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对刘成极为忌惮,从刘成眼中流露出来的杀气和语气的坚定程度判断,如果他再要武力威胁何太后,刘成绝对会跟他死磕到底。
这时何太后说道:“李愬违抗圣命,本应斩立决,但念他在西凉作战有功,可免除极性,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廷杖八十,如他侥幸不死,可以命他本部人马前往河东剿灭匪患,若他挺不过去,算他活该此外,新任大司农李翕自上任以来完全不能胜任,把大司农府搞得乱成一团,到现在为止,欠了官员两个月的俸禄都没有发下去,以哀家来看,还不如让他安心做一个侍中吧,至于大司农还是让张驯官复原职,不知董卿家以为如何”
大司农,相当于财政部长,管着举国上下经济和财政大权,是大汉朝的钱袋子,那李翕早已经投靠了董卓,董卓当场与朝廷和解的条件之一就是让李翕做大司农,想以此掌握朝廷的钱粮,当时何太后为了尽早平息纷乱,咬牙答应了,但很快就后悔了,因为钱袋子被董卓掌握,她根本就玩不转,这次借此机会正好把钱袋子拿回来。
张驯是灵帝还在世时任命的大司农,为人正直、忠诚,为官资历深、履历丰富,深得朝野好评,让他官府原职,何太后是放心的。
董卓知道这是何太后要同他进行利益交换了,他若不交出大司农的位置,李肃在接下来的廷杖之中必然性命不保,只有交出大司农的位置,李肃带能存活
董卓想着他手下的大将之中,论武艺,只有华雄可以与李肃比肩,其他人都不行,即便是枪法通神的张绣也差了那么一点点,论统兵作战之才,李肃完全不属于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之所以才是一个骑都尉的官职,只因为他资历较浅。
拿李翕跟李肃相比,董卓脑子还没坏掉,当然知道选择李肃,大司农的位置以后还可以想办法,李肃如果死了就活不过来了,董卓只好答应道:“臣无异议”
何太后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说道:“好,来人,把李肃押到殿外进行廷杖。至于武猛从事张杨,私自出兵,廷杖五十,也押来殿外一同行刑,行刑完毕,赵祐,你来监刑,若张杨廷杖完毕还没死,就革职让其返乡务农”
丁原一听,哪里肯干,连忙站出来求情道:“太后,张杨出兵并非是私自,而是出自臣的授意,臣岂能让其代为受过,请太后饶恕张杨,臣愿辞去执金吾一职,带兵返回并州,请陛下、太后恩准”
“大胆,丁原,你以为朝廷的官职是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吗”刘成站出来怒斥一顿,又对何太后说道:“太后、陛下,臣以为打张杨五十棍就行了,既然可以让李肃去剿匪戴罪立功,何不也让张杨返回并州去剿匪呢臣听说并州黑山军在上党附近山区活动猖獗,不如让张杨返回上党召集驻军剿灭黑山军,看他们二人谁先剿匪成功”
天下人都知道黑山军规模庞大,从黄巾起义到现在,怕不发展到近百万人了,仅仅精兵就有数万人,而且黑山军首领张燕骁勇善战,身轻如燕,机智异于常人,人送外号“飞燕”,哪有那么容易剿灭
何太后知道刘成这是在安抚丁原,不能跟董卓做完了交易,就把丁原打疼了,还得让丁原来制衡董卓,给董卓上眼药,于是同意道:“既然右将军求情,就这么办吧”
丁原松了一口气,抱拳躬身道:“多谢太后”
李肃和张杨很快双双被押来嘉德殿外空旷地上,两人被侍卫强行按着趴在地上,分别有两个小太监手执手臂粗的木棒轮番杖打他们二人,直打得二人哭爹喊娘、惨叫连连。
监刑的老太监赵祐早就收到何太后的暗示,暗中吩咐行刑的小太监把李肃打得重,把张杨打得轻。
张杨的五十廷杖打完了之后,他的腰背部和臀部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还能够站起来,而李肃的八十廷杖打完,整个人已经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只剩下半条命了,被丢到皇城门外,四个西凉兵才跑过来把他抬走。
行刑完毕之后,赵祐回到殿内向何太后复命,何太后听后说道:“好了,若无其他事情,就散朝吧”
赵淳当即高声叫道:“退朝”
群臣高呼万岁,何太后、皇帝刘辨很快离去,群臣却没有,因为还有军政要务要商议,卢植站出来说道:“诸位,去承明堂吧,有些军政事务要诸位一起商议如何解决,再呈报何太后”
一些小官没有资格参加,各自散去,返回衙门坐班,三公九卿和一些有份量的军政大臣一起前往承明堂。
到了承明堂,文官跪坐在左侧,武将跪坐在右侧。武将之中,这里以朱儁的官职最高,右车骑将军,尽管只是虚职,也足以显示他的地位,其次是右将军刘成,其他如五官中郎将董承、虎贲中郎将孔融、屯骑校尉徐荣、越骑校尉伍孚等一干人等的官职都不高。
文官之中,袁隗的官职最高,他是太傅,位在三公之上,其次是司徒丁宫、司空董卓,要论实权,尚书卢植比他们都要大,官却比他们都小,只因他是尚书台主事人。以下是太常马日磾、光禄勋荀爽李儒被任命为弘农王郎中令、卫尉张温、太仆杨彪、大鸿胪韩融、大司农张驯、少府阴修、宗正刘艾、执金吾丁原、将作大匠吴循、司隶校尉袁绍、北军中候刘表等。
第82章朝堂上的较量4
卢植见众人都坐好,便说道:“今日召集诸位大人在此主要商议三件事:第一,水患之事,近一月来,黄河两岸各地相继连降暴雨,水患严重,以河内一代为最,因河内一直没有太守,无人主持水患治理,不知诸位大人以为此事当如何安排处置”
董卓听得心中一动,当即说道:“那就委派一人出任河内太守,上任第一要务就是组织军民治理水患、安抚百姓,咱家以为原大将军府掾王匡才能出众、有德操、乐善好施,可堪大任,咱家建议委任王匡为河内太守一职再说,此人手里掌握着上万西园军将士,又无官职在上,万一他要是发疯下令出动军队搞事,雒阳城岂不是又要再起大战”
太傅袁隗看了看其他人,说道:“王匡掌握着上万西园军,怎么说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调他去外地为官也好,而且此人也算忠义,在无官无职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替故主复仇,难人可贵,只要他还忠于朝廷,让他做一任河内太守又有何妨老夫同意董司空的提议”
董卓又趁热打铁说道:“还有那吴匡和张璋,这二人在西园军的影响力虽然不及王匡,但威势也不小,不如索性也把他们打发出京师,随便找两个位置安置他们就是了”
卢植在平定黄巾之乱时期受到宦官诬陷被革除官职,还被押送京城,刘宏下召判他无期徒刑,后来皇甫嵩把平定冀州的功劳退给卢植,大将军何进也在刘宏面前极力劝解和周旋,卢植才得以恢复自由,官复原职。
在这件事情上,卢植是记得何进的恩惠的,他对王匡的行为也很赞赏,见其他人都没有反对,于是同意道:“好,这件事情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就举荐王匡为河内太后,至于吴匡和张璋,就分别让他们出任徐州牙门将军和上蔡县令”
众人没有反对,刘成本想反对,但一想还是算了,这三个人无关紧要,都是短命鬼,也许吴匡要活得久一些,他的儿子吴班日后是蜀国大将,族侄吴懿是刘备的小舅子。
卢植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