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1 / 2)

梅也会给他送去。

起初,王福梅正常收韩玉成的饭钱,后来则是抹零。

只是她的抹零与别人有些不同。比如,19块金币,会抹去9块,收10块。9块钱会抹去4块,收5块。

后来,不仅抹零,收了钱之后,王福梅干脆把钱又退了回去,用自己的私房钱向爹妈交账。

再后来,王福梅把抹零、收钱、交账这些麻烦事儿统统省略,干脆就全白送。

到最后,不仅饭菜白送,晚上给韩玉成送饭时,连自己也白送到韩玉成的床上。

老王夫妇赔了女儿又折钱,虽然对韩玉成不太放心,也曾劝过女儿留个心眼儿,但面对独生宝贝女儿的一片痴情,也只能暗暗祈祷韩玉成不要没有良心,千万别辜负了女儿。

王福梅怀孕了。

那时候,未婚先孕还是一桩丑事,尤其是在封闭的乡下,更是如此。

此时乡民政助理退休了,乡长已经找过韩玉成谈话,有意让他接任,并特意告诫他,此时千万不能出现问题,尤其是生活作风问题。

在研究韩玉成的提名时,有人提出过韩玉成与饭店服务员之间的关系,并对韩玉成当民政助理表示异议。

但乡长认为韩玉成人才难得,工作又踏实努力,所以力挺韩玉成。

其他人见乡长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己见。

只要不出意外,韩玉成接任民政助理,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韩玉成还是愿意和王福梅结婚的。

按他的计划,只要他民政助理的任命宣布了,就和王福梅登记,悄悄地、低调地、平静地结婚。

但王福梅的肚子却不平静,而且高调地一天一天顽强地鼓了起来。

老王夫妇也不能平静,他们催着韩玉成赶紧结婚。

面对亲戚们的追问,他们无奈中又带着点儿自豪,交代了王福梅肚子中孩子的来源。

亲戚们平静、低调,悄悄谈论这个消息,而且每一次谈论时都要特别叮嘱一句: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姑爷的前程的。

只要是有第二个人知道的事,就不会是秘密。这次的结果也自然不例外。

很快,全乡人都知道了韩玉成和王福梅的事儿。

民政助理之事自然告吹,而且韩玉成还将面临着处分。

只是究竟该给什么处分还处于争论之中。有的说开除,有的说记过,但无论如何,韩玉成要倒霉是一定的。

就在这个时候,韩玉成的母亲找到了这里。

韩玉成的母亲这位从上京来的某部委的李副司长,是由副市长、县长及其他人员一起陪着来的,一行人乘坐了三台小轿车。

这个排场,据说是这个偏远乡村有据可查的历史上等级最高的一次。

此时,人们才明白,这个看起来倒霉,把饭店服务员肚子搞大的小办事员,竟然是京城的高干子弟。

李副司长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了自己儿子的处境,她当机立断,与随行的当地领导们协商好方案,立即把韩玉成调离,到市政府工作。

她又见了王福梅和她的父母,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只是当天下午,韩玉成、王福梅就和领导们一起乘坐小车走了。

王大厨也把饭店兑了出去,据说是跟着女儿到城里享福去了。

后来,有人说王福梅没有到城里去,因为在杏山乡见过她。

此后,再也没有见到韩玉成回来过。

等人们再见到韩玉成的时候,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了,是在电视上。

此时,韩玉成已经是县长了。

韩玉成终究没有和王福梅结婚,而是和省第一医院的医生金敏今天的禅觉寺居士禅净结婚了。至于其中原委,则是另一段很长的故事了。

不过,今天请韩玉成吃饭的,倒确实是当年王福梅肚子里的孩子天泉集团的掌门人韩楚卫。

“生意怎么样,还好吧”

“还好,谢谢父亲关心。想吃点儿什么”

“自家父子,还请什么,随便吃点就行了。”

“那我就不客气,替父亲做主了。”

韩楚卫招来服务员点菜。

韩玉成暗地里打量着自己的儿子,忽然有一种荒诞的感觉。

在他与儿子相处不多的时日里,韩楚卫从来都叫他“父亲”,没叫过爸或爹。

他不知道是谁教的,用这个书面语来称呼自己。但自己听起来,总是感觉既生疏又别扭。

如今请自己吃饭,肯定是有事相求。

今年春节,韩玉成被家族招去,族中长老们毫不掩饰地责怪韩玉成与家族不亲近,甚至故意疏远家族。

还似乎无意中叙旧,提起当年韩玉成在那个偏远的乡下的落魄情形。

韩玉成知道,这是在提醒他,别忘了是家族把他从穷乡僻壤捞出来的。

同时,也是在向他发出信号:该是他为家族出力的时候了。

今天,自己的儿子就是代表家族来向自己提要求,要回报的。

“有什么事儿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父亲果然精明老练,我也不兜圈子,我需要一笔贷款。”

“据我所知,你的效益很好,现金流很充足,自己跟银行的关系也不错,似乎不用我说话。”

“这次有点儿特殊,数额较大,银行有点儿犹豫,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有影响力的的人给说句话,哪怕只是一个暗示也行。”

“他们是想让我欠他们一个人情,到底需要多少,还非得我出面”

“至少5个亿,多了更好。”

“这么多,干什么用风险如何”

“父亲应该知道,现在兴阳民间炒矿、炒房很流行,对资金需求量很大,回报率很高,见效也快,以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和房地产行业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将是快速扩张的趋势。借鸡生蛋,资本运作,风险几乎为零。”

“我明白了,其实就是放高利贷。我承认,短期之内,你的想法是可行的,也能获利颇丰。但这终究不是一种正常状态,隐藏的风险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