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2 / 2)

整场宴席,也算是不欢而散,最为烦闷的当数项羽,没想到不过是带兵攻打咸阳,结果义帝在吴中还不老实,赐给刘邦兵马封地,自己得胜而归,却一无所有,那些兵马还要交给义帝管辖。

项府之内,项羽独坐院内饮茶,此心事却被季布揣度而出,遂前往项府拜见,望能够指点霸王,幸而得赏。

石桌前,二人对坐,季布亲自为霸王斟茶,“大王心中所忧,不过刘邦义帝尔”

项羽当即放下手中茶杯,“将军所言是也,如今天下皆定,诸侯王各自封地,唯独某有王号,却无王地,实乃心中遗憾也。”

季布在旁略微点头,“大王巨鹿之战灭秦主力,得天下英雄之名,勇盖义帝,后又平定咸阳,英冠三军,而义帝不过是草莽之人,勇武不过霸王,大王为何屈居他人之下,而不自立,岂不快哉。”

“将军此言差矣,那义帝虽无谋略,又无功绩,但终究是武信君所立义帝,其名远扬,吾岂可得罪耶”项羽摆手道。

季布听言只是付之一笑,“末将认为,并不需要得罪义帝,便可让义帝离开吴中,前往他处。”

项羽听得好奇,立即示意季布继续说下去,“如今天下皆有王而占,唯有吴中尚无人称王,大王可启禀陛下,据吴中而王,看那义帝如何应答,若是同意,义帝自会迁走,到时候路上义帝出事,并无责罚之人,若是反对,看那义帝封大王何地,如此左右为难,想必义帝定然会同意大王此举。”

“此计甚妙,将军果然好计谋,某拜服。”项羽心中大喜道。

次日清晨,义帝上朝,霸王立在左位,余后便是钟离昧、龙且等人,范增立在右位,余后则是季布、陈平等人。

君臣叙礼毕,霸王首先出列,“启禀陛下,微臣自随武信君起义以来,大小十多余战,尽将秦军覆灭,而今天下太平,微臣想乞地而归,望陛下恩准。”

义帝在殿上眉头微皱,如今天下十八王,皆被人占领,有何地可封,但是细说各路诸侯灭秦路上,唯有项羽功劳最大,却无尺寸封地,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项爱卿功当首位,封地自然应该,只是朕不知爱卿于何地钟情,朕派兵前去夺回,赠予爱卿。”义帝缓缓的说道。

项羽当即冷笑,“微臣家族世代居于楚国,自然钟情于楚地,且幼时兵法皆由叔父教授,此情不可忘怀,因此微臣想请陛下将吴中赠予微臣,微臣感激不尽。”

“吴中乃是义帝所居,岂容你这乱臣贼子可妄想的”不待义帝发话,旁边的随从突然破口大骂道。

项羽本无心动手,见这随从胆大妄为,直接徒步登上殿首,“汝刚才说的话,某没有听清,还请复说。”

那随从见项羽睚眦欲裂,不免有些害怕,“老奴知错,知错,望霸王饶奴一名。”

项羽当即从腰间拔出配剑,“既然知错,留你全尸。”言罢一剑刺向老奴的胸部,那随从应声倒地。

旁边的义帝看的是胆颤心惊,不知如何是好,项羽亦是突然转身,“还请陛下速做决定,臣可不愿久等。”

而殿下的诸将却无一人说话,义帝有些无奈的坐在首座之上,“爱卿想要吴中,朕自然会给,只是朕将何往”

这时,旁边的季布突然从队列中走出,“启禀陛下拥天下之地,何来如此之话,微臣举得南郴县倒是不错的地方,还请陛下前往。”

“郴县乃不毛之地,朕若归去,百官随行否”义帝有些不甘的说道。

项羽将剑放回,“陛下之百官,自然随从,若是有谁不愿意前往,微臣定当斩杀,使其不敢有违陛下之意。”

楚义帝在殿上哪敢多说,一切全凭项羽安排,是时,还真有百官不愿意随行,共同上疏义帝,请求勿要迁都郴县。

这些谏书全部被项羽截下,然后派将士逐一询问,若是不愿随行,那就全部留在彭城附近,为武信君陪葬。

对于百官来说,还是身家性命重要,最后迫不得已跟随义帝迁都郴县,如此项羽便将吴中占领,建都彭城。

而尽管如此,项羽对熊心依旧提防再三,毕竟天下还是有人侍奉义帝的,留下终究是个威胁,日后若聚起将士,东山再起,谁人可以预料。

于是乎,项羽便派人查探义帝迁都所行路径,准备趁机弑杀,永除后患。

第337章郴县楚义帝遇弑

楚义帝被迫迁都郴县,所经过的地方共有三王把守,分别是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苪、临江王共敖,项羽得到消息只是颔首。

现下义帝已经从吴中迁走,此被迫迁都的原因天下有目共睹,皆是项羽逼迫,但是不管怎么说,项羽如此做也算是仁至义尽。

但项羽的目的就是义帝消失,如此骂名他自然不愿意背下,于是乎,便暗自写下书信秘密交于三王,其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义帝已经离开,而且还要经过你们的地盘,至于你们怎么做我管不着,但是我希望你们怎么做,你们应该明白。

吴苪和共敖接到消息之后,心中踌躇,这个事情还用想吗,分明是把弑杀君王的罪名交给他们来背下。

而英布亦是看罢书信,眉头微皱,趁义帝未到之前,遂立即赶往衡山县准备与吴苪、共敖两人商量如何用事。

此时共敖已经来到衡山县,三人在吴苪府上,面色都很难堪,“两位,此事该当如何,总得有个定夺吧”英布首先开口道。

共敖连忙摆手,“如何定夺,弑杀义帝,得罪天下人,不弑杀义帝,得罪西楚霸王,本就是死局。”

吴苪贪生怕死,平生最为谨慎,坐在府中,一言不发,只想让英布二人定夺,自己听从他们的意见即可,反正三人行事,又不是他自己背锅。

“此乃项籍小儿故意为之,吾等弑杀义帝也无不可,但是这个罪名须让天下人知道并非吾等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