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荀彧站出来说道:“彭伯只怕不是他们真正的主子,他们背后真正的主人恐怕是董卓彭伯上书建议重置两宫卫士令的目的也应该是来自董卓的授意,目的嘛,无外乎两点:第一,把手伸进皇城之中,为接下来掌控朝政做铺垫和准备;第二,在皇宫之内有了人手,董卓上朝时的安全就会得到很大的保障,否则的话,他如何敢进宫参加朝会他就不怕太后下令让将军把他杀死在宫殿之中”
刘成听得点头,荀彧的分析可谓是切中要害,合情合理,他想了想对赵淳道:“请公公稍等片刻,待我换身衣裳马上就走”
赵淳躬身道:“那咱家就在这里等将军”
刘成向荀彧和钟繇二人分别打了一个眼色,钟繇留下陪着赵淳,荀彧跟着刘成来到了内堂。
刘成一边换下衣裳,让亲兵给自己披上盔甲,一边问荀彧道:“文若认为这事应该如何应对是同意彭伯的上书,还是坚定的回绝又或者让太后把奏疏留中不发”
荀彧问道:“将军认为回绝或是留中不发有用吗董卓有的是借口把手伸进皇城之内,而且重置两宫令是符合朝廷典章制度的,就算那些正派老臣们只怕也不会反对两宫令只是小官,难道太后和朝廷那些大臣们会为了这么两个小官去跟董卓掰腕子坏就坏在这两个职位官小却实权重,南北两宫外的守卫都由他们掌控,董卓肯定不会要羽林军和虎贲军的兵马,而是会从自己的西凉军抽调兵力给两宫卫士令调遣”
“将军,在下以为此事正好可以给董卓一个机会,让他把手伸进来皇城之内,如果他的手不能伸进皇城之内,他又如何能够把他嚣张跋扈和丑恶的嘴脸显露出来又如何让他对朝臣们下手又如何让他和朝臣们争斗起来将军不要忘了我们已经制定好的方略,如果不能让董卓发挥他的破坏力,又如何能够打破这个已经腐朽却又固化的现状士人们掌握的权力、力量、土地、人口越来越庞大了,对天下安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让在下感觉这种现状似乎又回到了春秋战国,封建诸侯瓜分了天下,而王权却旁落,它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天下纷争四起、数百年动荡不安想要让天下安定,就必须要让天下一统,要实行中央集权”
刘成记得在前世历史上,曹魏虽然改朝换代,统一三国,却没有改变根本的社会结构和阶层,整个晋朝时期经常发生诸侯叛乱和民间起义,战乱不休,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才算是彻底平定了天下纷乱,这中间有三四百年的时间,整个中国大地都处在不停的战乱之中,百姓困顿,民不聊生。
刘成不可思议的看着荀彧,荀彧说的这番话恰好验证了后来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轨迹,他现在对荀彧的大局观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他却又对荀彧能够建议他借董卓之手打破现有的固化腐朽现状又不是很理解,要知道荀彧本身就是士人阶层出身。
“文若,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你为何替我制定借用董卓之手打击士人集团,以达到破坏现在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目的,你也是士人啊,这么做的花,你们家的家族利益肯定也会在接下来的社会变革中受到打击的”
荀彧沉默了半响说道:“将军,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让整个天下在未来数百年的时间里战乱不休、动荡不安,我不能因一己之私让文明退步”
说完,荀彧下拜语气恳切道:“我只希望日后将军若完成大业,能够给士人们留条活路”
刘成被荀彧的胸襟感动了,将他扶起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财富和权力的权利,士人们想要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本身是没错的,只不过他们对社会资源的过度追求会导致天下乱起,所以必须要制止,并且重新分配社会资源、重组社会阶层结构变革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有激进型、有迅猛型、有温水煮青蛙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变革的方式,并不是只有屠刀才能解决问题。文若放心,士人们是天下百姓中的一份子,待天下重新安定,还需要他们共同参与建设这个国家”
荀彧也被刘成的胸怀折服,拱了拱手。
“那就建议太后同意彭伯的奏疏,只不过我要如何对太后呢没有合适的说辞和借口,只怕会惹得太后对我产生怀疑,对我的信任度下降啊”刘成有些担忧的问道。
荀彧笑道:“将军不必想说辞了,直接建议太后不批复彭伯的奏疏,并建议在奏疏上对彭伯进行斥责,就算惹怒董卓,跟他再打一场战也在所不惜在下推测,太后必不会同意你的建议,反而会同意彭伯的奏疏”
刘成脑子一转,马上明白了这么做的好处,如果他表示同意彭伯的建言,何太后可能会怀疑他的用心,但如果他表现出要与董卓势不两立的姿态,何太后反而会放心,也不会为了这么一件小事而闹得跟董卓再次开战。
刘成点点头,把战刀挂在腰间,走到门口又突然转身问道:“文若,你说倘若我想办法弄死董卓,然后在朝中大权独揽,行霍光或王莽之事,是否可以改变这个天下,让大汉朝重新焕发生机”
荀彧苦笑道:“将军,霍光和王莽可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而且他们都没能成功,跟这两位比起来,您的本钱太少了,如果您这么做,只怕不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刘成怔了一怔,随后叹道:“是啊,既然屋子都已经破烂了,就算修葺也支撑不了多久,终归还是要倒的,还不如索性先把它拆掉了,再在原来的基石上再建一栋”
第64章嘴脸
南宫嘉德殿。
刘成和赵淳走上台阶,刚好遇见从殿内走出来的唐妃,刘成当即行礼:“见过唐妃”
唐妃回了一个万福:“将军不必多礼,太后和陛下已经在暖阁等待将军多时了,快去吧”说着转身向右侧走去。
“唐妃娘娘慢走”刘成说了一句,见唐妃走远后跟着赵淳走进了殿内。
来到暖阁与何太后和皇帝刘辨见了礼,何太后抬手道:“刘卿不必多礼,平身吧来人,赐座”
“谢陛下、谢太后”刘成说完在太监拿来的垫子上跪坐,扭头看了看,发现暖阁内除了他之外,还有卢植、朱儁、张温、黄琬、杨彪等人。
“刘卿先看看这份奏疏吧,这是议郎彭伯呈送上来的”何太后说完把一卷竹简递给一个小太监。小太监又把竹简递到了刘成的手中。
刘成接过竹简打开看了看,果然是赵淳所说的,议郎彭伯上疏说建议重置南北两宫卫士令,由卫士令负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