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4(1 / 2)

德。修练这两门功法,无论是元神境界,还是肉身境界,都可以象是坐火箭一般的极速提升。

如果没有,那就只有苦熬了。

或者,象苏辰以前所练的那般,搜罗天下奇珍异宝、神禽异兽,一点点的炼化到躯体当中去。

再等到元神境界长进,一点点来纯化肉躯。

这种练法就是上古之时,那些魔神炼体的方法。

其实是正统修练的做法,但却不是最完美的。

真正完美练法,就是如菩提祖师所传授,不计成本的投入气运或功德,无限提升修练速度。

“一般人连气运是什么东西都没见识过,更谈不上海量气运了。至于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倒是每个人都能有一点。若想得到大功德,就很难了。或回报天地,或普渡众生。”

菩提祖师传下了一个使用气运之力、转化气运和天地功德之力的小窍门,叫御宝诀。

功法不难,只是一句口诀,菩提祖师说得也是轻描淡写。

刚开始听到之时,苏辰还觉得莫名其妙。脑子里细细琢磨了一下,就立刻变得十分兴奋。

有些事情,只是隔着一层纱,不去点破,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原来,这御宝诀的用法,不但可以把气运功德炼入到法宝之中御使,还能把自己的肉身当做法宝来祭炼。

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法宝和肉身会有什么效果呢

那就是气运法宝,或者功德法宝。

传说中的万劫不坏,万法难伤。

就是这种法宝了。

“不但传下大品天仙诀修练元神,还传下各种小法术。更是传授了九转玄功这种战斗妙法,更是传了怎么把自己身体打造成气运法宝的绝招。”

“从元神到肉身,从近战到法术,有攻有防,简直把猴子打造成了一个全能战士。要说菩提祖师没有什么想法,我是怎么也不信的。”

苏辰大约也猜测到祖师到底想做什么了。

在大能眼里,这个世界基本上没有太多东西值得费心。

唯一值得劳心劳力的,只有一种,那就是修为的进步。

正所谓学无止境,无论他们境界高到何等地步,一山还有一山高,前方总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在等着自己。

更何况,还有同级别中人在互相抢食。

别人进一步,自己停步不前,结果不但是面上无光,甚至还有危险。

那么,怎样才能更快一步呢

这个天地之间,除了世界本源之力这种能增进修为,提升修练速度的东西,也没什么值得牵挂了。

天道在上,本源之力本有定数,所有人都眼红,这时怎么办

你不能直接强抢,也抢不到。

就得各施手段,或做下大功德,对天地有功获得奖赏;

或者遵循着某种大势,把天地气运、个人气运收入囊中,从中得到好处。

至于这游戏怎么玩怎么才能气运兴隆、功德无量端看各人操作了。

玄功九转,一转一重天。

苏辰静静的听完,长长吁了一口气,这门功法终于补齐了。

虽然实力暂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明悟了其中窍门,接下来,就能飞快进步。

不但猴子如此,苏辰也是如此。

毕竟他的明珠玉池之中也积攒着十几万气运值,也不是个穷人。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不需要海量气运来推演功法。

比起以前本源气运的粗疏用法,如今的修练道路要简单许多。

良久,祖师住口不言,微闭双目。

猴子用心记下所传法诀,问了几句不曾理解通透的地方,心中再无疑惑。

于是再拜谢恩,告辞出得后门,回到住处。

苏辰收起玉佩,推门而出,站在花圃旁边,惬意的伸了个懒腰。

抬眼望去,就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

天亮了。

正文1757真传一句话上

猴子离去之后,菩提祖师散了玄光,收回神识,心里就微觉不对。

他皱眉掐指,打了一个心盘。

“罢了,劫运又起,天机不明,竟然看不清到底是谁在算计”

想了想,他斜倚卧榻闭上双目,神念远遁,静室里重新无声无息。

直至这时,远眺长空的苏辰才呼出一口浊气,心底象是搬开了一块巨石。

心想只要找个机会,从猴子身上取回子母螺。此次事件就再无痕迹,从此安枕无忧。

话说,在三界之中,敢于算计大能之士,竟然还得手的。苏辰不知道有没有别人,但他应该是实力最低微的一个。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菩提祖师的目光从头至尾没有放到他的身上来。

这也是理所当然,大象不会在意脚下的蚂蚁是不是算计自己,更不会捡起蚂蚁来细加察看,连想都不会这般想。

大象唯一在意的就是同样的大象,还有狮子老虎等大型猛兽,如此而已。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蚂蚁也不能明目张胆,要懂得潜伏。

而苏辰正好做到了这一点。

他身上有着先天灵宝遮镇压气运,遮掩实力。

只要不是真心怀疑、锁定个人,然后细细探察。就算是面对菩提老祖,苏辰也有自信,看不穿自己。

在旁人眼里,他带艺投师,修行黑水真法。七年过去了,修为进展不大,仍然是那个五阶元神中期的小鱼妖。最多有些真龙血脉,但是不算太过浓厚。

气数有一些,资质也很不错,仅此而已。

在仙界妖界之中,这种妖怪不说车载斗量,真的也不算少,每年都会出生一两个的。

待到菩提祖师的目光不知又投向了哪里,精力不再放在三星洞中,苏辰就找了个理由靠近猴子取回了子母螺。

这一次,他除了偷偷修练大品天仙诀和九转玄功,更是抽空与各位同门师兄走动,互相之间的交际渐渐多了起来。

“二师兄,我要借一本南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