先前戏志才已经说了,陈留之地已经无粮可以筹集,唯有百姓百姓,在特殊的时刻,也可以充作军粮以人而食,惨无人道,有违天和

曹操心知肚明,却一句话不说,对着戏志才郑重揖了一躬,便命典韦点起五百最忠诚的亲卫,交给军师戏志才去统领。戏志才领命之后,脱离曹军大队而去。

曹操自己回到大营之后,尽起陈留城内的全部三万兵马,率先朝着中牟城进发。袁绍在等到高览回师的三万步骑之后,共计五万余人,一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