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知道,打通鄂南物资通道很难。但是,再难也要做到。因为边区党委和五师,为了突围舍弃了很多物资。现在鄂南一定很艰苦,战士肯定吃不饱肚子。”许值担忧的说。
战争时期,粮食永远是最重要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五师转移到鄂南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粮食问题。可是,这件事朱慕云目前无能为力。
目前,古星的民众也很难吃饱肚子,他们经常吃到的,仅仅是土豆、红薯、豆饼、高粱以及发了霉的玉米混合面。
“放心,我会想办法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人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赚钱的。”朱慕云突然想到了顾德铭,此人喜欢铤而走险,如果告诉他有足够的利润,哪怕明知有杀头的危险,怕也不会犹豫吧。
“军统的内线,是否都挖出来了”许值问。
“应该还有一个,当然,在此期间,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内线潜伏进来了。”朱慕云说,他已经对古星组采取了垂直领导,互不发生横向联系,最大限度将内线的影响降到最低。
朱慕云认为只有一名内线了,可是李邦藩认为,至少还有三名内线在继续为自己服务。甚至,苏思明一旦回来,依然会为他效力。
之前“廖振宇”的情报很准确,不但抓到了“公鸡”,还让“鹅卵石”也暴露了。政保局的奸细基本清除,他也能放手而为。
李邦藩很想与“廖振宇”见个面,当面奖赏他的行为。然而,他给“廖振宇”发出见面的信号,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古星组进入古星后,李邦藩就收到消息。古星组之成员,被分成多个小分队或者小组。他们之间互不联系,与组里也只用电台联系。
平常组员之间相互监督,想要单独行动,实在很困难。幸好,李邦藩与董正联系上了。董正的五分队,依然在古昌。李邦藩为了见他,还得亲自去一趟。从董正处得知,“鹅卵石”确实离开了古星,目前他们只通过电台联络。
李邦藩还想通过董正,确定孙明华是否为公鸡。然而,此事关系机密,就连董正也不知道。“公鸡”是重庆直属的情报员,他的身份,恐怕只有“鹅卵石”一人知道。如果董正真的知道孙明华的身份,李邦藩反而会怀疑。
“下次,可能会换人与你联络。”李邦藩要走的时候,对董正说。
“为什么”董正诧异的说,他只希望与李邦藩一人联系。
“政保局的内奸应该都清除了,公鸡和鹅卵石,竟然都藏在政保局。他们暴露后,你的安全更有保障。我们之间,也确实需要一个联络员。否则,我离开古星与你见面,迟早会引起注意。”李邦藩说。
之前孙明华当情报处长,他自然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也幸好没有作这样的决定,否则他的内线,将全部被军统掌握。
但现在,李邦藩有一个绝对信任之人:郑思远。不管郑思远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郑思远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希望,郑思远能接过这个任务。
“那还不如直接电话联络呢。”董正说,他总觉得,多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多一份危险。
“电话联络也有弊端,特别是长途。不但会被人窃听,而且白天经常打不通。”李邦藩摇了摇头,如果董正在古星,用电话联系勉强行得通。可是在古昌,真要碰到重要情况,用电话只会误事。
“好吧。”董正无奈的说。
“放心,他绝对值得信任。”李邦藩说,在政保局,他最相信的人有两个,朱慕云和郑思远。如果连他们都不能相信了,政保局就再可信之人。
“我当然相信这一点。只是,鹅卵石对古星组的安排,特别的谨慎。这段时间,怕是难得提供重要情报了。”董正叹息着说。
其实,他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自从苏思明离开后,他就觉得五分队的气氛有些诡异。比如说报务员雷荣光,对电台守得相当严,平常基本上不会给自己机会。
“此次我还给你准备了一部电台,除了定期联络,电台联系也是有必要的。”李邦藩说,之前董正工作的地点不固定,想要给他电台也无处可藏。
“有了电台就好多了。”董正笑着说,虽然他单独出来的机会少,但有电台总比没电台方便。李邦藩为了让他顺利传递情报,真是煞费苦心。
李邦藩知道,自己在古昌最多只能待一天,否则明天早上,朱慕云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找不到自己,又会四处寻找。况且,身为政保局的局长,也不允许他长期在外面。
下午,李邦藩回到政保局后,将郑思远叫到办公室,向他介绍了自己在古昌的内线。
“董正的情况,连特高课都不知道。以后,每隔五天,你就要去趟古昌,与他交换情报。”李邦藩向郑思远介绍董正的情况。
“此人值得信任么”郑思远说。
“怎么,你怀疑我的安排董正为破获古星站提供过重要情报。可以说,没有董正,罗泽谦不会如此轻易被捕。”李邦藩见郑思远怀疑董正的忠诚,脸上露出不悦之情。
“我只是觉得,这些中国人都不可信。”郑思远说,他一直城军统没有安插过内线。
郑思远之前的办法,是侦察到军统的人员后,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尽量跟踪、监视。这种办法倒也让颇有收获,但是,并没有抓到真正的大鱼。
“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跟着我们。每为我们提供一次情报,就更加不可能回头。”李邦藩说,当初让董正杀军统的人,并且拍照“留念”,也是控制的一种手段。
可是,随着董正等人提供的情报越来越多,他的这种担心越来越没有必要。甚至,董正在得知他受伤住院后,反而很担忧。
朱慕云每天早上,依然保持着向李邦藩汇报工作的习惯。出院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政保局,而非经济检查班。在朱慕云眼里,政保局永远比经济检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