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没有了这些封疆大吏的位置,其他的选择就有限了。
王系如今如此强势,叶年伦强势掌控帝国的决心极为明显,所以帝国其他几个可以安置的下一位决策局委员的部门,几乎也都有了定论。
明年之后,帝国六部会完全取消,刑部将更名为帝国政法议会,如今郭制怒占据着这个位置,等到他成了巨头,这个位置,王系肯定会继续派心腹担任。
吏部将更名为中心组织部,这个掌控着很大人事权的位置,因为叶年轮的上位,王系也是势在必得。
礼部几个正总督级的部门,并且更名为宣传部,那是帝国的舌喉,各种理论战的制高点,王系和西南派系,都会激烈争取,南方派系的获胜的机率并不大。
如此一来,杨青月进入决策局后的任职方向简直狭窄的让人泪流满面。
几个内阁副首相的位置,杨青月是很难争取的,这个位置同样实权极大,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此一来,剩下的职位,都是不怎么理想的。
当然,理想的位置也是有的,但那是为南方派系的其他领袖人物准备的,留给杨青月选择的位置,最终竟然只有三个。
帝国副元首。
帝国联合部长,政治协商议会二把手。
以及中心院士局院士,国民大会二把手。
这几个位置中,南方派系全力为杨青月争取的,是帝国决策局委员,中心院士局院士,国民大会二把手的职务,这是仅剩的三个职务中,最有权力的职位,如果这个职务争取不到,那争取帝国联合部长的职务。
这要还是争取不到的话,退而求其次,追求帝国副元首职务,这倒是十拿九稳的,可这对于南方派系来说,也是一个最差的结果。
帝国副元首,听上去显赫,可没有成为巨头的帝国副元首,那实权简直就是可怜,不要说跟副首相这些显赫人物相比,就是跟联合部长比起来,都极为不如。
在神州帝国,最高元首,副元首这种职务更多是象征性和礼仪性的职务,基本上不具备半点实权。
林擎天如今是帝国最高元首,他的实权曾经是最大的,可是他所有的实权,都不是最高元首这个职务赋予的,而是他另外的两个职务,帝国zong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赋予他的权力。
至于不成为巨头的副元首,实权自然更为可怜,这几乎可以说是所有决策局委员里面最不理想的职务,当然,毕竟担任这个职务要加一个决策局委员的头衔,所以最不理想,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可横向对比之下,南方派系是真的不愿意让杨青月担任这样的职务的。
而就在南方派系的大佬们为杨青月的政治前途发愁的时候,徐上国直接伸出了橄榄枝,在前天杨修远亲自召开主持的一次经济座谈会上,徐上国明确表示,徐家打算加大在北湖的投资,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徐家计划在北湖行省投入大概五百亿到八百亿的资金,作用于北湖行省的各个领域内,可以提供无数个就业岗位,拉拢北湖行省的经济指标。
毫无疑问,这是徐家,徐上国给北湖行省,乃至整个南方派系伸出来的橄榄枝。
其目的,自然是助杨青月一臂之力。
这种合作,杨修远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下来。
于是杨家家主昨日直接飞到了九州城,休息了一夜后,在今天登上了徐家的大门。
杨青松本来有些疑惑徐家的大手笔,可看到徐上国如今一副坚决要跟林擎天翻脸的态度后,顿时也明白了徐家的用意。
本书来自
第一百七十七章:豪门态度3
从徐上国主动朝着南方派系伸出橄榄枝和今天对林书画强闯辉煌神州的态度来看,杨青松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徐上峰和林擎天的决裂几乎已经不可挽回。
换句话说,西南派系内部,激进派和保守派的分裂,也成了定局。
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但徐上峰决心已定,所以才有了徐上国投资北湖行省的事情。
在明确做出重大抉择之前,先派豪门试试水,这几乎是西南派系的一贯伎俩,比如当年北方派系的覆灭,如果不是西南派系先对九州城林家倾力打击,加上北方市洪家的突然出手的话,当年林擎天等人就算能够从北方派系身上打开突破口,北方派系的结局也不至于那么惨烈。
如今徐上峰投资北湖行省,无疑又是先派豪门试水,然后根据南方派系的反馈,在制定计划的手法。
徐家数百亿巨资投资北湖行省,如此耀眼的一份政绩,自然是在给南方派系的杨青月保驾护航,可这又不是徐家的全部力量,数百亿的巨资,放在哪里都堪称巨款,可这比巨资也决定不了一位决策局委员的进退,徐上国的投资,是一个态度,南方派系如果接下橄榄枝的话,那么徐上峰自然会随后出手。
面对这种合作,南方派系没有拒绝的理由,本来杨修远都在为杨青月的最终位置而头痛,如今跟徐上峰合作,那就意味着杨青月的事情,有了徐上峰和徐东平,以及西南派系保守派以赵迎飞为首的几名决策局委员和一批帝国中心委员的支持。
如此一来,杨青月进入决策局的事情愈发稳妥,而且最终的位置,也极为乐观。
杨修远,徐上峰,徐东平。
三位巨头加在一起,这绝对是一股相当可观的力量,这股力量如果硬生生的要将杨青月推到内阁,成为副首相之一的话,这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怕就怕到时候会遇到王系的反弹。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