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这有什么不同”劳里好奇地询问到。
兰斯耸耸肩,“很简单,如果你是询问我改编的可能性,我会告诉你,这是一个绝佳的主意。”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由于原创剧本的缺乏,漫画小说游戏全部都成为了电影产业的捕猎对象,戏剧自然也不例外,越来越多戏剧开始搬上大屏幕,但其中能够取得成功的,着实不多,“芝加哥”算一个,“虐童疑云”也算一个。可是,整体而言,那些出色的经典改编作品还是出现在上个世纪,“欲望号列车”“推销员之死”等等,新世纪之后的改编终究还是缺少了戏剧的灵魂和深度。“但如果是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你太谦虚了。”劳里笑着摇了摇头,“除了你之外,没有人更加适合了。”出身伦敦西区优秀的剧本功底出色的戏剧理解能力杰出的电影诠释能力,再加上备受瞩目的演技功底劳里说的不是客套话,如果在目前所有导演之中,找出一个能够胜任“理发师陶德”改编工作的,绝对非兰斯莫属。
更何况,以兰斯现在如日中天的声势,更是锦上添花。不仅仅是在北美,即使在欧洲这片艺术百花齐放的土地之上,兰斯的声望也在快速崛起。当然,这里说的不是“人人都爱兰斯洛特”,欧洲是一个喜欢批评的地方,越是艺术的东西就越私人,每个人的审美和喜好都各不相同,批评声是从来不会平息的,在欧洲,所有人众口一致都称赞的艺术,几乎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兰斯对于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探讨,却是引发了诸多讨论,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欧洲得到了诸多认可,也就是说,其他商业电影作品在欧洲艺术圈是不具备讨论价值的,即使批判都懒得发声,但现在兰斯的作品也是一个意外。
这种声望的抬头,成为了兰斯纵横全球的重要标志。
放在劳里这样的制片人眼中,情况就简单了许多一个项目交给兰斯,这就足够了,至于兰斯想要拍摄艺术作品还是商业作品,他们完全可以信任兰斯。这一份信任的重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花费了二十年去争取,一直到“辛德勒的名单”取得了成功之后才得到。但现在,兰斯就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了手心里。
不过,掌握了主动权的兰斯,却清楚地知道信任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所以,他也不争辩,笑呵呵地岔开了话题,“谦逊是一个美德,但很遗憾,这也是我不具备的。我现在倒是更加期待着,有人能够邀请我重新回到戏剧舞台,执导一出戏剧”劳里也没有再继续纠缠,顺着兰斯的话题就说了下去,两个人谈笑风生,轻松写意。
可是,等兰斯回到下榻酒店时,就在客厅的茶几上看到了“理发师陶德”1973年的音乐剧剧本。
“前台留下来的,说是一份小礼物。”珀西解释到,“我翻看了一下,没有问题,所以就带了上来。”珀西捕捉到了兰斯眼神里的一丝无奈,有些紧张,“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需要我退回去吗”
想了想,兰斯还是摆了摆手,“不用,就放那儿吧。”。
940经典戏剧
柏林电影节也好,“理发师陶德”也罢,兰斯都不是在矫情,他清楚地知道,“狂暴之路”的宣传期结束之后,漫威宇宙是第一要务,在今年之内,他的精力都将集中在“钢铁侠”和“无敌浩克”两个项目之上,确保混沌影业与漫威影业的头炮能够打响。
更何况,无论是柏林电影节还是“理发师陶德”,都是棘手的项目。
戏剧改编成为电影,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戏剧主要依靠台词的艺术和演员的表演来呈现故事内容,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相对单调的表现手法却通过丰富的表演层次触摸艺术的高度;但是电影的镜头语言却至关重要,如果镜头语言无法发挥作用,那就等于是用摄像机记录下一场戏剧而已,但间隔着一个屏幕,戏剧的张力和冲突都会受到局限,如果镜头语言占据主要地位,那么镜头语言和台词功底以及演员表演之间的比例又应该如何平衡,真正地以电影的方式诠释出戏剧的魅力,绝对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
比如说2012年的“悲惨世界”,整部电影形式大于内容,重点严重失衡,第一,剧本角度来说,细节挖掘的缺失导致角色有割裂感,尤其是歌唱部分的过于侧重,剧情衔接失去了流畅感,更像是每个角色粉墨登场高歌一曲,然后就下场了,没有能够呈现出原著故事的丰厚底蕴;第二,表演角度来说,演员的个人发挥值得称道,但完全采用了音乐剧的舞台表演方式进行演绎,与镜头语言无法融合,丢失了电影区别于舞台的特色和质感,世界观顿时就被局限在了一方屏幕之内,束手束脚。
客观来说,喜欢音乐剧,又或者是对音乐剧有好奇心理的观众,“悲惨世界”不失为一部不俗的作品,但对于戏剧的专业观众来说,对于电影的专业爱好者来说,这部作品却是一个四不沾,难以让人满意。
“理发师陶德”这部作品也是如此。
上一世,“理发师陶德”由蒂姆伯顿和约翰尼德普这两位老搭档携手,再加上海伦娜伯翰卡特heenabonhacarter艾伦里克曼anrickan蒂莫西斯波tiothysa等一众出色的英国演员加盟,从卡司上来说,绝对值得期待。但最终成品却难以令人满意。
“理发师陶德”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因为法官看上了自己的妻子,遭遇法官陷害而被流放的理发师,在被监禁了十五年之后重新回到伦敦,化名为陶德,准备报复。可是,陶德却听说,他的妻子已经服毒自杀,而女儿则被法官囚禁在深宅大院里。陶德在馅饼店的楼上重新开起了理发店,联手馅饼店老板娘一边用人肉做馅饼一边等待着复仇的良机。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因为复仇而沾满鲜血,最后却被恶魔吞噬灵魂的连环杀手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陶德不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原来他的妻子自杀没有成功,还杀死了自己的爱慕者馅饼店老板娘,而且还差点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最后,陶德被爱慕馅饼店老板娘的小工终结了生命。
类似的连环杀手电影,在影史上数不胜数,其中更是不乏经典,“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美国神经病人”等等。“理发师陶德”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因素,但可惜的是,蒂姆搞砸了这个剧本。
首先,“理发师陶德”的故事核心锁定在了陶德身上,1973年的话剧版本第一次探讨了陶德走入不归路的心路历程,那种与魔鬼交易之中灵魂一点点被蚕食的过程,无疑是震撼心灵的,最终看着陶德失去理智地杀死了所有自己爱的爱着自己的人,整个毁灭的过程是对人性的鞭笞和考验。更近一步来说,将陶德推入罪恶深渊的,到底是法官,是社会,还是其他原因如果能够深入探讨,那么“理发师陶德”完全可以成为媲美“沉默的羔羊”或者是“飞越疯人院”这样具有社会醒世意义的作品。
但是蒂姆不是一个擅长挖掘故事内核的导演,即使是奠定他大师地位的“剪刀手爱德华”,也没有能够展现太多深度。蒂姆真正擅长的是在黑暗现实里保持纯洁