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7(2 / 2)

最后来到的正是袁谭。

被公孙莺儿搅了兴致,又不断有人前来探访,袁旭夫妇的新婚之夜只能留到日后

穿戴齐整,打发走了一拨又一拨人,夫妇俩已是筋疲力尽。

正打算歇息,门外传来卫士的声音:“启禀公子,长公子来访”

袁旭遭了刺客,袁谭应比别人早些来到才是。

他偏偏慢了半拍,所有探视者都已离去,他才来到

“请长兄入内说话”正打算天明去找袁谭,得知他来了,袁旭向卫士吩咐。

房门推开,袁谭进入屋内。

“显歆”见袁旭无恙,袁谭跨步上前。

牵起他的手,将他细细打量了一遍说道:“听闻显歆遭了刺客,为兄即刻差人四处探查,城门也已紧闭,只要刺客还在城中必可将之擒获”

“有劳长兄”袁旭谢了一声,随后说道:“某与甄姬已是完婚,再过两日打算回返蓬莱。”

“回返蓬莱”袁谭一愣:“邺城已入显歆之手,因何回返”

问题出口,袁谭好似明白了什么,接着说道:“莫非是刺客之事,使得显歆怕了”

“怕”袁旭淡然一笑:“某是很怕,却并非因刺客而怕。”

“显歆在怕什么”

“怕袁家内耗,怕你我兄弟以死相搏。”袁旭说道:“自从官渡之战袁家败北,我等兄弟并非整兵秣马、励精图治,而是各怀心思,都想继承河北”

“如今形势明了,邺城已在显歆掌握,为兄也可从旁策应,还有甚可怕”

“邺城果真在你我兄弟之手”袁旭反问。

被他问的一愣,袁谭说道:“邺城僚属多以显歆为尊,因何不在你我兄弟之手”

“若父亲尚在,长兄可领河北”袁旭说道:“父亲不在,看似某已平定邺城,然而暗流涌动,你我兄弟若是留此,早晚必受其害”

“显歆何意”袁谭冷下脸,已是有些不快。

“父亲亡故,二兄理应回返,长兄可有见他”

“并未见到显奕”

“由此可见,邺城之事二兄已是知晓。所以未有回返,正是返回幽州整兵秣马,以备与你我决战”

凝视袁谭,袁旭说道:“袁家已是乱了无论长兄还是某,都不可能坐稳邺城。尽早离去,方为正途”

第443章剿灭不如招抚

袁旭要离开邺城,袁谭百思不得其解。

邺城僚属,多以袁旭为尊。

因袁旭早先曾提起要他领受河北,许多人甚至以为,将来的河北之主会是他,而非袁尚。

得知袁旭遭了刺客,袁谭立刻安排人手四处搜寻,即便将邺城翻个底朝天,也要把刺客找出来。

他偏偏没有想到,见了袁旭,等着他的竟是这番言论。

“袁家虽是历经官渡、仓亭两场大战,却并未动及根本,我等麾下尚且有兵”

“纵然有兵,又待如何”袁旭说道:“长兄莫要忘记,二兄、三兄麾下,也是有兵”

“显甫身在邺城,他纵然有兵又将如何”

“长兄”袁谭不舍将河北拱手让给袁尚,袁旭劝道:“你我兄弟昔日并肩作战,彼此策应。某莫非还将害长兄不成”

盯着袁旭,袁谭脸色阴冷:“显歆不会害某,某却不知,因何要将河北交于显甫”

“长兄且听我说”袁旭说道:“河北凋敝,即便励精图治,也须五到十年方可重振雄风。曹操虎视眈眈,又怎肯容我等五年甚至十年”

提及曹操,袁谭没有言语。

袁曹两家征战,无论官渡还是仓亭,袁家兵马在人数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面对人数并不占优的曹军,袁家竟是屡屡兵败如山

单独面对曹操,袁谭并无必胜把握。

“曹操于外,袁家内部也是纷乱不堪。”袁旭说道:“为了争权夺利,兄弟相互攻伐,二兄、三兄甚至不惜砍去我等头颅。”

一拳打在桌上,袁谭咬牙说道:“可恨显奕、显甫,祸乱袁家竟不自知某恨不能斩去他二人脑袋”

“长兄若是如此,与他二人何异”

“舍弃邺城,坐视显甫得之,便可拯袁家于水火”袁谭冷声问道。

“当然不可”袁旭说道:“以三兄之能,岂是曹操对手”

“既是如此,显歆因何”

“只为活命而已”袁旭说道:“自打汉室衰微,豪雄拥兵自重。大势去时却是何等凄凉”

“刘虞、陶谦乃至公孙瓒,何人不会是家败人亡”袁旭恳切地说道:“袁家是否破败并无打紧,紧要的是保住身家老小,尔后再图天下”

“既有争斗,便有成败”袁谭起身说道:“显歆若要离去,某不留你。只是河北,不可轻易交给显甫”

丢下这句,袁谭拂袖离去。

目送他走出房门,甄宓到了袁旭身旁。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挨着袁旭坐了。

“甄姬莫非也觉着某做错了”

“妾身始终不明,公子回到邺城因何急于破除规矩。”甄宓说道:“听闻公子与长公子一番畅谈,妾身已是明了”

“某因何如此”

“探查僚属忠心。”甄宓说道:“若僚属对公子并无微词,邺城或可领受。公子之心,众僚属虽不敢言,暗中却有腹诽。如此看来,河北断然不可取”

“甄姬看的通透,只可惜长兄却是不明就里”

袁旭决定离开邺城,与袁谭起了争执。

此时的青州沿海,一座渔村来了许多人。

村民都被赶了出去,小小的渔村里,住着的都在身披甲胄的曹军。

带领这支曹军来此的,是个不过三旬的幕僚。

此人样貌寻常,走在人堆里,一眼根本寻不见他。

他名为何夔,奉曹操之命来到青州,为的便是收伏海贼,为曹操所用。

进入渔村的曹军点着火把,一双双眼睛警觉的凝望海岸。

夜晚的浪涛拍打着沙滩,发出巨大的轰鸣。

距海岸不远的渔村,被浪涛声包围。

何夔站在村口,与曹军将士一同望着海边。

曹操令他来到青州,本为剿灭管承、郭祖。

何夔却认为,与其剿灭,不如招抚。

自从陈留募兵,曹操对黄巾贼向来宽仁。

三十万青州黄巾,当年走投无路投奔曹操。

他不仅没有半点为难,反倒将他们安顿在泰山一带。

老弱妇孺供给耕田,精壮则选入军中,半兵半农。

袁曹开战,兵力不如袁家,为曹操巩固青州防线的,恰恰是当年他招募的青州军

剿灭海贼,动用水军无数难有建树。

即便将之剿灭,残余海贼只须在沿海一带袭扰,也可令他头疼不已。

招抚,则成了最好的策略。

一旦招抚成功,不肯投效的海贼,自有他们昔日同伴前去剿杀。

曹操无须动用一兵一卒,就可稳固东海沿线。

除此之外,海贼进可攻打蓬莱,退可袭扰袁家海防,于曹操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很是赞同何夔提议,曹操将他派到青州。

出发之前,何夔就曾派出人手与管承、郭祖联络。

管承、郭祖也曾想过投效朝廷。

他们毕竟是海贼出身,即便有心接受招安,谁又容得下他们

何夔派来的信使,恰恰让俩人看到了机会。

虽非同一拨海贼,劫掠时却是时常碰面,管承、郭祖也算得熟人。

得到何夔约见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