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不由得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又和刘封强调了一遍,刘封听罢,连连摆手道:“区区一上庸之地,何时夺取又能如何,能得子龙将军相助,在封心中足以抵得上十个上庸之地”
这话虽说得颇有些夸大其词,但却也是足以看出刘封对于赵云的看重,赵云此时心中仿佛有一块厚重的浓雾正在渐渐散去,他越发的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为如何的主公效命,但想到那一年不得攻取上庸的条件,赵云心中又是颇有些不知所措,他清楚刘封的品行,就算这里只有他们二人,但刘封既然说出了此言,那便一定会这样去做的。
“听闻子威营中已然是坐拥凤雏与庞士元等谋臣,于益州又得了法正,阎圃,而武将亦是有黄忠,魏延,甘宁等坐镇,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马超也是自汉中投奔了子威,子威账下已然是人才济济,为何又需要我这一介武夫”
话说到如此,刘封便知此事已然是差不多了,当然微微一笑,对赵云言道:“当今中原,确是猛将如云,封不才,也确是得了数员勇将,然能独当一面,无懈可击者,唯有子龙将军,故封此来乃是抱定决心,定要将子龙将军请回益州”
其实之前的江陵与赵云对阵之时,刘封便已然开始为此事做起铺垫,但如今与赵云相对,那些计谋刘封却再也不想说出,他只是想要唤起赵云心底的那股豪情壮志,而他也深深的知道,赵云心中的豪情壮志,唯有在他的麾下才是能够实现的。
所以说完这句话,刘封索性站起身来,伸出了自己的手停留在半空中,双目看向赵云,他已经不再想要说出任何其他的语言,只想等待着赵云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个决定,从这一天来看,关乎着刘封是能够得到一个上庸抑或是一个赵云,但从长远看,得失却显然不止于此,这就像是一场豪赌,赵云和刘封都需要坚信自己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做出让自己绝不后悔的判断和最终的抉择。
正文第276章踏上归途
时光,正在一分一秒的流过,刘封的身姿就好像静止了一般,他的手坚定的停留在空中,等待着赵云的回答。
而赵云,自然也知道,自己需要作出决定了,这可能是他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次脱离诸葛亮的机会,莫名其妙的被绑在诸葛亮的战车上一年有余,他终于迎来了给自己松绑的机会,并且这也必定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刘封亲自前来,并且因为赵云允诺一年之内不再谋取上庸,已然是用尽了诚心,这样的条件,几乎是从没有人提出过的,一旦赵云没有买账,所换来的一定会是刘封率军来攻,到了那时,一场败仗显然也是不可避免之势。
“罢了,这一次,便如同子威之言,遵从本心一遭,又能如何”
赵云足足思虑了良久,心中终于如此想到,已然年过三十,赵云终于想要扬眉吐气的活上一遭,在诸葛亮麾下,最为受到重用的永远是关羽与张飞二人,与其在此担任他们二人身后的第三号人物,倒还不如去刘封麾下担任更为更要的角色,赵云相信,刘封所给自己的信任,一定会比诸葛亮多上很多的。
终于,臂膀已经微微有些酸麻的刘封感受到自己的掌心之中多了一丝温度,那是赵云的手掌与刘封停在半空之中的手掌相握的感觉,这一刻,终于被刘封等到了,他的心中,此时激情澎湃,因为这个夜晚他并没有一无所成,之前认为只有五成希望的这次冒险,在这一刻成功了。
与刘封的手掌紧紧相握后,赵云紧接着便是跪拜在地,双手抱拳道:“赵云,拜见主公”
正当刘封想要双手去将赵云扶起之时,赵云却是摆手道:“这君臣之礼,不可逾越,今次为云之名声,主公竟许下一载之内不攻取上庸之诺言,云谨记于心,这一载之内,当为主公取一与上庸不相上下之地用以弥补,不然云寝食难安即便到了蜀中,也是难以服众。”
显然,赵云对于刘封不能攻取上庸之事心中还是十分介怀的,但若不如此,又无法报诸葛亮这一载的重用之恩情。
“那些容后再议,为今之计,当先将子龙将军家小取到蜀中,如此方才算是万无一失”孰轻孰重,刘封心中早已经想好,当下并未急切将赵云带至蜀中,而是提醒到赵云家小之事,刘封心知以诸葛亮的性情,若是得知赵云离去,虽不会加害赵云家小,却也绝不会白白将其放走,而是会在日后两军对战的某个时期依次要挟,使得赵云左右为难。
赵云见自己答应后刘封所想到的竟然是自己的家小,心中也是十分感念,又是拱手言道:“云家小甚少,且此番夺取上庸之后,诸葛军师之意便是使云长久在此守卫,故而家小已然在十数日前接到了上庸城中,此时便可与我等同去益州。”
对于刘封来说,这倒是个意外之喜,可以避免节外生枝之事,于是言道:“既然如此,我等今夜便离开此处,此番前来除魏延将军之外,我只携五名精锐亲兵,故而一旦有甚变故,恐不能控制局面。”
赵云的人品,刘封还是十分信任的,故而赵云刚刚答应,刘封便将自己的底细告知了赵云,二人在此密谈,包括刘封深夜到了赵云府中,皆是有可能被人发觉之事,虽然诸葛亮并未在此城中,但却难保其留下了什么后手,故而刘封此时不想在此处再行耽搁。
“主公请略等片刻,云虽已投了益州,但有两件事,却是不得不说在此时。”
“子龙但说无妨”对于赵云的性情,刘封还是颇为了解的,于是并未有甚不喜之色,只是颔首答道。
“此番跟随主公前往益州,除云之家小外,仅有数年之间跟随在云身侧的二百亲兵,云意欲将其带往益州,而这上庸的万余守军,便留在此处,此外,云稍后会修书一封,交由士卒让其将此事速速告知诸葛亮,并将与主公所达成的一载之内不会攻取上庸之事也告知诸葛亮,既然决意归顺,也绝不能做了小人,此两件事,不知主公可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