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 / 2)

“元直别来无恙自新野一别,吾甚是想念,不想在此相见,元直此来想来是受了曹操之命,不知曹操何意”

刘备心知徐庶不愿事曹操之心,便率先出言叙旧道。徐庶离新野之际,便已与刘备言明,于曹营终身不为其设一谋,故此番见是徐庶前来,刘备便放下心来,若是换作旁人,见樊城内此番景象,必会加紧离去告知曹操,如此一来,曹军不日便会到来,刘备携带这许多百姓,便是在劫难逃。

诸葛亮见徐庶来此,亦是面带些许惊奇之色,未等徐庶开口,便问道:“元直,那曹操是否故意遣你来此,便是为了将曹军境况说与我等,好瓦解我军信念”

徐庶听罢,未曾出言,只是苦笑一番,以双目环视厅内,诸葛亮便知其所料不错,徐庶并未做声,便是因厅中此时文武众将俱在,故不想在此助长曹操威风罢了。

于是诸葛亮便与刘备耳旁低语一番,刘备听罢,便将众将尽皆遣散,屋内仅留诸葛亮,张飞,赵云与刘封四人,诸葛亮这才目视徐庶,低声道:“曹军此时已然大军压境,又何用遣元直前来劝降”

徐庶直到此时方才开口道:“想来吾居于曹营,日日自甘平庸,曹操心中疑虑,故此遣我为使者,便是试探于我而已。”

刘备闻听此言,眼中便是一亮,接言道:“不若元直就此便不归曹营,只说被我等囚禁于此,若是此番冲出重围,元直便留于军中,若是败了,元直再归曹营,如何”

徐庶听闻此言,只是微微一笑,无奈道:“元直怎可做如此两面三刀之人,且老母此时尚在许昌,元直怎敢如此,待元直老母得了天命,元直自会再做打算,此时皇叔有卧龙在侧,何愁霸业不成此番曹操已然于新野城外寻物填埋白河之水,五十万大军,恐两三日便可杀至樊城,此番遣我前来,便是有拖延皇叔撤退之意,不若皇叔率军即刻出发,元直亦是回曹营复命,如此,尚可有回转之余地,再行拖延,恐大事休矣”

徐庶此言出口,刘备便是默然不语,徐庶之才虽不及诸葛亮那般经天纬地,却也远非一般谋臣可比,若是如此便埋没于曹营,刘备心中只觉万分可惜。

诸葛亮此时则是目光一动,他本以为曹操大军虽众,却是不习水战,此番前来,并无战船等物,刘备率军自新野来樊城乃是走的水路,渡河之后便将战船等物全部焚毁,未留与曹军,如此一来,诸葛亮本意乃是逼迫曹操从它地征船使用,如此便可拖延数天,以供刘备率军逃离樊城。

却未曾想,曹操竟要填塞白河,如此一来,便打乱了诸葛亮原有计划,若非徐庶此番前来提醒,必会被曹军追击,陷入措手不及之境地。

“元直,既如此,你便速速回曹军中复命,我等即刻启程,主公意欲携十数万百姓共同前往江陵,已是事不宜迟。”

徐庶也心知此时事态颇为紧急,便起身告辞,准备离去。就在此时,刘封却是出列言道:“元直乃是曹操使节,城中此时鱼龙混杂,子威恐有军士不明所以,对元直不利,故请命护送元直至城门之外,再行返回”

刘备心知徐庶在新野之时便与刘封交好,念及刘封之言也是不无道理,便点头称是,只教刘封护送完毕速速归城,好整军出发。

徐庶微微一笑,拜谢刘备后,便随刘封一齐向外走去。

二人策马于城中穿行,期间并未有任何言语,直至到了城门之外,此时刘封见身旁无人,这才勒住马匹,立于徐庶前方。

“我早知子威有言倾诉,你我二人,但说无妨”显然,以徐庶对刘封及诸葛亮之了解,二人间并不和睦,已然早在徐庶心中。

“元直,伯母可还安好”刘封此言一出,徐庶倒是微微一愣,他本猜测刘封会求教应对诸葛亮之法,却不曾想这一刻千金之时,竟然出口询问其母状况,不由心中一暖。

“多谢子威此前出言相告,这才救了家母性命,家母见吾到了许昌,本欲寻死,吾只得与其言明,不为曹操出谋设计,并已于皇叔私下约定,寻得时机便归,家母这才免了寻死之心,现今倒也安好,然其年事已高,又于曹营之中整日闷闷不乐,恐长此以往有所闪失。”

“既如此,我便心安,元直此番归了曹营,必不可叫曹操生疑,只说父亲对其破口大骂,绝无降意即可。”

“子威不必担心,那曹操性情我已然摸清,此番出走,必是一路艰难险阻,望子威能与孔明精诚团结,共保皇叔不失。”

刘封心知此乃徐庶提醒其莫要在危急时刻与诸葛亮争锋,而应同舟共济。便郑重言道:“多谢元直提醒,先攘外,后安内,封心知唯有如此,方可成就不世功业。”

正文第28章一年之约

徐庶此时眼前又是一亮,以其对诸葛亮之了解,刘封义子出身又做事锋芒太露,诸葛亮必会打压,而今日刘备将其与赵云张飞一同留于厅中,便显出刘备依然视刘封为心腹,由此可见,诸葛亮多半未能压制刘封,反令刘封越挫越勇。

“唉,孔明本是人中龙凤,唯自视甚高,又重出身礼法,不然若是久后能为子威所用,于子威可算得上大有裨益。”徐庶与诸葛亮本是好友,然此时身在曹营,断然不会对诸葛亮言及此事,而刘封对其有救母之恩,只得在此尽力指点,以期能够将二人恩怨化解开来。

哪知刘封对此却是不置可否,只是目光炯炯望向徐庶,平静道:“我与那诸葛亮无冤无仇,本意便是与之和谐共处,然其数次坑害于我,若非子威警醒非常,此时已然为父亲所弃,既如此,又何谈为吾所用”

徐庶眼见规劝无望,此处又非详谈之地,唯有长叹一声,便不再言及此事,城中此时已然是人声嘈杂,大军即将出发。徐庶望向刘封,双臂抬起,便欲告辞离去。

“元直,如若此次能随父亲逃出生天,并于这荆襄九郡占得一城之地,元直可否离了那曹营,与我共谋大业若非如此,元直之大才,便要埋没于这乱世群雄之中”

刘封明了,此时若是放任徐庶离去,日后便再无相见之时,徐庶之才,刘封心知并不弱于那司马懿,吕蒙陆逊之辈,又于己兴致相投,于是便脱口而出。

“子威有此心意,元直心中甚慰,然身在曹营,更兼老母在世,故不敢让子威有所期冀,若有良机,吾自会与子威共创一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