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去抓,反正怎么也比一个两百龙元赎金往外买那些战俘要划算得多。
当然,这对杨丰来说也同样划算得多,必须得承认黑人干活就是比白人要强得多,更何况他这还是一个换两个,失去四万劳动力却可以换来八万更好的劳动力,这样的交换明显对他更划算,至于加深非洲人民的苦难这个问题
呃,这时候大明的文字描述里面和欧洲人一样,对于这些大牲口都是用它而不是用他。
就这样大明与荷兰算是结束了双方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接下来荷兰特使需要返回欧洲向国会报告,这时候的荷兰实际上已经没有执政官了,威廉三世在英国病死后,他小姨子安妮继承了英国的王位,但她肯定是无权和威廉一样统治荷兰的,所以荷兰跟几十年前一样再次废除了执政官,直接由议会来统治国家,所以这个方案需要荷兰议会的批准才行,如果荷兰议会批准了,他们会再派特使来正式签字。
当然,他们会批准的,他们不批准的话那就继续腐烂下去吧。
“陛下,南京发来电报,说是武进钢铁厂的新炉子出钢了,质量不输于之前的,而且一次就能炼一百吨钢。”
小桂子满脸笑容地对皇帝陛下说道。
正坐在新建的玻璃暖房里欣赏着花团锦簇,看一群穿了和露脐装的宫女在那里跳热舞,或者按照这个时代标准应该说是y戏的杨皇帝,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他的私人娱乐时间,所以只有太监和宫女可以进来,他旁边还建立个游泳池,脚下还有十几个身材性感的妙龄宫女穿着比基尼在游泳呢,虽然外面大雪纷飞,但四周密密麻麻的暖气片足够保证这个暖房里的温度直逼夏天。
他本人这时候都穿着龙裤衩呢
至于武进钢铁厂的新炉子,当然也就是马丁平炉了,虽然转炉在大明应用已经很广泛,甚至私营的钢铁厂都大量出现,但在没有超大型氧气转炉的情况下想堆量,还得靠平炉才行,虽然平炉炼出的钢可能质量稍差点,但问题是这东西可以随便做大啊转炉以他现在的技术实力也就能做到几吨容量,再大就肯定做不了,更别说做到几百吨级,让一个几百吨的东西随心所欲地翻转,那需要的动力可是很恐怖的。
平炉却是固定的。
这东西做几百吨容量都没问题。
而他接下来想要制造钢铁船制造如大型水压机之类,也必须得依靠这种东西才行,虽然大明的吨是六百斤,但一百吨也相当于现代的六十吨了,一炉就可以炼六十吨钢,光这一个炉子,一天就能炼超过一百八十吨,三台这样的炉子一年炼的钢,就相当于之前整个武进钢铁厂一年用转炉炼的了。
这才是真正的大钢铁工业。
“给邵廷采发报,明年年底之前全国至少要建起二十座这样的炼钢炉。”
他满是豪情地说道。
老邵现在是他的工业部尚书。
“邵大人在电报中说,如果建太多的话,咱们的煤气就供不上了。”
小桂子说道。
“那就烧油,烧重油,告诉杨忠立刻去文莱,去把朕之前跟他说的那几块地都买下来,然后在朕给他的图上标的位置开始下钻机抽油,再到造船厂先订做三十艘运油船,以后不够再说。”
杨丰毫不犹豫地说。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烧煤气多麻烦呀,直接烧重油就行了,反正文莱那边有的是,现在没有汽车,基本上开采了原油也就卖煤油点灯,其他剩下的油料多数都廉价卖给那些轮船商浇煤炭里一块儿烧锅炉了,拿这东西炼钢正合适,唯一的问题也就是海上运输而已,但无论如何也比用煤气便宜,煤气可是得需要人工来生产。
不过这样的话他还需要铺输油管。
好在昌国钢铁厂靠海而武进钢铁厂就在长江边上,至于唐山钢铁厂有秦皇岛港天津港和铁路可以运输,徐州钢铁厂的话也可以直接从海州港扯输油管,这样的话先在这四家烧重油好了,其他那些暂时条件不足的可以继续烧煤气。
总之,这只是小事而已。
总之,他的大钢铁时代就要开始了
杨皇帝亢奋地站起来。
他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万吨巨轮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壮观场景,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巨型的钢铁机械在不停运转的磅礴气势,他仿佛看到了无数铁路如蛛网般交织的瑰丽画卷。
“这就是朕的江山”
他很是中二地张开双臂大吼一声,然后一下子扑进了那些穿比基尼的宫女中间。
第三六二章昭昭天命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丰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扩军。
虽然实际上他和爱新觉罗家的战争已经到了尾声,现在真正成气候的只剩下了东北那位公元皇帝,至于延安的胤祀在明军攻克大同将数万旗人老弱妇孺押往八达岭铁路工地后,自知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所以很干脆地收拾收拾踏上西逃的道路,看那意思是准备着去看咱们天山好地方了而兰州的胤祐在明军的压迫下同样踏上了漫漫逃亡路,他是去找他二哥了,后者已经到了拉萨并且受到热烈
不欢迎。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拉萨的摄政桑结嘉措很不欢迎他,生怕把明军引过去,实际上第四军的一个旅就已经到了昌都,但后面物资补给实在供应不上了所以才停止脚步。
这也是没办法,那鬼地方无非就是一条茶马古道,说那玩意儿算路真是抬举了,连车都不能通,只有靠驮马才能运输物资的羊肠小道,能供应一个旅的明军持续作战也未免太夸张了。杨丰已经让他的士兵停止了前进,到昌都就可以了,至于以后进藏他准备修青藏公路,至少这条路线还靠谱一些,实际上单纯从成本上考虑,他要进藏的话还不如从印度北上呢
总之短期内没了蛋蛋的大清雍正皇帝陛下,还是可以在拉萨苟延残喘一下的。
但即便是如此,杨丰依然需要大规模扩军,因为他已经需要面对殖民地的反抗了,爪哇岛上的苏拉巴蒂,马塔兰的苏丹阿孟古拉三世,马来半岛上的武吉斯人,锡兰的泰米尔人都在抗拒大明的昭昭天命。新编的第八军已经调往南洋,但南洋毕竟太广袤了,仅仅一个军是绝对不够,所以杨丰紧接着又新编了第九军准备投入南洋。按照他的计划第八军归南洋经略使,另外设立印度经略使,毕竟接下来大明还要接收荷兰的殖民地,这样第九军归属印度经略使,先把锡兰的泰米尔人清理掉再说,正好僧伽罗人还派了国王朝贡,可以让他当打手一块儿干。
至于海军陆战队,这个是必须得撤回来的。
还有就是他的骑兵军。
一个骑兵军暂时就够了,因为明军步兵也正在马车化,尤其是新式马车将普及,这些车载步兵的行军速度并不比骑兵差。
当然,主要是他没有那么多阿拉伯马。
玩骑兵没有好马是肯定不行的,虽然直隶那一战让他获得了数十万匹马,但绝大多数都是蒙古马,用来拉车当然没问题,但要是让骑兵来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