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得城中,城内的数千汉民百姓听闻平定蛮乱的郡守到来,也是纷纷涌上街道争相观看“戾龙伏泉”,场面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明公威名远传,方得此民心,实乃吾大汉楷模”
“巴郡有明公治理,乃百姓之福也”
一路上,得汉城的官吏们见城里如此热闹,纷纷拍着伏泉这上官的马屁,讨好着这位上任以来第一次巡视郡内的太守,特别是那得汉令,简直恨不得把自己能知道的好话全部说尽。
看着那似乎年近五十的得汉令,伏泉想想也知道这人为何如此了,毕竟按照他这年龄,还在这民不过万的小城徘徊,官途可想而知。如此讨好自己,也是希望自己在上计时多给他一些功绩,起码等到告老时不用耗费在这山野古城了。
“听闻板楯蛮乱时,得汉一城孤城固守,数番败蛮,使得板楯蛮寸步难进,可有此事”伏泉并未理会他们的溜须之言,而是开口询问自己所了解得汉城的情况。
那得汉令随即道:“回禀明公,战时吾得汉城曾收纳流民数千,城内精壮繁多,县内军民一体,兵甲齐备,加之城池四周险要,方未使蛮人破城。”
“流民可妥善安置”
“明公平蛮后,城内亦放榜安民,愿回故里者皆回故里,亦有就此于得汉定居者,皆安置完备。”
伏泉颔首,这得汉城中官吏做得倒是不错,虽然不知他们处理流民是否真实,这需要派人详查,但仅仅是在板楯蛮乱时,他们能快速收纳汉人流民,并组织城中军民就地防御,这能力还是有的。
而像得汉城这种天生就建立在天险之上的石寨城池,有了数千兵马防御,就像伏泉想得那样,即使不如蜀地天险剑阁关隘那样险峻,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攻破的。很显然,那些反叛的板楯蛮人,也不想在将多余的兵力浪费在这只有数千人的山间小城上,毕竟攻破此城浪费兵力不提,而且这城里就数千人,就算攻破了能抢到的物资又有多少不如放弃,去攻击其他城池,拿下一座数万人的城池,抢到的收获可比这小城多得多了。
“报阆中板楯蛮人有变”
快要到达城内官署,身边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声音,令得伏泉一惊。
什么
板楯蛮又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